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重、细致于一体的个性-达尼子爵1.7落地音箱(2)


丹麦工艺

    兴许是国人向来比较欣赏锦上添花的缘故,我总觉得有一些虽说声音还算不错的国产音箱,其造型却总予人一种复杂、繁琐,甚至有画蛇添足的毛病。可能有人会说,音箱是用来听的而非用来看的。这话是对的,可是我个人以为,去买一对音箱回来作赏乐之用,最好能将视觉效果与功能效果统一起来。想想吧,一对声音不错的音箱如果外表没有气质,时间一长的话,用家的感觉不会好到哪里去。作为一家丹麦音响大厂,达尼的产品设计与该国木器的风格相吻合:简单,讲究细节处理,制作认真。

    正如读者在杂志中看到的那样,本文的主角——子爵1.7有着再“平淡”不过的外表了:前障板上布置着三个单元和一只回音孔。当然,这只是一个局部,要整体来看,这款音箱就会显露出一种返朴归真的美感了。子爵1.7有一个弧线型的箱体,从正上方看,其呈前宽后窄的开放型结构。这样处理的目的,是为了营造一个更大的内部空间,同时,也可以借助这个不规则的造型将箱内驻波影响降至最低程度。此外,在这个弧型箱体中,达尼还专门分隔了两个独立的箱室,供双中/低音单元的使用,以便使低频具有更加理想的动态感与凝聚感。子爵1.7的底部处理也很到位,它有一个特制的底座附在箱底,它能起到抑振的作用,一般使用环境下,用户可不必再额外用钉脚或低型脚座来为这对音箱作避震处理。比子爵1.7要大许多的子爵2.8,以及子爵S1.2超重低音音箱同样用了这种设计。其实,以子爵1.7本身28斤左右的自重,再加上它的相对小巧的外形,其本身已具有不错的抑振性能。实听时,大动态下它的稳定性依然不错。这对音箱最外层的外饰部分,贴覆的是达尼专利的横纹金樱桃木皮,给人一种文雅的感觉,这样的外饰风格不仅与箱体造型,还与它的声音特性有机地组合在一起。这么一来,子爵1.7就有了看似简洁却不单调的丰富视觉内涵。不作过多的装饰,这的确是丹麦音响产品的一大特色。

    子爵1.7采用三分频三单元低音反射式结构,其高音部分使用一只1"丝膜球顶单元,中低音部分使用两只5"涂覆有胶体材料的纸振膜单元(整个子爵系列中的音箱均配制同类型单元)。经常喜欢动手拆拆器材的发烧友都会知道,国外某些大品牌,即使使用很平常的元器件配置,也往往能做出性能、效果相当不错的产品来。说得好玩一点,这是“清水变鸡汤”的魔力,实际上,这还是与技术实力有很大的关联。子爵1.7仅就单元配置的级数来看,似乎是较为普通的,不见有何明显的“加料”痕迹。我猜想,在纸质振膜的外面涂一层专用的胶质材料,既是为了提高振膜的刚性,使其具备更加良好的张力,又是为了增强它对大动态信号的承受力。写到这里,我忽又想到,是不是用这种方式能更加好地将纸盆单元的特有效果作最大程度的保留呢?由于现代音响重放的范围与条件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最本质意义上的纸盆单元在响应速度或功率承受性方面会显得落伍。据我的观察,目前许多纸盆单元尽管内核是“纸”,但它里面也往往掺杂了许多其它纤维类的材料,以增强牢度与韧度;另一种即是象达尼这般,用涂覆材料来改进、提高纸盆单元的性能。用在子爵1.7上的两只中低音单元都使用宽型橡胶折环,其中心处采用无防尘帽设计,这样就能更大程度地使有限的振膜面积发挥出最大的效果来。那只高音单元也是比较常见的,这里不再多作介绍了。

    象子爵1.7这般的音箱光看是看不出多少名堂的,它就像一介平民一样,无甚值得大侃特侃的卖点的。然而,正是它表面上的平平常常会使你在主观试听后得到的印象之间形成很大的反差。后者可以清晰地证明,即使是出身名门的“平民化”器材,它同样能表现出与众不同的独特性来。

