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antz 7系「梦幻名器」之一,以令天的标准而言,它的速度可能不够快,解析力可能不够强,但是这又何妨!彷Marantz 7者早已从模彷修改中亲灾老一辈大师们的设计哲学及音乐观。
十几年前,当我还是个初中生的时候,有一天晚上哥哥很兴奋的跑来告诉我:「你知不知道我请别人装了一部音响。」我当时还迷迷煳煳的问:「什麽是音响啊?」结果没想到望往后十几年里音响会成为我生活中不可缺少一部份。我本人是念理论物理的,虽不是科班出身,但物理与电子的关係十分密切,在学校也上过一切相关的课程。就凭着这一点点三角猫的微末技俩,这些年来也拆拆装装了不少扩大机,但都限于晶体机。对于真空管机总是又爱又恨怕而不敢轻易尝试。还记得当年最发烧的前级是Audio Research的SP-6。当时的音响杂志上有许多评语,说什麽声音多麽纯淨透明啦、细节多清晰啦、解析力多强啦。又说和SP笔起来SP 3的低频太煳啦、速度太慢啦。说什麽新一代的管机是应该有这种声音啦。看得我口水直流、心裡是麻痒难当。然而天文数字的要价可是把我吓得退避三舍,不敢有任何痴心妄想。所幸我一直未曾听过管机的声音,所以无论杂志上形容得是如何天花乱坠,我只能在心里暗暗将它列为神器而不敢亵玩焉。
初识愁滋味
引诱我走上真空管机这条不归路的罪魁祸首就是本刊的刘老编。记得当时我和哥哥准备换机,太孚刚好新进了一部Grant G 60 S,正巧搬到刘老编那儿试听,老编很热心地接给我们听。这一听可不得了,那种音场、深度、定位和解析力,真是让我耳界大开,特别是三角铁的声音,又远又细,馀韵又长,简直把我给吓坏了。当下把心一横便将这部Grant搬回家啦。从机器一进门开始,麻烦事便也接踵而至,换管子,找哼声、斗机……。可说是忙得不亦乐乎。渐渐地,我们发现这部Grant整体来说配合得相当好,但是它的前级似乎弱了一点,声音比较软,解析力不是顶好,低频有些模煳,速度也不够快,是属于老式真空管的声音。这机器听到了这个地步,所有音响迷惯有的毛病便又跑出来作祟了。我哥哥是花钱去找一部更好的真空管前级。而我呢,自然是自己装一部管机啦!
自己装有许多好处;第一,所用材料可以不计血本。第二,音色可以依自己喜好自由控制。第三,可以依自己的喜好来选择心目中理想的电路,或将此电路加以改良。这就好比捏土塑像,工具在你手上,要哭要笑全由你的一双巧手来控制。当然要做一部良好的前级并不是这麽容易。我所谓的好,并不是指有良好的正弦波波形,或频率特性要由几Hz-100KHz,失真又要小于0.001%等。这不是说这些物理特性不重要,而是因为我认为音响设备最终的目的是在求得音质良好而接近现场的音乐。做扩大机的人常常容易忽略一些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音乐性、和谐性(Harmony)和均衡性。有些前级乍听之下你会被它超强的解析力或特殊的音质震慑,但试听久了以后会觉得耳朵的负担很重、心里会感到烦燥,觉得如坐针毡般的难受。以解析力来讲,他是音响不可或缺的东西,但是太强的解析力却适足破坏音响的平衡性。去听过音乐会的人都应该知道,在音乐厅理里我们绝对不会得到这麽好的解析力的。也因我十分相信一个不曾上过音乐厅听音乐的人,是做不出好的扩大机的。
另择良栖Marantz 7
以一部完美的前级来讲,骑电路中最重要的部分是电源供应电路和等化电路。而等化电路又有许多要求,例如:等化曲线「RIAA」要正确。动态范围要广大频率响应要宽。SN比要良好。放大倍数要够。要同时满足这些条件是很困难的,如何去平衡这些条件便是要看製作者丰富的经验及智慧,以及其内心所追求的声音来决定。因此我在众多的电路中选了又选,最后选择了Marantz7的等化线路。我选择这套线路有许多原因:Marantz 7的电路结构简单。工作点选择在真空管机工作起来毫不费力的地方,这样使得真空管的寿命较长。不像近代设计许多名器,有的使真空管工作在大功率消耗的情况下,如Audio Research的机器。也因此不必向ARC一样取巧,将灯丝电压由12.6V降到9.8V。Marantz 7的特徵为RIAA等化曲线的偏差少,在50Hz-15KHz间为±0.5dB。Marantz 7的Phono增亦约有42dB,整体增益约有64dB。因此只要S/N比做的够高,甚至可以拿MC唱头直接输入。Marantz当初在开发这部机器时特别注重中频的响应,因此木管乐器和人声部分表现得十分出色,尤其是合唱的解析力很强,很甜美,非常接近现场的味道。Marantz 7能表现出非常合理的三度空间感,就像在录音室的现场环境一样的效果,这种特性至今仍为许多音响迷所津津乐道。在台湾彷Marantz 7的人很多,线路图及零件的获得均较容易,同时和别人互相切磋的机会也比较多。Marantz 7所採用的「开路补偿式回授」在当时可说是一大创举,这使得其动态范围十分宽广。这种现今称「前授」(Feed Forward)的电路,回授信号由阴极追随器(Cathode Follower)取出回授至第一放大级,这使得后来的机器都依此要领,特别是ARC的机器还将原本AC回授改成DC回授,因而效果更佳。其实说来说去,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Marantz 7这部号称「梦幻名器」的名头太响亮了,心里总有一股一探究竟的冲动。
