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道并不含煳
Perreaux E2每声道有200瓦,而售价又相当便宜,您的第一个反应是否怀疑功率不够?也就是说是否会虚虚的?甚至是否在推难推的喇叭时声音的粒子会变粗?我用它来推15寸的Sumo超低音,我也用它来推Sumo一型很特殊的平板式喇叭Aria,我还用它来推PSB Stratus,还有Design Acoustics。其中最难推的就是Sumo的Aria。一切没事,在长时间使用下,Perreaux E2除了发烫得厉害之外,一切都没事,这使得原本我对那小小的电源滤波电容产生的怀疑消除了大半。它柔中带刚,把应该有的力道都表现出来了,像那张「碧海蓝天」第十二、十三首,尤其是十三首,那些低频与极低频都毫不含煳的再生出来,够低沉、有弹性、又有柔劲。另外还有一小半的疑虑是什麽呢?不知拿Perreaux E2来推Apogee Duetta Signature以上的喇叭会如何?可惜手边没有Apogee,让Perreaux E2逃过一劫。不过据我的经验,短时间提供大电流的设计恐怕无法应付Apogee,Apogee要的是能在长时间中都能安全无虞的供应大电流的扩大机。Perreaux会不会像有些廉值的大功率扩大机般呈现较粗的声音粒子呢?不会,由于Perreaux的本性中没有丝毫「粗」的味道,因此即使在大电流下工作时都不会有粗糙的感觉。这真是Perreaux极为聪明之处,俗谚就:「一白遮百丑」,而在音响上,我们似乎也可以说:「一细遮百丑」。或许,这又是MOSFET的部份功效。
低频表现可圈可点
跟我手边现在几部价位相彷的扩大机比起来,Perreaux这一套组合的低频不仅带有柔劲,而且也能凝成一团(喇叭用的是PSB Stratus)。以我的喜好而言,我不喜欢只有中间一团而四周乾淨的低音,我喜欢的是中间一团清楚的形体,然后四周还有光晕般的低频,离中心愈远,光量就愈澹,尤其是在极低频上这种需求更甚;当然在中低频时,这种需求就要减低,这是因为低音愈往低处走时就愈会弥漫扩散于空间四处;愈往高处走时就愈凝聚成形,不信的话请读者仔细去音乐厅中听听大提琴与低音大提琴的表现便知。Perreaux对低频的控制力大半来自于200瓦的输出,假若我换另一部100瓦左右的扩大机来推时,它对低音的控制力便稍弱些,换成60瓦时,在短时间还可以,在像第十三首有长时间连续的低频时,那低频就有些说离控制了。
E2后级的内部依然简洁,那两个滤波电容是否会太小?环形变压器应是目光的焦点,另外就是每边六个,锁在散热片上的功率晶体。
另外在上扬所出版的那张「故都素锚」上,第一首进行不久,中间就有大鼓声偶而搥那麽一下,Perreaux在此处也将大鼓表现得相当好:每当大鼓一搥时,先有一个鼓形出现,然后震波朝四面扩散,有的扩大机鼓形与震波的界限并不清楚,听起来就不对了。
Perreaux的极低频表现得如何呢?当我拿它来推Sumo这个超低音时(参孙),我可以清楚的听出「碧海蓝天」的低频与极低频的表现都比用PSB Stratus时要好上一截,这一截的差别就在于往下延伸的那种轻松自然感。可见超低音还是有它存在的意义。不过由于我的重点并不在于Tablette与Sumo「参孙」的搭配,因此在中低频上有过多的峰值,虽然如此,Perreaux在推「参孙」时所表现出来的极低频是可以肯定的。
白色的声音
如果以喜欢人声表现的音响迷之标准来论,Perreaux的中频部份可能少了一份刺激感。也就是说Perreaux的中频并不带有粗犷的质感,它表现的是较圆顺的一面,这种圆顺的一面在听教堂合唱或较长线条的歌曲时可以显出它迷人的一面。不过如果要大口噬尝狂野的味道时Perreaux就显得太斯文些。在乐器的表现上,Perreaux也属于线条较细的中频:木管乐器的形体都比较凝聚而内敛,不是非常坚实立在眼前的那型。因此,如果您喜欢细的、不十分突出的中频,Perreaux正合您意,反之,则Perreaux不是您的上选。
