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实乎?精确乎?求取平衡最重要(2)


    追求永不落伍的设计

    mbl在开发CD系统时就已考虑到此点,因此他们设计了具备自动调整功能的读取装置,它会自动侦测雷射光的强度和雷射头的位置,然后随时保持最佳状态(如康贝特一般『COME BEST』?),Meletzky宣称即使用了十年之后也仍然能提供和新购买时一般的声音。

    除了Meletzky告诉我的这番道理外,我也向他挑战了一个问题:如何能让mbl的转盘成為像同厂6010前级那般的经典之作,将来即便是整个CD读取系统已老化到报废的程度抑或是有更新、更好的系统出现时,他能否做到只要更换内部而不必整台更新?E-Mail送出时Meletzky正在休假中,而由他们的首席工程师Juergen Reis来回覆我的问题,他说基本上1521或1621用的CD读取系统的控制方式是DSA bus,尔后Philips开发的都会用同样的模式,只需更换PCB上的Control Processor即可应用新的读取系统。我很难肯定他是否正确的回答了我的问题,但是他应该是意味著更换较新的系统并不会有太多的困难,各位做个参考就是了。

    mbl用的是CDM12工业型,而Proceed用的是CDM1 MKⅡ,两者都是Philips系统,连遥控器都可以共用。再向大家介绍一下这番试听时联结的方式,由於PCD没有数位平衡输出,所以用v.d.Hul MC Silver IT接到Digital Lens再用同样的线接上1611;而1521就用Power Source没编号的那组平衡数位线接到1611。

    凡事总有个先来后到,基於First Come、First Serve的原则,整个系统的声音都以1521為基準做好调整,101d的高音是在三格中最低的那格,中音和低音都是在两格中较多的那格。此时mbl的风味可以说是发挥到了极致,要是说mbl的產品一向擅长表现絃乐的美,那麼全套到齐的mbl系统更有美不胜收的感觉,细腻到无以復加的地步,听一段穆特的卡门组曲,令江俊德几乎起义来归加入mbl用家的阵营。在今年High-End展我听全套mbl时就深深感觉到,即便是在喇叭还没Run透开声的情况下,在高频的地方有一些很特殊的韵味,现在就得到了印证,高频和极高频的质感较Vimak更上一层楼,在整体堂音迴盪的路线也表现更清楚的情况下,好像音乐厅的灯光打得更亮了一些;中频也十分饱满结实,可谓精壮得很;中低到低频较高之间的部份略有保留(后来有解救之道)是唯一美中不足之处,但也不是少得很多,不过这一段的弹性和Q度却是无敌的,我只曾在ORPHEUS耳机上听到过,在我的音响系统上出现这还是大姑娘上花轿─头一遭呢!从那裡来印证呢?Duets那张CD你还留著吗?该请它出来干活了,听听第四轨裡两把低音大提琴的对弹,它的表现应该是弹性十足的,这就是考试的科目。1521在这裡的表现可圈可点,是我之前无论如何都做不到的,当然它也需要其它条件的配合才办得到,诸君不可不知;极低频到低频的量感十足,而且这个频段的解析力非常的好,它好的程度是我所听过中最好的,这裡你可以听得到非常清楚的低频还有空气感和堂音,这个说法会令人感觉有些抽象,但请各位不妨先把这个观念摆在脑中留待来日验证。

    音色上毫不意外的是高贵无比,而且像是个美丽的少妇,明艳动人。音质上更是完全透明,刚刚讲的低频杰出解析力事实上是存於全频段的,而且这种解析力更是让人完全不会感觉到它的存在,也就是说完全不是用强调高频而製造出来的假象,如果说是阴柔的透明感这就一定是了!速度感当然也是一流的,音场的宽度也有适度增加,至於深度则因為本属101d的长处在此不提,而因為早先说过整体解析力的提昇和堂音、空气感的进步,音场在适度扩大之餘还在让我可以看清楚更多的细节,这实在令人惊讶,因為我自以為听到的细节已经够多了。天哪!有谁可以告诉我上限到底在那裡?

    整体说来,除了在刚才提过的那个频段量感略有不足,因而造成一些形体感不尽如我意之外,应该也没啥好嫌的了。偏偏我前不久才听完Vimak為我演奏的天鹅之歌,很明白我少了些甚麼,所以马上向代理商反应此事,经告知mbl已知道此缺失,待新的CD镇和转盘中央的轴心寄到即可大幅改善;姑且信之,本文后段便见分晓。

