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1.就算更高价器材也难以相比的宽松感。
2.非常立体、浮凸的音像。
3.宽大深远又开放的音场。
4.带一点甜美、一点高贵的音色。
5.听各种音乐都更为愉悦。
建议
1.建议使用细节表现较好的线材与周边器材搭配。
2.声音已经有足够的宽松宽大,因此搭配不必再朝此方向努力.
3.认为系统声音还太瘦太扁者非常值得考虑此机.
4.本地代理商持续不断研发各种让声音更好的改机与搭配可能性。
外观
顶盖费工的以开模铸造方式制作,就是为了呈现完美的弧线。上方的玻璃盖下有三根真空管,不过播唱时并不会很亮。比起近年来流行的玻璃加上蓝色LED照明,我认为本机较为内敛低调的作风较为适合注重视觉品味的音响迷们。本机遥控器亦为全铝合金制作,手感沈重.
读者们可能会觉得奇怪,Melody早就推出CD 唱盘了,我两年前到他们工厂时也已经看过这产品,以这家厂商产品在本刊被评论的频率来说,怎么会到现在才有CD M—10的评论出现呢?原来是代理商对於第一代产品的制作有些不同的意见,因此并没有将它正式引进台湾,这里介绍的,已经是第二代。做CD唱盘很难吗?一点都不难,尤其以一家在中国生产的厂商来说,随便找都有许多代工厂商可供选择。但是Melody并没有选择这条简单的路,反而是自己从头到尾生产一台CD唱盘。这还是跟王老板不服输的性格有极
大的关系。
称MKII太委屈
第二代产品与第一代有何不同?从外观上就有不同。第一代的弧形顶盖制作较复杂,也因此妥善率不高。解决方式是什么?很简单,狠下心来开模,就可以做出漂亮的弧形顶盖了。说起来简单,不过您知道光是开模就是一个上百万的投资吗?一般侧End产品由於量少,开模生产根本就是不可能的选项。另外,原本使用运算放大器的平衡放大线路也改了,改为由真空管构成的真正平衡类此放大。除此之外,连Sony的传动结构也再次进行强化过。听过解释後,我深深觉得那个MK II有【欺世盗名】之嫌,称它为CD—M11比较恰当。看到CD M—10 MKl真的造型,我想很多人会以为这是掀盖式CD唱盘,结果,上面那个窗口里面装的是真空管,承盘还是乖乖在前方。上方的【窗口】里面有三支真空管,不过如果你打开顶盖,会发现还有四根平衡放大用的真空管被锁在机箱中,真是太委屈它们了。在当前许多数位产品都用表面附著元件缩小线路板体积时,我却看到CD M—10MK II使用了许多大型的元件。
平衡与非平衡是独立线路
在输出端的滤波电容,台湾代理商也将原厂的德国M—Cap换成丹麦Jantzen产品,据代理商表示,M—Cap低频延伸较佳,而Jantzen音色较美。还不只这样,代理商还换了下方线路板的运算放大器(由Burr-Brown换为Analog Devices产品),也换了上了同是他们代理的侧日Tuning保险丝。我知道本刊读者不只在台湾,如果您听到的M—10 MK II与我的描述不同,还请多包涵,因为上述的好料都只是台湾版独有。
代理商还表示,此机顶上除了整流管之外,另外两根真空管是给RCA放大用,而内部四根真空管则是平衡放大专用,两组线路完全独立、互不干扰。如果系统平衡与非平衡输入都可接受,就等於同时拥有两台不同声音的真空管CD唱盘。当然,换管子是所有管迷都很热衷的嗜好,而本机使用的讯号管都不贵,代表著玩起来一点都不费力气。宽大轻松让人有好感
这台CD唱盘在家中聆听,搭配的器材与Cambridge Audio评论中完全相同,不另外敍述,也有与同时在家中的几台CD唱盘相比较。听CD M—10 MKII 第一个感觉是非常轻松、非常宽广的舞台,甚至让我觉得它好像【过头了】。但是在重新调整喇叭摆放位置後,我发现CD—M10 MK II真的是目前我家中最宽松的一台CD唱盘,它的声底轻松而宽广,音像都显得较大,这样的声音听久了会让人上瘾,听其它CD唱盘,声音就好像小了一号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