声音表现全面,有大家风范

    试听子爵1.7这类的音箱,我比较偏向于用双声道方式。正如我们尝一口汤就可知道整锅汤的水准一样,如果两声道效果已经可以令人满意了,那么多声道音效也自然不在话下了。鉴于这对音箱有着亲民化的风格,我在搭配时也没多考虑,只用了试音室现成的放大源与讯源:柯颂的V6i功放与SONY DVP-550 DVD/SACD播放机。

    我选了两张自己十分喜欢的CD来作为试机碟:一张是卡桑德拉·威尔森(Cassandra Wilson)的《traveling miles》(Blue Note 7243 8 5412325);另一张是克里斯蒂娜与劳拉(Kristina & Laura)的《AMOROSSO》(Canyon Interna tional PCCL-00527)。在当今爵士女歌手当中,卡桑德拉是一个挑大梁的人物,其黑人血统和音乐天赋给予了她的音乐感觉和她的演唱一种浑然天成的气质。在嗓音上,她综合了比莉·荷利黛、莎拉·沃汉、埃拉·菲茨杰拉德的厚实,和她们那带有浓重鼻音的标识性风格。《traveling miles》是录音名厂Blue Note的作品,自九十年代后期开始,该品牌出品的CD,都刻意追求LP效果,音色温暖、开扬。子爵1.7的声底本来就较为厚重,因而,在还原此CD时,显得十分驾轻就熟,让我听得很投入。

   开大了音量听,子爵1.7的分析力着实了得,卡桑德拉的声音确实磁性感强烈,这种音色倒也不见得是歌手刻意为之的,而是一种本真的流露。子爵1.7播此碟时,有一种相当难得的从容感,不疾不徐。在定位感方面,这对产品是非常出色的,它的定位不属于纤毫毕现的类型,相反,却有着一种“隐隐约约”的效果。也许我这么说会引起读者的疑惑,我真正的意思是,它很内敛,不将音像位置作主观上的前倾,仅为达到定位感而采用“加强”定位感的做法。以往,有不少音箱在这一环节上过于着力,产生一种表面上活灵活现,实则却很不耐听的情况。我把这种现象归结为“精确的失真”。听子爵1.7的演绎,氛围轻松,音乐味浓郁。卡桑德拉也是那类喜欢与自己较真儿的实力歌手,她基本上要筹备一到两年的时间,而且还要在自己有感觉的前提下,才会考虑出新片。今天这张碟要比她上一次《新月的女儿》在制作上更加精良。举几个例子来说吧。首先,配器形式更加简单,基本上只用传统的三件套,子爵1.7在人声比例与伴奏乐器比例的还原上,做得很出色,富有质感的嗓音与玲珑的钢琴声、弹性迷人的倍低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其次是细节更加丰富。对于这一环节的还原,子爵1.7会给出一份让人遐想的效果,比如琴声的尾音,歌手轻吟浅唱以渐弱的方式慢慢从空气中消弥的效果。我想说,聆听这种小细节的整个过程让听者会很享受,因为它是整首曲子的有机组成部分。如果听音时“遗漏”了这些内容,会有不完全的感觉。最后一点是,《traveling miles》在制作上追求精良化的倾向从还原中可以明显地听出来,每首曲子在音乐上有种很光滑、很雅致的味道,它象百合花一样,不是一下子就发散出香味的,而是一阵一阵释放出来的。子爵1.7对那种内涵的拿捏显得很有分寸感,不在“第一时间”给予淋漓尽致的发挥。尤其是在对小动态音效的还原中,子爵1.7具有达尼高端产品的气质:背景干净,音色柔和,整体走向平衡,声音象是上过了一层釉彩般的光滑,凝聚感效果极为出彩。从对此片的播放中,我还感觉到,子爵1.7的声音是十分中性的,这同样是高级产品的风采。靠“制造”出来的甜、媚的音色效果往往不足以使人长久聆听,说不定随着时间的增长,听的人还会讨厌这种效果呢。对于一个以重播SACD、DVD-Audio为己任的产品系列来说,子爵1.7的中性是让我们用耳朵来“参考”这两类格式高质素的重要前提。V6i的功率尽管比V8i要小,但已经可以把子爵1.7推得舒舒服服了,两者结合在一起时,彼此之间协调得很。当然,从这一侧面又可印证出达尼音箱不挑剔周边器材的优良特性。


编辑:18928843168 微信:gzhifi E-mail:gzhificom@163.com 用QQ登录论坛,参与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