听它,一生幸福的开始-T+A TCI 1RE喇叭(2)



    为了深入了解1RE的特性,我搭配过MBL6010+Linear Acoustic LA150.2二部桥接(每声道500瓦),也搭配过MBL6010+KR Kronzilla SD(每声道22瓦),还搭配过McIntosh C45+MC602(每声道600瓦),不论做何种搭配,1RE都很容易就能够取得高、中、低频段量感的平衡。如果还想要更好,我就动手调整1RE背板上高、中、低音单体的正负1.5dB大小。总之,深入了解1RE的设计理念之后,我几乎要大声说出:真不愧是「理论与应用」的公司,这样的设计才是可以搭配任何扩大机、任何空间的喇叭。在此我可以大胆的说:除非您的器材或空间太离谱,否则应该都能够听到1RE的好声。最后定稿我采用MBL6010前级搭配LA150.2后级桥接,CD讯源采用Lindemann CD1SE。


透明感非常高,而且是不强调的自然透明感


    当您将1RE的静电高音音量调整得适当之时,就会发现它的透明感非常好,这种透明感有一种空灵的感觉,彷佛在山谷中不染一点尘埃的那种清新透明感,非常自然,一点都不强调。老实说这就是静电喇叭的特色,1RE虽然只有高音单体采用静电喇叭,但也已经能够表现出静电喇叭的透明特色。这种自然不强调的透明感让各类录音都沾上「干净」的特性,听来多了几分舒畅。

音质甜美,音色带有金黄光泽


    再来,我也发现1RE的音质甜美,音色带有金黄色的诱人光泽。我可以肯定这种特性来自静电高音单体,因为当我将高音单体关掉时,甜美与金黄光泽马上就不见了。不过我也要强调,优质的甜美音质与金黄光泽并非一接上1RE就可以获得,假若您的空间条件相当平衡,只要略做小调整就可享受;如果空间调性太硬,就必须仔细调整高、中、低音三段的量感搭配,一直到可以让多数软件都好听为止。在此我可以举三张CD做为测试标准,那就是Tacet那张「What about this, Mr. Paganini?」、Cisco那张「Stradivarius The Sunrise」,以及Dynamic那张Ricci演奏的「The Legacy of Cremona」。只要这三张小提琴与钢琴的演奏听起来会甜,会有木头味,又有光泽,小提琴声音线条不瘦,钢琴低音键延伸自然,那就表示高、中、低频段调整得差不多了。反之,如果这三张CD听起来声音比较硬调子,光泽又属于过于「明亮」型,小提琴声音线条太细,钢琴延伸不自然,那就表示高频的量感太多、中、低频量感不足。至于会不会调得「太暗」?我想应该不会,您不需要担心这个问题。1RE将这三张CD中的小提琴与钢琴表现得可圈可点,让人马上就可听出这三张CD的录音是优秀的,名贵小提琴的音质音色让人喜欢,而钢琴的触键质感、音粒凝聚、低音键的自然延伸与高音键的铿锵都让人的神经放得松松的,听来舒服已极。


活生感非常好


    我用二张软件就完全了解1RE的活生感了,一张是马友友那张「Appalaching Waltz」,另一张则是Patricia Barber那张「Companion」。听前者时,鲜活的音乐跃动感不断涌出,让身体忍不住跟着音乐摇晃。每一次弦被琴弓用力擦过压过之后所产生的弹性都很清楚的浮现在空气中,这种鲜活的活生感不仅是静电高音单体的功劳,我认为中音单体也是功臣。


    再来,听「Companion」时,乐曲中的Bass形体不仅凝聚而已,还可以显现非常真实的质感,而更重要的是每一颗Bass的音粒都是活生生的,而非软趴死气沉沉的。假若您在听这张CD时,感受不到活生生的跃动感,我保证您会认为这张CD的录音不佳。反之,假若您用1RE来听它,一定会惊讶以前怎么忽略了这张CD。1RE的活生感表现那么好,这也代表着包括低频段在内的速度反应非常快,您不必担心它的传输线式设计会拖着低频尾巴。


堂音非常清晰,细节很多,解析力超高


    我将堂音、细节、解析力放在一起讲,因为这三者互为因果。由于1RE的高、中、低音单体都很灵敏,因此可以将各频段的细节轻松的浮现出来,即便是很小声的音乐演奏,也能尽显音乐细节。例如听EMI那张杰利毕达克指挥的莫扎特、海登交响曲现场录音,当台上的乐团在等待指挥出现前,您可以听到非常清楚的舞台杂音以及观众席的各种声音,其实那不仅是细节很多,还把音乐厅的空间感都描绘出来。