    中性而丰厚的Proceed

    OK,现在让我们来把注意力集中在Proceed身上。无可讳言的,我必须说这是一部物超所值的转盘,不知何故被埋没了这麼久,唯一说得过去的理由可能是因為现在流行的声音在厚度上多有不足之处,因此能让Proceed的长处得以发挥出来,大家应该也听过这种说法,且让我再多加著墨一番。首先你一定会注意到全频段一致性较丰厚的声音,这是十分耐久听的声音,要是说龙口粉丝久煮不烂的话,Proceed的声音应该也是久听不厌的。同时我也必须说虽然它的声音是丰厚的路线,但绝对不会黏、腻,也不会牺牲掉透明度和解析力,它的声音既不软也不硬,絃乐和管乐都有适度的厚度,这其实是蛮难得的。

    為了公平起见,我又把喇叭系统上的音频控制重新做了调整:高音设定在三格中央的位置,而中音及低音则仍然设定在两格中较高的位置,这时候整个系统的声音也完成了另一个平衡。

    平心而论,我必须说Proceed的声音是中性而稍丰厚的,因為它中庸得并不去突出任何特色而可能因此而成為埋在砂中的明珠(遗珠?),或许因此没法子让人在乍听之下会有惊艳的感觉,所以可以说Proceed是很「深缘」(台语)的器材,你一定要静下心来去听它才体会得出来它的好处。稍微丰厚的声音使得许多录得不是很完美的CD也可以听得蛮不错的,就拿许景淳那张「天顶的月娘」来说吧,它把许多蛮烦人的口齿音都录进去了,但是用Proceed听来这个缺点就不会那麼明显,稍微丰厚的声音可以让声音单薄的喇叭系统比较耐听一些。所以我可以这麼说,一位音响评论员的系统是应该调校到一个临界点,这就像眼裡容不下一粒砂那般,只要一有新的器材加入马上听得出来新成员的特性和走向。但是这麼听音乐其实是蛮累的,因為这麼一来只要是稍有瑕疵的录音听起来就很不是滋味,这是因為包容性不够的关係。站在爱乐者的立场来看,Proceed就是好器材,因為它稍厚的声音增大了包容性,也就是这样使得它的声音分外耐听。

    当然,声音厚实还有其他的好处,乐器和人声的型体感因此得以加强,听「拉丁美洲弥撒」第五轨时,大键琴弦有适度的宽?nbsp;感和厚度是个试金石,Proceed就表现得很好,其次这张CD的人声表现上也是没话说的。至於速度感、透明度和解析力都有一流的水準,Proceed虽然并不是表现得像mbl 1521那样好,但这是用绝对标準来评断的,事实上它在这些项目裡大概也只会小逊於少数几部器材罢了,和许多顶级的器材可以并驾齐驱。

    mbl、Proceed超级比一比

    要是把这两部转盘来个超级比一比实在并不恰当,但各位在耐心的看完前文之后对它们的表现心裡应该有个谱了:mbl 1521实在是一部好转盘,它的表现十分杰出,如果在中低到低频的地方再增加一些量感,那该有多好!Proceed也是一部好转盘,它的声音丰厚耐听,如果它在声音频谱的两端再多延伸一些,应该就更完美了(尤其考虑到它的合理售价),有志者不妨朝改机或线材搭配的方式努力。

    关於mbl 1521,还记得我曾提起的换CD轴和CD镇吗?当这两样东西寄到手上后,我马上就瞭解Meletzky的想法了。原先,它的CD轴是类似CD盒裡固定CD梳状斜圆柱形般的构造,也是塑胶做的;新CD轴就变成用纯铝料车出来的,CD片摆放上去自然稳定得多。原先的CD镇是磁性的,运用磁力来加强和转轴的贴合力,然而顾忌到磁场的存在可能会影响到雷射光的精準程度,因此改成类似1621般的CD镇,重量增加了而且也有一圈橡胶环,由此看来这两个加强改进的地方显然都和1621的开发有关。

    那麼改完之后是甚麼情况呢?基本上,我原来所觉得若有所憾的地方都得到了补偿,整体的声音再度完成了平衡。这个时候因為低频到中低频这个频段的量感补足原先稍微的凹陷,发出来的声音听起来一点火气都没有,下盘的马步站好了后声音也益发显得稳重。这和Vimak转盘所发出天鹅之歌的平衡是一般无二的,但在这之上增添了更高贵的质感,更透明的解析力,看得更清楚的音场和更多的细节。这样的声音确实是我始料未及,原先所期待的无非只是较Vimak稍微高贵一些的音色而已,现在额外得到这麼多好处,实在是令人高兴都来不及。

    在mbl 1521表现得这麼好的情况下,我,还可以要求更多……也许,也许,要等到1621的到来吧!

    后记:

    在本文完稿之际,请美国友人替同学代购的HeadRoom Max耳机放大器已然抵达,又请社裡商借了一台Musical Fidelity的X-CAN,并找来Sennheiser HD-600和Grado RS-1两组耳机来做交叉配对,在下一回一併為大家报导。


编辑:18928843168 微信:gzhifi E-mail:gzhificom@163.com 用QQ登录论坛,参与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