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perHL5拥有非常好的低频轮廓、极佳的低频凝聚力和表现优异的低频延伸。管弦乐高潮来临时,它不会失去其清晰特性,同时还可具备相当的音乐性。动态、具节奏感的声音堪称是此价位带上第一流的表现。.... ”
我想在开始介绍这对喇叭之前,将音响话题放在一边,让我们先谈谈现今交响乐团调音基准上的话题。
相信很多读者都知道,管弦乐团在演出前所作的调音动作,是以双簧管吹出的中央A,做为整个乐团调音的一个参考标准。而这个中央A,长久以来一直被界定在音频440Hz处,但这样的准则,却在人们最习以为常的聆听习惯中,悄悄地产生了变化。事实上,几乎包括所有的国内外乐团(西乐与中乐皆然),早已察觉到这样的音高标准,已经无法满足观众日渐疲乏的需求;听众们所渴望的,是能够提供听觉上更刺激、更白热化的高频量感,以及更为强大的重播音压。因此,乐团纷纷将过去的440Hz调音基准,向上调高至441、甚至是442Hz。这样的方式,除了出现在合奏乐团外,各式协奏曲中solo乐器的音高,也经常比伴奏乐团要高出lHz,以达到突显个体的效果。正因为如此,新一代的乐器也必须跟着进步,除了改良结构外,乐器承受震动的厚度也必须作调整,才能在演出音量加大的同时,也能维持音色旧有的甜美与甘醇。
话说回来,人耳要明确地分辨出这向上调高的lHz音频,其实并不容易,但在管弦乐团整体的音色表现上来说,其实是有些差距的。如果经过仔细分辨,我相信绝大多数的读者,可以判断出以440Hz调音所演奏出来的音乐,要比441Hz或者442Hz调教出来的效果,来得沉稳与饱满些。
有时我会怀疑,今天我们会将音高逐渐调升,反推回去古典时期或是巴洛克时代,中央A的基准应是438Hz也说不定。
极高频的需求
乐器演奏的情形是如此,但对音响界而言,却是二个完全不同的故事情节。近年来Hi End领域中的喇叭设计,一直朝着细节解析更清晰、极高频响应更延伸的方向前进。细节多、解析力高(但并不意味着过度明亮)可以让聆听者感受到更具真实感的声音;而极高频能够更加延伸(前提是必须具备平顺响应),乐器泛音结构才能更完整,音质音色的表现也才会更传神。在使用真正优秀、衔接良好超高音的均衡系统上,所听到的极高频是若有若无自然飘散在空气中的。而今日的Harbeth公司,也在数字规格日益提升之际,顺势推出了以HL-5ES为根基、添加了超高音单体的SuperHL5。
喇叭设计
这只超高音以低质量钛合金为振膜,高音单体所承担的频率范围在10KHz开始向下滚降,从20KHz开始就由超高音完全负责。另外,具有金属网罩的高音、以硬度极高的RADIAL材质为音盆的低音单体,都与过去的HL5ES相同。
复杂的分频网络是Harbeth(我想应该是大多数与BBC有关联的喇叭设计师)一贯的作风。像过去的HL5,在分音器上就用上了多达26个组件(高音8个,低音l8个),虽然我手上没有任何描述Super HL5内部的资料,但我猜想,这封喇叭多了一个超高音,理所当然会多出一组分音器,为了达到更好的频率衔接,内部组件应该也会更加复杂才是。Harbeth工程师在设计时,除了让分频斜率以陡峭的方式让各音域相接合外,也让位在下方的喇叭接驳端仅连接至低音,上方的接驳端则与高音与超高音相连通。至于其它Harbeth喇叭设计上相关资料,请参阅本刊第11期HL5评论、第15期Harbeth访问记、第134期HL-5ES评论、或者第121期Monitor 30评论,其中皆有详尽介绍,在此我就不赘言说明。
使用时,我以过去搭配HL5的45公分Target脚架支撑,三一七的摆位外加少许的Toe In,让声音能在音像凝聚与音场开阔二方面兼具。搭配的前级以Conrad-Johnson Premier 7B前级为主,后级则包括有Conrad-Johnson Premier 11A、Threshold SA-l、SA-4等,另外,我也尝试了Quad 66与606前后级、Marantz PM-14SA综合扩大机,喇叭线则为Bi-Wired的Kimber Kable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