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这部NAD的CD机在我家里放了已经有两个多星期。期间编辑也曾打电话过来“旁敲侧击”着要催稿,我却是一再搪塞和拖延,只想让它在我这边多放两天。
自打一年前原有的那部CD机正式“挂”了以后,就一直在用索尼的DVD机来暂代讯源。不是没有考虑过重新买一部CD,可问题是一想到要找个自己心仪的机型还真不容易,况且现在的那部DVD表现实在又是太好,于是迟迟下不了决心。
说这种话,大约是要被人砸砖头的,试想一下,700元都不到的DVD机再好有能好到那里去?只是,当你用的也是如我当初这般是部有着10年历史的平价CD,大致上就会有所了解。
DVD的出现除去了视频方面的进步,实际上高精度的音频解码芯片也令平价机在音质上的改善变得明显。虽然今天我们还是可以认为平价DVD机在整体水准上无法与那些平价的CD机相媲美,但无论如何,解码精度的提升令它们在高频响应上有自己的特长。这样一来,就令我对升级CD机的心理“价码”提高了不少,也更增加了选择上的难度。
遇见C542
这一切,直到我遇见这款NAD的C542为止。
事前我曾做过一些“功课”知道它的定价大约在5000元左右,大抵是刚刚跻身于中价位产品的行列。这是个比较有诱惑力的定价,在低端产品同质化严重的今天,这样的价位既不至于让人觉得“负担”太重,有能够在功能、性能等方面与平价机拉开一段距离。况且,以NAD这些年来“打”下的金子招牌,潜移默化中,我们对它早就留下了“超值”的印象。说实话。对消费者而言,这个时候品牌的口碑就变得很重要了。
前两期上NAD的器评文章已经令我对它近来的产品线有了那么一点感性的认识,来往于编辑部的过程中也有机会短短聆听过那么一会。看得出,这个一贯持重的英国品牌还是跟着潮流向前踏了一步。今天NAD所有的产品都以银色的外饰面示人,颇具现代感,有不至于太过抢眼。外观布局上,依旧保留着经典的NAD“气质”,让象我这样有那么几年没接触到NAD的人,一眼就能认出。
近观C542
近观C542,可以发现它于设计上的巧妙。整个面板连带着电源开关一共11个按键,但是无论从哪个角度看过去,却还会从心底觉得它是那么的“简洁”。看似矛盾的说法反而衬托出了设计师的高明:要简洁还不容易,只放一个电源开关,让一时找不到遥控器的你只有干瞪眼的份;要复杂也是容易的事,如AV放大器那样横看成岭、侧看成峰,连带着数字键都一一安上。最难的恰恰是这种,什么都不缺,又还能让人说是简洁的设计。而且,就算是我一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吧,C521与C542这两款机型所使用的、完全相通的面板,还能进一步降低制造成本,使其更具有市场竞争力。这是针对厂家而言的,具体到我们这些消费者身上,就以为着它的价格竞争力或是说性价比了。还有,面板上的HDCD的Logo是它与C521唯一的不同,对于传统意义上的CD机来说,这往往又是平价与中档机型之间的分水岭。
转去后背看,C542的设置同样是非常简单,一组模拟输出、一组光纤与同轴的数字输出以及用作连动控制的NAD Link和遥控触发器,仅此而已。
很顺利地拧下机身的5颗螺丝,刚想对它的内部窥视一番……且慢,容我先说一下对C542或NAD加工工艺的感觉!记得我刚刚开始玩音响时,NAD的产品大多在台湾生产,于是令这个在英国完成设计,却将生产基地搬到亚洲的品牌给我们留下了“超值”的好口碑。现在,伴随着“世界工厂”这一称誉的北移,NAD将生产线搬迁到了祖国内地,相信这能使它的制造成本进一步得到控制,而作工及品控则丝毫不会逊色于之前的产品。至少它留给我的印象是如此,工艺更为精细了些,即使是普普通通的机盖,边缘的打磨也很到位。其实不止NAD,今天又有多少海外品牌将它们的产品拿到内地来生产?相信是数都数不过来!
