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动式电压增益失真更低
怎麼样的实验?Nelson Pass设计了一系列小功率纯A类放大线路,譬如F1与F2后级是电流放大(Current Source)无负回授,F3使用晚近推出的JFET功率晶体採单端一级放大,F4则是无电压增益与负回授的推挽电流放大,M2则是採用MOSFET功率晶体,每声道用一对,First Watt特别重视增益级的工作线性,如此一来他们可以不需要负回授修正,就能达到失真很低的功率输出。
写到这裡似乎看起来有些不清楚,看不出M2和传统纯A类后级的差异,简单讲,Nelson Pass為M2设计了一个被动式电压增益级,驱动功率晶体的效率比较低,但却比主动式电压增益级的失真低得多。也因為电压增益採用被动式设计,所以几乎不需要额外的调整,线路就很稳定。此外,為了让M2听起来更有「真空管味」,Nelson Pass还加上一对JFET作為输入缓衝级,让输入阻抗维持在100k欧姆。
First Watt还有一项特别之处,就是扩大机的製作。Nelson Pass特别解释说所有First Watt的器材都是他和他儿子与外甥一起製作的,而且他还说他儿子与外甥都还在「学习」阶段,技术还不够纯熟,可是每一部First Watt的器材最后都经过Nelson Pass亲自测试检验并实际聆听,才能够出货给用家。以Nelson Pass在Hi End音响圈的名气,还这麼认真地亲自品管,这样的精神彷彿又回到了80年代音响车库工业的时代,每一部器材都是设计者的精心杰作,更增添了First Watt的收藏性。
室内乐小品非常有味道
关於M2的设计与製作大概讲到这裡。面对这麼一部25瓦输出功率的晶体后级,该搭配怎麼样的喇叭?一般说来高效率的号角喇叭应该是优选,不过我在U-Audio的试听室搭配了Triangle Antal、ProAc Tablette三十週年纪念与Admonitor Silver Reference喇叭,其中Triangle效率最高,Tablette与Admonitor都算不好推的书架喇叭,可是M2却发挥得很好,就算我很拼命地操兵,M2还是稳稳地驱动喇叭,没有出现过载失真,真是神奇的25瓦!虽然原厂建议大家搭配效率稍高的喇叭,但我推测那是指功率较小的F系列,这M2倒是搭配范围较广,毕竟在4欧姆阻抗下能输出40瓦,这样的功率基本上还算实用。
M2的声音特质很有Nelson Pass的个人色彩,或许是因為他在解释线路时讲了「带著管味」的文字,让我听起来感觉有那麼一点渲染。我不禁要与印象中的Pass比较,Pass后级的推力显然比M2更让人有信心,而且更具备权威感,可是M2却显得比较亲暱一些,这样的声音特质来听室内乐小品,非常有味道。我想举欧阳伶宜的「贝多芬:衝突与重生」為例,由欧阳伶宜担任大提琴演奏,廖皎含担任钢琴演出,这张唱片在亚门录音室录製,这个录音空间我曾经去过,和传统录音空间不太一样,吸音没那麼重,反而残响稍长,空间声响比较活泼,透过M2聆听,这种录音鲜活的个性更為明显。用M2推Antal听op.66的「魔笛变奏曲」,大提琴带著浓郁的共鸣形体,钢琴显有厚度,但却不凝重,和谐而愉快地呈现音乐的旋律,那是捕鸟人帕帕基诺的快乐吟唱,改用大提琴与钢琴表现。同一张唱片,换上Admonitor来听,声响更為明亮,空间感更為宽阔,不过乐器的形体略微缩小,声音密度更為紧密。在换Tablette三十週年纪念来听,大提琴比Admonitor更显浓郁,但还没有Antal那麼浓,声音密度比Admonitor来得宽鬆一些,但密度还是很好,也更显室内乐的亲暱感。
有管机的味道
同一张唱片,用Audionet Pre1与M2驱动三对喇叭,表现出三种音乐风情,但共同之处是鲜活的音乐色彩与纯度很高的音质,M2确实有些真空管机的味道,这种真空管味表现在大提琴上面最是明显。光用「浓郁」来形容,有时候语意还不够清楚,一般讲到后级听起来浓郁,很容易想到模模糊糊,解析力不够的负面评语,但M2不是那种含混不清的后级,相反的,M2有很漂亮的音乐线条,音乐旋律的抑扬顿挫很有活生感,但M2刻画出来的音乐线条不是生硬尖锐的,而是带著柔和舒适的线条感。或者说,在浓郁中有细节刻画,比较接近我听「贝多芬:衝突与重生」这张唱片的感想,而适当的录音残响呈现,也很接近我去亚门录音室的印象,闭上眼睛几乎可以想见录音的景象。
M2的真空管味主要表现在音质音色上,但是在控制力道还是很晶体的。我想举小林研一郎与清水和音合作的「柴可夫斯基第一号钢琴协奏曲」為例,这张录音有著漂亮的空间感,钢琴与乐团的比例控制得很好,乐曲一开始就是乐团Tutti与钢琴强力的导奏,M2呈现出交响乐团Tutti的热烈场面,但强奏之时音质不会粗糙,维持著漂亮的细腻感,尤其是弦乐部份与钢琴相互辉映,弦乐群的表情很美,与钢琴旋律的表情交织呼应。以声响的重量感来说,M2表现得很好,但我心裡面还是不禁想著:如果换上Pass呢?可能重量感会更好,但M2的音质比较甜润,比较有小家碧玉的娇嫩,相较之下,Pass就更显英雄气概、力吞山河。
虽然我说M2的推力比我想像中要好得多,但M2还是驱动力有限的后级,U-Audio新的试听室空间将近二十坪,而且是开放空间,所以当我把音量开得很大的时候,M2虽然不致於失真,但低频的控制力稍有不足,音量太大会有些混乱,显示过大的音压对这部25瓦的后级还是有些负担的,但如果控制在适当的音量下,或者搭配效率更高的号角喇叭,M2应当不会有这些限制,至少25瓦的输出功率比单端真空管机只有个位数的功率,还是稳当得多。
值得收藏的大师之作
First Watt对音响迷来说算新面孔,但它却是Nelson Pass的大师之作,而且从设计到製作都具备高度实验性格,可是產品完成度却非常高。25瓦的纯 A类后级搭配上可能要稍微花点心思,但M2具备很高的音乐纯度、适当的音乐密度与重量感,还有接近真空管机的柔和感,加上Nelson Pass亲自品质管制,即便其功率无法与Pass相比,但大师亲力亲為的小品製作,使得M2更有Nelson Pass的个人风格,也增添了收藏性。
器材规格
First Wat M2后级扩大机
失真(1瓦):0.25%@1KHz
输入阻抗:100Kohm
增益:14dB
输入灵敏度:500m
阻尼因素:20
输出功率:25瓦/8欧姆、40瓦/4欧姆
频率响应:20Hz~25kHz(+0dB/-5dB)
销耗功率:160瓦
建议售价:118,000元 (新台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