论起Perreaux的高频,其实早已在最前面讲它细、柔的时候透露大部份的讯息了。Perreaux的高频相当的纤细,而且不带色彩。如果拿Audioanalyse PA-60的高频来比Perreaux,那麽PA-60就是坚实、有劲而且带有一些色彩的高频,什麽色彩呢?黄颜色的,而Perreaux是白色的。我不知道读者是否有办法区分什麽叫黄色,什麽叫白色!所谓黄色就是好似有些金光闪闪的感觉,而白色的声音则比较平实。依我的喜好,黄颜色不能太多,多了以后可能就成了染色、不够中性了。以前的Marantz就有这种倾向,以致于在搭配某些器材时简直要迷死人;但是当搭配不良时却又成为歪嘴跛足的美女。假若您在搭配上要减少出错的话,白色是比较稳当的选择,就好像白色的上衣配什麽颜色的裤子都好看一般。
极高频的表现Perreaux亦是沾了细、柔的光,虽然它还不到高价扩大机那种细、柔而又不失自然坚实质感的地步,但至少它让人感置它是柔柔细细的一路上去,不致于让人有极高频削峰的感觉,唯一遗憾的是极高频的质感过于倾向「细」的方向,减损了一些真实的质感。像我用「幽灵与未亡人」那张CD来唱时,那些弦乐的极高频是细细的上去了,但是由于自然坚实的质感而泛出的光泽就略嫌不足一些。极为挑剔的人会在意这个小缺点,但我相信这种人不会买这个价位的扩大机,他们属意的可能都是六位数以上的一套前后级组合。
许多特点恰如其份
Perreaux的速度感不疾不徐。要试速度感有一张CD相当好用,那就是Cat Stevens的「Teafor the Tillerman」,这张CD的LP版至今尚在TAS的发烧榜上,但是很少人能尝到LP版的真正美味,因为大部份人买到的都是再版片,而再版片中最大的问题就是速度感与透明感。整张唱片好像是刹车咬住般无法快跑。而在CD上还是有这个缺点,只是没有这麽严重罢了。我拿它来试速度感的方法是只要听起来可以感觉它「可能」是一张好录音时其速度感就算不错了。如果用这张CD听起来有严重的老牛拖车之感,那就表示器材的速度感有问题。其实速度感指的就是暂态反应。在此处,Perreaux的暂态反应不过不失,有令人满意的表现。
空间感的营造对Perreaux而言并不算太难,用那张CD来试呢?用Belafonte卡内基音乐厅实况演出那张(最近出单张的)来试最好不过了,不要说用第七首、或第十一首,只要开场的第一首唱个五分钟之后,音场中央的定音鼓咚咚几下,就已经可以决胜负了。好的器材在此处应该感受到一个「无边」的空间感才对。要达到无边,非得空间感极佳及解析力极佳不可,只有在解析力极佳时您才可以一直往音场的极深处望去,探索那一点点细微的空气流动感,Perreaux的空间感表现得相富好,但是还不是「无边」的那一种。我将手边四种扩大机都试过,只有一种八万以上的后级扩大机才达到这种「无边」的空间感。其馀,包括Perreaux,都是「有边」的空间感。不过,依一般的标准而言,Perreaux的空间感已算是可以提得上檯面的了。
Best Buy
最近我写器材评论时,都相当少着墨于定位感及层次感上,原因在于定位感与层次感在稍具水准的器材上几乎垂手可得,花太多笔墨在它们身上似乎了无新意,所以都轻轻一笔带过。在此Perreaux亦然,它根本没有令人担心,很自然就显现出相当好的层次感与定位感了。至于深度感呢?解析力愈强的扩大机其深度感愈好,因为您可以看得更深、更清楚;请注意,是用「看」而不是用「听」的,假若您还弄不清楚「看」与「听」的差别,那也就是说您从来都没有经历过「真正的音场」,以及音场内的所有细节。好了!到底Perreaux的深度感与解析力如何呢?当我想到Perreaux这套前、后级的售价是那麽便宜时,我就不会说它解析力与深度感不好,毕竟,当音响评论员在评比器材时,售价是「绝对」要列入考虑的,否则便不存在任何的意义;假如不将售价列入考虑,那麽天底下将永远只有一型器材能被说好,其馀都该填海。所以,在此我要说Perreaux在深度感上的成就绝对超出它的价位。
一部前级加一部二百瓦的后级,再加上它那许多杰出的表现以及特有讨人喜欢的音色,拿它们来除以不到六万元的售价,我相信Perreaux EP加E2这套组合可以毫无愧色的说Best Buy二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