     再来,当我在听Simax那张现代的「四季」时,第一轨一开始的各种现代生活杂音更是解析力超高的具体显现。请您注意听那群杂音里有多少不同的微弱声音,如果没有超高的解析力,那些细微的杂音不会那么清晰。


瞬时反应快、高、中、低频段速度感一致


    在此我还是要举Patricia Barber那张「Companion」为例,片中每一首的Bass的弹跳性非常好,收束力强,一点都不必担心传输线式低频会拖尾巴的问题,尤其第二首开始那段Bass演奏更是速度与瞬时反应的考验。1RE在此丝毫没有拖泥带水的缺点,反而让人明确的感受到Bass手拨弦时的力度变化,以及左右手相互协调所表现出来的抑扬顿挫,这些都是高、中、低频段速度感一致的表现。1RE的低频段量感并不少,但却还能保有一致的速度反应,可见T+A传输线式设计的成就不低。

流行爵士乐都能流露该有的气氛


    1RE的低频段软硬适中,劲道相当不错,量感也足够。中频段的人声饱满程度适中,形体并没有过分的庞大。听江蕙「爱着啊!」时,流行音乐的脚踩大鼓噗噗声并不会软趴,也不会拖尾巴,就如一般表现良好的喇叭一般软硬适中,脚踩大鼓的噗噗声有劲中带着软Q特性。江蕙嗓音清亮甜润,各种伴奏乐器鲜明与浮凸,演奏力度与速度都展现出流行音乐该有的热烈气氛。


     而听Jacintha那张「Here's To Ben」时,爵士蓝调的和缓柔美以及深沈美感让人动容,乐器虽然不多,但细节却超多,连Jacintha嘴里的各种细微杂音也无所隐藏。听Branford Marsalis那张「Eternal」时,萨克斯风的形体非常真实,彷佛可以看到萨克斯风的中空管道有气流通过,沙沙声虽然没有刻意凸显,但真实的质感却让录音活了起来。我说过不只一次,只要这张CD听起来无聊至极,一点活力都没有,那就是错误的表现。在此,1RE把「Eternal」再生得让您充分享受到宁静音乐中的跃动生命力,这绝对是优质喇叭才有的特质。


不必怀疑德国人设计喇叭的实力


     最后,我想以Simax那张「四季」来做为1RE的总结。虽然这张「四季」属于古典音乐演奏,而且还是小编制室内乐,但是因为内中增加了打雷、定音鼓、大鼓以及各类音效,使得它足以承担整体的测试。再加上这张「四季」属于音乐厅现场录音,自然的空间感、透明感、细节再生等要素一点都不缺,所以很适合拿来做综合测试。在此,1RE表现出绝佳的空间感、解析力、瞬时反应、小提琴音质音色柔美黏滞,擦弦质感真实过瘾。真实的空间感贯穿整张CD,绝佳解析力从一开始的环境噪音就无所不在。而很好的瞬时反应可以从弦乐群整齐画一的速度感,以及定音鼓的清楚控制中显现。鼓声的扎实庞大以及能量、控制力也都可圈可点,具有大喇叭的气势。


    真的,用1RE来听这张「四季」时,无论是1RE本身或这张CD,二者都达到了非常高的表现水平。听到这里,我更加确定1RE使用静电高音是正确的,否则哪来那么好的表现?老实说,如果您听过1RE在此处的小提琴表现,就再也不会怀疑德国人设计喇叭的实力了。如果还有人还说德国喇叭尖锐刺耳刚强,那只是暴露自己的孤陋寡闻与无知罢了。


理性科技与感性音乐的结合

    听过T+A 1RE之后,我再度体会「天外有天」这句话的内涵,以前我并没有听过T+A的喇叭,从来也没有料过T+A的喇叭会那么杰出,没想到第一次听1RE就让我惊讶于它的高超表现能力。老实说,1RE喇叭不仅体现了他家「理论与应用」的诉求,更是理性科技与感性音乐的结合。试问,有哪对喇叭同时拥有静电喇叭、锥盆单体以及传输线式箱体设计的优点?放眼市面上所有的喇叭,绝对只有1RE而已,如果您能将它迎娶入门,肯定是您聆乐人生幸福的开始。


编辑:18928843168 微信:gzhifi E-mail:gzhificom@163.com 用QQ登录论坛,参与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