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市蜃楼或美梦成真Quad Mirage M-1(2)


需要大功率后级来推

M-1的分频点在100/300Hz及3200Hz。其中100Hz是后面低音单体的分频点,300Hz是前面低音单体的分频点,后面低音的分频点是以一个八度6dB的斜率衰减,前面低音则是一个八度12dB的斜率衰减;而高音到中音则是以一个八度24dB的高斜率衰减。除此之外,M-1的分音器还有时间相位补偿。我想,由于这个分音器设计得如此複杂,再加上M-1几乎不靠箱内的空气来提高效率,因此它需要大功率的后级来驱动单体发声,也因此, M-1的效率很低,输入2.83V,在一米前测才有83dB而已,如果按一般作法,输入1V、在一米前测,其效率恐怕还不到80dB。看到此处,读者们心理都有数,Mirage M-1恐怕是非大力士来推它不可了。

Mirage M-1的阻抗平均为六欧姆,最低为四欧姆。频率响应在轴线上测得25Hz~23KHz正负2dB,偏离轴线后则为25Hz~20KHz正负2Db。这二项数字其实仅供参考而已,我看过「Sound and Vision」杂志及「High Fidelity」的测试,他们所测得的最低阻抗约五欧姆 (在100Hz及10KHz处),而最高约达16欧姆 (在40Hz处)。由此阻抗特性看来,要把40Hz的极低频推出来,后级的力量势必要大些才行。

看到此处,读者们必然感觉到似乎所有的矛头都指向「大功率后级」上,不错!如果依照它的效率以及阻抗特性来看,以大功率后级来推Mirage M-1似乎是不可避免的事,这也是每一个想听Mirage M-1的人第一个必须面对的问题。依我的经验,恐怕最少也要有一边200瓦以上的输出功率来推它。我选择了VTL Manley Reference 350来推它,这是每边350瓦的真空管后级。是不是不到200瓦的后级都无法推得动M-1?这倒也不是绝对的,在用VTL350的同时,我也曾用Threshold SA-10e来推M-1,这是每边175瓦的纯A类后级,它也推得很好。倒是另外有一部每边不小于二面瓦的Mono晶体后级推得并不好。可见扩大机不仅仅是功率大就能推,本身的素质还是非常重要的。由于试听M-1的时间很长,前级用了许多部 (其实后级亦然),不过我想以MBL 5010及DRG NY 1这二部个性不同者作为代表。MBL 5010较柔细,而DRG NY 1则属丰润开放型。

摆位非常重要

Mirage M-1的摆位重不重要?非常重要,不过在读者们看我的摆位经验之前,我必须告诉您摆位与自家环境有绝对的关係,因此在别人的摆位仅能供作参考而已,千万不要一味的依样画葫芦,一定要自己动手搬喇叭才行。虽然M-1每支有185磅重,但是由于它是瘦高型,因此您在摆位时不必用抬的,衹要用左右晃动的方式来推即可。由于M-1是左右镜影对称的设计,因此请注意正面的「Mirage」商标必须向内侧才对。在摆位的过程中,我以频谱分析仪来帮助我分析不同位置时频率响应曲线的变化。我先是把喇叭摆在离后牆约0.5公尺之处,二侧距侧牆约0.6公尺,二喇叭之间的间隔约2..3公尺,此时我的聆听中原有的25Hz峰值大得吓人,起码有8dB以上,100Hz以下的频率也都在2dB以上;倒是150Hz~500Hz之间有2dB以上的凹陷,这段凹陷在三百多Hz时尤其低落。而从1000Hz以上的中频高频、极高频却相当平直,直到16KHz及20KHz处才衰减。在这个位置下听起来音域极不平衡,声音有削瘦 (中频) 而又肥大(低频)的倾向,高频虽然清晰,但是却因中频有凹陷而使高频不耐久听。

