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以重现的浪漫-布鲁赫小提琴协奏曲


1967年,钢琴家夫妇Claude Frank与Lillian Kallir迎接女儿的诞生,取名Pamela Frank,虽然父母亲都是知名钢琴家,但独生女没有继承衣鉢,五岁拿起小提琴,和爸爸妈妈一起合奏室内乐,也认真地為独生女安排学习音乐的路。1985年,首度登上卡内基厅,踏上职业演奏家之路,那一年潘蜜拉才十七岁,前途一片看好,精湛的技巧加上亮眼的外貌,不仅征服了难缠的纽约客,也迅速成為国际乐坛的注目焦点。

一举成名的小潘蜜拉,顺利地进入美国寇提斯音乐院(Curtis Institute of Music),还没毕业的潘蜜拉,1999年再度震惊美国乐坛,获得了美国演奏家的最高荣誉费雪大奖(Avery Fisher Prize)。当然,潘蜜拉自此邀约不断,不仅与国际知名指挥、乐团合作,灌录唱片的和约也不断。读到这裡,或许有些人会问:如果如此年轻得志,又活跃於国际乐坛的小提琴家,怎麼我们对她的认识似乎不多,要讲女小提琴家,老一辈有郑京和,年轻者諏访内晶子多次来臺演出,乐迷都熟悉,可是讲起Pamela Frank似乎感觉很陌生?人生的际遇就是如此,演奏生涯看似顺遂,小潘蜜拉早早显露演奏天才,演奏之路也步上坦途,可是2004年的一场意外,让小提琴家受伤了,从此美声成為绝响。 

幸好,生长在这个时代,潘蜜拉的琴音可以透过录音技术保留下来。虽然职业演出的时间不长,可是潘蜜拉获得录音邀约可不少,Delos、Argo、Decca、Naxos与Sony都有她的相关唱片。如果您喜欢马友友,那麼很可能您的收藏中就有潘蜜拉的琴音,那是1996年马友友领衔录製的「舒伯特鱒鱼五重奏」。Hansller这张「布鲁赫小提琴协奏曲」录製於2001年,大约是受伤的前三年,台湾则晚到2012年才让这张唱片上市。

年轻貌美、琴艺精湛,这样的小提琴家自然是唱片公司欢迎的人物。早年慕特因為卡拉扬扶植,少女时期就登上国际舞台,现在少女已然成為熟女,还歷经几度婚姻,却是老来俏,越来越受欢迎。当年Hansller以高规格接待潘蜜拉,自然对这位年轻新秀有所期待。所以潘蜜拉虽然年纪轻,Hansller邀请了马利纳爵士指挥圣马丁学院管弦乐团,录音地点选在伦敦歷史悠久的Henry Wood音乐厅。

可能是英国乐团加上英国录音,潘蜜拉演奏的「布鲁赫小提琴协奏曲」和过去聆听的Hansller唱片录音风格略有不同,录音质地略软,带著温暖的气息,相较之下,过去聆听Hansller唱片比较严肃、精确的录音手法,「布鲁赫小提琴协奏曲」显得相对柔美而浪漫。第一乐章从定音鼓的低吟开始,导奏木管铺陈,紧接著小提琴独奏主导,潘蜜拉的速度慢,乐团跟著慢,几个转折的音符,似乎刻意地拉长,展现浪漫的气氛,但控制力非常好,那些慢的地方巧妙地掌握聆听者的情绪,气氛很对,不会浪漫得过头,显得滥情。音乐很快的进入快板,气氛迅速高涨。是的,这是一张可以感受到浪漫气息的布鲁赫,但是内中的控制力与詮释思绪,值得一听再听,那不是「另一张布鲁赫」,反覆聆听,可以获得许多新颖的想法,那是潘蜜拉想告诉您的浪漫情事,感情丰富,但却掌握在合理的范围中。指挥马利纳爵士的搭配也很好,速度慢的时候,大概都让潘蜜拉掌握速度,可是一旦进入快速的发展与转折,马利纳爵士也不客气地催快速度,一波又一波地拉高音乐的张力。指挥与小提琴演奏家势均力敌,巧妙的速度变化,把浪漫情感一一显露。

2001的录音,2012我们才有缘得见。潘蜜拉现在还在美国主要音乐学院教小提琴,但现场演奏已经不可得了。在唱片中细细咀嚼音符,原来,最美之处还在那「不可得」当中,这唯一与无法重现,不也是浪漫的本质吗?


编辑:18928843168 微信:gzhifi E-mail:gzhificom@163.com 用QQ登录论坛,参与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