线路既已决定,皆下来便看看有什麽可以加强或改善的地方。参考了几种管机前辈们所做的更改以及当今较流行的一些线路以后,我将这部机器电路的结构改得较具现代感。我个人并不赞成随意修改别人的机器,因为每一种前级都生而不同,任意改动任何部分都将破坏原设计者对音乐艺术的理念。在尽量保持原来特性下改成我心目中所想要的声音。电路部分更动如下:
电源部分
我个人深深认为:电源为一部好前级的心脏。这是因为电源主要供给主动元件工作所需之能量。如果电源不强,那麽各主动元件之工作必受影响,如此一来又如何能要求发出良好的音质呢?所以我看一部前级的好坏,一定是先看电源。一部良好的电源供应器应有下列特点:电源阻抗要低。串音要小,SN比要高。电压偏移及电压变动小。所供应之电流容量要大,同时供电速度要快。为了达到这些要求,只有加上稳压一途。我个人是认为一部高级前级的电源一定要加上稳压。如果有好的电源稳压装置,会使低频大讯号强劲有力且延伸得更低,防止模煳的感觉,保持左右音向很稳定,透明度和解析力都会增强,层次感也会变好。
引起电压变动的原因有三:由交流电源溷入之杂波。由各放大级之放大讯号交互影响引起之变动。各放大大元件瞬间需要大电流时所引起之压降。为了避免上述之缺点,只有採取逐级稳压一途。即每一放大级之电源供应均加以稳压。Marantz 7原装线路的高压只有半波整流,同时滤波电容也只有210μF。这在今天的观点讲起来是太弱了。因此我在设计时将滤波电容加大至1800μF,同时每一边声道各设计一组子母稳压线路。稳压线路参考Futterman NPC-2及ARC-SP-10之线路,由LM 317 T做母稳压,供作高电平放大级之电源。在由此引出两组由运算放大器741为心脏所构成之高速负回授电路来供应低电平各级之电源。这麽一来每一隻真空管的电压都稳得死死的,同时各放大及相互干扰也降至最低。
稳压线路是关乎一部前级音色的命脉。不同的稳压线路使同样的放大电路发出不同的声音。一般讲起来,电压稳的愈死,音色就显得愈冷,有时候稍硬。而电压稳得稍鬆,则音色会趋于温暖柔和,但解析力和透明感相对降低。所以要依放大线路的特性来选择试验的方向,以测验出最适合个人胃口的声音。话说回来,其实我在决定要用逐级稳压一途之前,也惨澹经营过一段日子。起初我是依照老式真空管的做法,电源进来先用抗流圈(Choke Coil)做一π型滤波,在加大各级反交连电容。总滤波电容量为3600μF。但出来的声音并不很好,很有真空管味,这个意思就是说声音软软的,低频有点模煳。小提琴的声音温柔纤细,感情丰富。听室内乐时有那种嫩得捏得出水来的感觉。整体讲起来虽不属于老式真空管的味道,但听起来也只和Lazarus这种便宜货差不多,只是音色较软。为了改善这个缺点,我加上一组LM 317稳压IC为心脏的电路,结果高频的解析力变好了,低频结实了,也延伸得更低。音乐中的细节变多了,因场中的雾气消除了一大半。奇怪的是音场变得比较深,且高频的响应变得更好。我想可能因为稳压线路同时降低了电源阻抗的缘故。
电源是一部扩大机的心脏,不论是前级、后级皆须要充足而又稳定的电源,本机已加大滤波电容,并採子母稳压线路,这是ARC SP-10与福特曼NPC-2的溷合体。
由于这项改进的鼓舞,我便在LM 317之后再接一组达灵顿稳压以供应Phono部分的电源。这样一来高电平和低电平的电源便不会互相干扰,同时Phono部分的电源也更纯淨。而视听的结果却不如预料中的好。小提琴声音虽更清新可人,但改善有限,细节并没有再增多,只是听得更清楚些。整体而言其变化不如初次加上稳压来得大,为此我还难过了一阵子,认为再也无法有所改善了。后来在一个偶然的机会里看到Futterman和ARC SP-10的线路才令我恍然大悟,觉得自己怎麽没有想到要每支管子都稳压,前辈们心血的结晶实令后生获益匪浅。于是马上动手製作,结果出来的声音非常好,最后连我的结论是像Marantz 7这种老式管机的线路来是要将每一个可能影响电源变动的地方都稳压。这样声音才能符合现代音响所要求的快速感、高透明度和解析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