后来我又将喇叭移至离背牆约一公尺处,此时150Hz以上的频率没有大变动,但是100Hz以下的量感减少了一些,此时声音不似0.5公尺处那麽肥大,但是中频依然有削瘦的感觉。当我继续将喇叭移至离后牆约1.6公尺时,整个音场营造最好,层次感、深度感、定位感等都极出色,而且所有乐器的声音非常精确;高频与极高频的质感、延伸等都达到佳状态,然而,此时感觉中频部份最为削瘦,而且低频与极低频量感才刚在0dB的线上而已 (除了25Hz的房间自然峰值之外)。在这个距离下聆听音乐细节非常清楚,但是并不耐久听。

找回正确的中频

到此为止,Mirage M-1所展现出来的特质几乎已经相当的完美,衹除了一项-150Hz到500Hz之间的不足仍旧无法补足,它同时也是造成「削瘦」的元凶。但是,将喇叭摆在距离后牆1.6公尺处是我在聆听一般喇叭时的最佳距离呀!今天碰到Mirage M-1竟然行不通?在无技可施之下,我终于祭起最后的法宝-将喇叭再往前移,现在喇叭离后牆已约有二公尺,而我与喇叭的距离大约三公尺。这种摆法已经与Stereophile的Larry Archibald摆M-1的距离差不多。在这个位置下,我以频谱分析仪一测,咦!150Hz~500Hz之间的凹陷竟然自动回去了,以唱片聆听,果然发现大有不同,整个中频部份与以前有着天壤之别,现在已经不会有「削瘦」的缺点了,它已变成丰润,而且低频与极低虚的量感也增加了一点。我在这个位置上听了几天之后,终于确定了一件事:如果要舒服的欣赏音乐,喇叭距后牆约2公尺是最好的摆法 (以我的聆听室而)。不过在我必须提出另一项可能,那就是说应该以我的聆听位置与喇叭之间的距离为准。因为我分析过为何150Hz~500Hz之间的凹陷能够补回?我认为这是因为M-1的中音单体距离我较近的关係,中频能量传到我的耳朵时能量恰好还能保持准状态。喇叭摆得那麽前面,高频会不会刺耳呢?不会,无论是0.5公尺处2公尺,Mirage M-1的高频都不会让人感到刺耳,它反倒一直拥有细緻、透明、精确的特质。

必须自己动手摆位

至此,喇叭的摆位可以告一段落。不过,我还是要提醒读者,每个房间的音响特性都不同,所以摆放喇叭的最佳位置一定也不相同,不管您是怎麽摆法,有二个原则是必经遵循的:第一,不要使中频凹陷下去,这样听起来会嫌削瘦;第二,儘量避免中低频与低频的峰值。这个低频的大峰值我在雅士音响的聆听室碰到过。在那个聆听室中,Mirage M-1的低频量感大到吓死人,我在惊讶M-1的「低频丰满」之馀,用频谱分析仪测了一下,果然被我抓出一隻大臭虫,原来雅士这个聆听室从50Hz~100Hz之间有一个峰值,就是它才使得M-1有如此惊人的低频效果。事后我觉得那种感觉就像是看到一个超级大胸脯女郎般,眼睛十分刺激。不过,如果要「相看两不厌」的话,最好三围还是匀称些好。事实上,Mirage M-1原本的各频段量感分佈本来就极为均匀。

低电平的解析力绝佳

一切琐事都解决后,让我们来看看M-1在再生音乐时的表现吧!还记得我曾说过Quad ESL-63 Pro喇叭在低电平下的解析力非常好这件事吗?以前,这种特质我衹有在Infinity IRS及IRS Beta、还有Quad身上听到过,现在,还要加Mirage M-1才行。M-1在低电平时那种反应灵敏的程度几乎完全不输给静电喇叭,或许我可以说它可能是目前唯一能达到这种水准的传统式喇叭 (Beta及IRS V皆非传统式喇叭)。这种特质会让音场浮现更多的细节,这些细节包括堂音在内。


编辑:18928843168 微信:gzhifi E-mail:gzhificom@163.com 用QQ登录论坛,参与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