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往往是一个杰出音响器材成功的催化剂。如果能将好的科技用在对的地方,Hi End 音响很可能就会被引领到另一个我们从未探触的新领域。Discovery,这对颠覆传统喇叭制作的革命性产品,是我目前听过五十万元级以下小喇叭中,细节最多、透明度最高、音响性最佳、完成度最高,同时也是最能震慑我心的顶尖 Hi End 器材。
一九八九年成立于英国 Sheffield 的 Wilson Benesch,一向致力于高刚性音箱的研发。第一对推出的 ACT-1 落地喇叭,就打破传统以碳纤维与木板作音箱,碳纤维低质量、高刚性的特性一方面降低木箱谐振的污染,另一方面也让能量以最有效率的方式传递出音箱以减少能量驻留。接下来出现的旧旗舰 Bishop 承袭 ACT-1 设计,但加入了铝合金材质,每边四对的 Isobaric 推挽式低音也首度出现在 Wilson Benesch 喇叭身上。
Odyssey 系列的出现,则是源自于 Wilson Benesch 公司探究一级方程式赛车那种高强度车身结构后,以全新的音箱设计再度出发之高成就产品。打头阵的 Discovery 甫一推出,就受到全球音响界的一致好评,随后 Arc(见165期评论)、Centre 和新旗舰 Chimera,都采取了碳纤维聚合物加上铝合金材质直接制成,单体方面依旧下载 Bishop 身上著名的 Tactic 战斗低音,Isobaric 的设计理念也同样用在 Discovery、Chimera 二对喇叭上。
令人叹为观止的喇叭设计
半年多前我所评论的 Arc 实质上是 Discovery 的简化版,Discovery 除了在喇叭下方多出一对 Isobaric 设计的低音,以构筑出额外的二分之一音路、压克力顶板以约略30度角向后延展外,其余部分都与 Arc 大致相同。高音采用 Scanspeak 制品,Tactic 战斗单体则以三层覆合振膜与强大的铷磁铁总成构成。前障板与底座为钢合金,厚度 20mm 的碳纤维侧板共有七层。
铸铁打造的喇叭架与喇叭主体是不可分割的,它从底面一路延伸上至音箱顶端,不但精美富创意,还充分展现出 Wilson Benesch 的设计天份。U 字形底座提供喇叭周缘足够的支撑面积,空出的部分刚好让外凸的 Tactic Isobaric 单体尾部与一长一短的低音反射孔(长管负责低音、短管负责中高音)露出喇叭之外。以 Discovery 这么小的音箱,一下子要装下四颗单体和二支反射管,单体需要足够的呼吸空间,内部还要腾出地方来放置分音器(高音采二阶/中、低音采一阶)实在有点吃力,没想到 Wislon Benesch 突发奇想,竟将分音器就安置在作为音箱龙骨的脚架之中。这一手实在是高招,没想到利用有限空间作最好的组件安排,也是 Wilson Benesch 在高科技使用外的绝活之一。
大功率后级伺候
以 Isobaric 设计的喇叭,对扩大机推力的需求一向很高,Linn 的 Isobarik 与 Sara 如此,Eggleston 的 Andra 也是,当然 Wilson benesch 这对 Discovery 也难逃以强力扩大机伺候的命运。这与同样采取 Isobaric 设计的 Bishop 那种严重反电动式不同,反电动式会大量消耗掉扩大机的有效输出,非隔离变压器设计或功率不够的器材都不会是理想的搭配。Discovery 的问题则出在效率过低,前后我动用了三套不同组合来搭配,每组的输出功率都在 100瓦以上。第一套是全真空管的 Conrad-Johnson Premier 7B 加 Audio Research VS110,第二套是晶体的 Ayre K-5x 加 V-5x,第三套则是 Audionet 的旗舰前后级 Pre G2 与 AMPⅡMAX。其中 Audio Research VS110 输出功率 100瓦,其特色是速度快、瞬时反应佳、控制力强,音质也很细腻(请看下一期评论),搭配起 Discovery 的表现就很出色,一点也不输其它大功率晶体机。Ayre 这套前后级全新开箱不到几天,据以往使用经验,还得花上个把个月才能达到圆熟状态,但 Discovery 基本的音质音色已略见雏形。Audionet Pre G2 与 AMPⅡMAX 则是让 Discovery 发挥了所有实力的最佳搭配,AMPⅡMAX 每声道 500瓦的强大输出,根本就是无坚不摧。
别说我对 Audionet 驱动 Discovery 发出的声音情有独钟,就连 Wilson Benesch 原厂也对它多有青睐。最近海外传来一则消息,Wilson Benesch 原厂已经买下 Audionet 在英国的代理权,并特别成立了“Audionet, UK”公司准备开始行销 Audionet 器材。不但如此,瑞士 Wilson Benesch 代理商也在同一时间采取同样行动成立了“Audionet, Switzerland”,Audionet 一路长红的表现,要不令其它厂商眼红也难。
但问题是 Audionet 这套前后级加起来总价高达一百万元,真的要拿它来搭配 35 万的喇叭不免叫人手软,但退而求其次改用像 Audio Research VS110 这种音质走向细腻、细节多、驱动力又强的后级,再配上一部 SP16 前级,总价也与喇叭相近,一切就显得功德圆满。
Discovery 不但是优秀扩大机的试金石,它对线材的选用也同样讲究。质感不够好,或是特别强调某个频段的线材,都会在 Discovery 高忠实的再生之下暴露出其缺点。最后我选用了全套 Carads Golden Reference 平衡线作 Linn Ikemi CD 唱盘、Audionet 前级与后级间的桥梁;没有平衡设计的 Conrad-Johnson 和 Audio Research 就以我长期使用的 Cardas Hexlink 取代。电源线是 TcM Power Reference 2,喇叭线则是 Kimber Kable BiFocal X。
吓死人的动态与低频
上回我聆听 Arc 喇叭时,它那种丰富无比的细节、一尘不染的透明度、开阔深远的音场、纯度极高的音质、真实无比的乐器音色都留给我极为深刻的印象,而这些特质不但可以在 Discovery 上一一找回,整体声音品质还高出许多。但在开始描述各种乐器的表现前,我得先向这对书架喇叭致上一份最高的崇敬。这话怎么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