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混合编码压缩法
所谓混合编码方式就是介于上述两者之间的方法。当波形编码的比特率每声道低于16kbps后,音质下降很快。而分析合成法由于机理本身就是一种模拟,比特率上升到10kbps以上后再上升音质也没有多少改善。所以,两者结合的混合编码法就被消费类电子公司开发出来。
图二是松下去年9月推出的一款一小时IC固态录音机RR-DR60的声音编码原理。
首先将声音分成5~20ms一帧,进行短时频谱分析,再从音源样板的码书中取来合适的码字,两者结合得到记录数据。还原的时候,将音源码字和记录数据经预测合成滤波器产生声音信号。音源码字是靠输入声音信号和由记录数据合成的声音信号的误差来决定,放大器的增益也靠这一误差来调整。
混合编码方式音频数据率在4~10kpbs之间,数据处理比波形编码要复杂,但能获得良好的音质。松下这一款fs=6kHz,量化率8bit,音频数据率才4kpbs,是为迎合日益高涨的固态影音机的需求开发的。固态存储器为16Mbit快闪存储器。
图三
三类不同出发点的压缩式音频中,能用于音乐信号的目前还只有波形压缩,但数据率还是偏高。从图三研究结果表明,低比特率的音乐信号编码中,混合压缩前景最好。总之低比特音频数据肯定是音频编码的一大方向。象BP机一样小的录音机,象邮票那样小的唱片,全靠它了。
附录:名词解释
ATRAC (Adaptive Transform Acoustic Coding)——自适应声学变换编码
PASC(Precision Adaptive Sub-band Coding)——精密自适应分频编码
Twin VQ(Transform domain Weighted interleave Vector Quantigation)——变域加权交织矢量量化
MDCT(Modified Discrete Cosine Transform)——改进型高散余弦变换
AAC(Advanced Audio Coding)——高等音频编码
DAB(Digital Audio Broadcasting)——数字音频广播(欧洲)
ATV(Advanced Telivesion)——高等电视(美国)
注:中文解释供参考,正式译文以将来的统一译法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