开盖后的C542与我之前在杂志上看到的C521有把么些区别,毕竟它们已经不是同一档次的产品了。
电源部分它使用的是个环牛,大小相对于CD机而言是绰绰有余的了。记得曾经跟一家音响厂的老总谈起过CD机设计的问题。他很感叹地说,要做一部CD机说容易很容易,说难又很难;找个专门的设计团队很方便,哪怕你这个厂之前根本就没有开发CD机的经验,满大街的计算机人才多能很熟练地帮你整合出一套转盘+解码的方案,可问题是一旦付诸于实施就会困难重重。比方说,你必须去跟他解释为什么在他看来一个开关电源就能解决的问题偏偏要去设置一组复杂的环牛和外围电路完成。这,就是IT业与音响业的“鸿沟”。NAD在此方面的经验使它绝不会犯这样的错,评究的设计换来的就是对音质的保证。
如果没有看错,我想两者在转盘上是没什么区别的。至于说线路板,依旧是将D/A解码等关键部件“隐藏”在无法窥知的另一面的格局,这样反倒将它简洁的设计给衬托了出来。事后我在NAD的官方网站上查到一些资料,知道C542选用了Burr Brown出品的24Bit Simgama Delta解码芯片,并且采用了8倍超取样处理。线路板上用到了些涂覆着金色外套的电阻与聚丙烯电容,看上去应该比C521上用到的那些会“高级”些。官方的说法是,通过这些严格挑选的零配件将有助于CD机在频率响应上有更为出色的发挥。此外,原来C521上的OPA2604运放被换成OPA2134,我想,这是设计师出于调声的考虑吧,因为很难说这两者间到底哪个更好一些,各有各的优点。个人感觉后者所还原的音色会比较清澈。
聆赏542
试听时搭配的放大器为Luxman的一款合并机,音箱则是ELAC的205 JET。我曾想过抱一部NAD的放大器回家,看看他们一套“西服”的表现会是如何,可惜原来放在试听室里的320BEE已经送回了经销商那里,只得作罢。后来,从朋友那里借到了达尼的子爵1.7,通过对这队音箱的试听对我想还是能够比较准确地对C542作出判断。
还记得那张被称为“择仙花”的XRCD《Here s to Ben》吗?发烧友中拥有这张CD的应该不少,除非你是那种绝对讨厌爵士乐的人。在这里,想要说的是那位新加坡爵士女歌手Jacintha的另一张专辑《Lush Life》(Groove Note出品)。其实,除了我所收藏的CD外,我所知的是,它还有SACD和LP的版本。
这是张适合于用心来聆听的彻底,所有的配器都是为了衬托出这样一个带点舒缓甚至是臃懒的女声,让人沉醉于曼妙的轻柔乐韵中。整张CD的动态不是很大,但胜在细节丰富,DSD的录音令声音的解析力得到了提高。以C542来重播,它所追求的并非那种过于温暖的声音,而是用一种比较清澈、又很细腻的演绎来表达音乐中的真谛。这让我回想起曾在编辑部试听室里听过的C521BEE加C320BEE的组合,是的,就是这样一种被称为“积极向上”的声音特质,不同的是,眼前的C542更胜一筹,在空气感、堂音的表现上变得比较出色。而在于人声的还原上,它还是能将Jacintha那种甜美、润泽的嗓音恰如其分地表达出来,并且在每个拉长的音符中赋予听者一种直入心田般的深沉颤动。
除此之外,我们还能通过这张CD感受到良好的临场感。我无法将C542与那部现在已经“挂”了的CD机作比较,因为拥有这张唱片时我已经在用索尼的DVD机了。而要将此两者来作对比明显会让人觉得不够公平。但我想说的是,在C542身上很容易就察觉到整个音场的变化,可以说三维空间都得到了扩张,比如说音场的宽度、阔度以及高度,乐器的结像和声音的质感……
手头还有一张是朋友新近给我带回的SACD:FIM出品、细川凌子的《摘星》。因为到现在都没配过SACD机,因此一直在听它的CD层。需要说明的是,它的CD层也同样有着出色的表现,并且是以HDCD录音的。C542在重播这张CD时虽然不至于将细川凌子歌声中幼滑的细节部分完全展现出来,但也确实呈现出相当良好的质感。在这里又一次将HDCD的高解析力发挥出来。
还有,从一开始我就注意到C542在速度感上比我之前已经退役的那款CD机要来得快一些。同样的音乐,它的瞬态响应就好那么一点,虽然说是种极细微的区别。由于205 JET本身属于那种速度非常快的音箱,复合振膜的中低音为配合JET高音于是就有着如电闪雷鸣般的迅捷,如果前端的讯缘部分在响应上有所提升,立马就能反映出来,这就与我之前曾听过的全套NAD加达尼的组合有些不同,同样也就激发起我想要借对子爵1.7来印证的念头。当然,无论是C542还是子爵1.7对比《现代音响技术》之前介绍的C521BEE、C320BEE与达尼Concepa6的组合,不仅是放大器的配置有所不同,此两款器材在档次上也都有升级。具体到音效上就会有改善,比如说乐器的形体感就会饱满和充实许多,子爵1.7在线条的刻画上就胜出不少,C542则又令整个声线丰满了些,这是所听到的声音就有了水分,润泽和富有弹性。再来与205 JET进行对比,则会感觉到ELAC那种独有的精准与精确。我想,C542无论是怎么的一种配搭。都能够呈现出比较清新和顺畅的声音个性,至于说与哪种类型的音箱配搭更为恰当些,则取决于欣赏类型的不同。
结语
喜欢上NAD的C542,是因为她富有感染力的声音,良好的瞬态响应和精准的声像刻画,还有则是在如此价位里鲜有的出色表现。事实上,我现在已经是很犹豫,也许真的该就将它留在家里,让我重新有一段CD机相拌的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