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现深刻的音乐表情
试听Ktema,搭配选择全套挪威音乐之旅Electrocompaniet器材,包括EMC 1UPCD唱机、EC 4.8前级、AW400单声道后级,以大功率驱动Ktema。从原厂数据92dB的效率来看,Ktema应当不是太难推的音箱,搭配400瓦的AW400绝对绰绰有余,我可以把注意力放在音质音色的表现:而不需要担心功率够不够的问题。简单地用Ayre测试片检查一下频率响应与声音相位,我就开始正式试听了。熟悉世霸老音箱的朋友,大多为其甜美高贵的中高频表现所迷醉,Ktema也不例外。譬如女高音弗莱明演唱的《The Beautiful Voice》,播放第四轨德弗札克的“妈妈教我的歌”,弦乐与木管带出工整而轻柔的旋律,接着是弗莱明轻柔甜美的歌声,Ktema展现出均衡而真实的乐器质感,而且带着独特的高贵感,那是一种难以言喻的声音光泽,音乐中带有明亮舒适的光彩,舞台空间感开阔而深远,室内乐团与女高音的合奏有着声响上的亲呢感,乐团的位置略在后方,女高音的歌声则凝聚而浮凸,嗓音厚实而有密度,有着非常漂亮的均衡感,可以感受到咬字时的些许唇齿音,同时把演唱时的胸腔共鸣表现得很好。这些丰富的音乐细节,配合着开阔的舞台音场,Ktema不仅有音乐会现场的真实感,同时把很难表现的音乐美感一起带了出来。我几乎忘了我是在工作,一路就让CD播放了下去,连听好几首歌。
室内乐的表现这么迷人,我拿出Carol Rosenberger的《贝多芬钢琴奏鸣曲》,Opus 57“热情”相信很多人都很熟悉,但Delos这张录音精彩地把贝森朵夫钢琴的庞大动态收录下来,成为音响迷非常好的试金石。在Ktema上面,Rosenberger的演奏更显深刻,开始很轻仿佛一连串的问句,却找不到真正的答句,随之而来的强奏似乎有了回答,却又不是全然工整的句子,就在轻与重之间,“热情”的音乐展现出深刻的份量,Ktema表现钢琴的轻,带着适当的黏滞感,因为演奏者要轻轻地弹,所以琴槌不是一下子快速敲打下去的,而是稍慢一点,而Ktema表现钢琴的重更是精彩,不仅有用力敲击下去的爽朗干脆,延音踏板的变化也没有放过,呈现出演奏时生动的音乐表情。这张Rosenberger是我非常熟悉的唱片,在Ktema上面播放却带来不一样的感受,钢琴的表现依然刚劲雄浑,但并不是猛爆的走向,丰富的音乐细节与独特的残响延伸,却让人听到更深刻的音乐表情,这样的音乐表现很真实,却更难得地把音乐的情绪用很美的方式呈现出来。
真实与美感之间的高度平衡
我又选了一张贝多芬,那是欧阳伶宜与廖皎含合作的《贝多芬大提琴与钢琴作品全集》,一开始的F大调【魔笛】主题变奏曲是很容易讨人喜爱的作品,旋律取材自莫札特,很难得地在贝多芬的作品中展现轻盈的性格,大提琴与钢琴对称而均衡地把主题演奏出来,那是捕鸟人欢乐吟唱的旋律,接着就是轻快雀跃的变奏。在Ktema身上,大提琴的共鸣带着些许的浓郁感,但却不会过于厚重,声音的密度与份量都很好,与钢琴愉快地相互应答。在聆听女高音时我提到Ktema表现音场舞台的深度与宽度非常好,但在聆听贝多芬的大提琴作品时,舞台空间感就小了一些,这一点表现出Ktema再现音乐的功力了。欧阳伶宜与廖皎含演奏的录音室并不是很大,Ktema很巧妙地录音的空间感表现出来,也把音乐的亲呢感表现得很好,在真实与美感之间取得高度的平衡。
另外我还听了布拉姆斯的钢琴三重奏、拉赫曼尼诺的第二号钢琴协奏曲、柴可夫斯基小提琴协奏曲、马勒第六号交响曲……,Ktema拥有很高的唱片鉴别力,录音的取向是宽松浓郁,或是沉稳厚重,或是开阔宽广,Ktema都很能把筒中旨趣轻松地表现。但最让我之迷醉的唱片,要算是伊凡费雪指挥布达佩斯节庆管弦乐团演出的《布拉姆斯第一号交响曲》,这首交响曲有着庞大厚重的展开,一路用很沉很重的份量向前迈进,我本来只想试一下Ktema能不能撑开一连串庞大的气势,没想到结果却让人惊喜,我第一次听到这么宽大深远的音场,乐团Tutti一连16个小节紧张的旋律,伴随着重重的定音鼓,在Ktema的音场表现中,音乐本身虽然带着重量与紧张感,但宽阔深远的舞台却拉开的壮阔的气势,仿佛是坐在音乐厅最前面几排,音乐的声浪一波又一波很有份量地袭面而来,但自然的声响不带压力,而是让人听得兴奋畅快。
给想用器材享受音乐的人
为了在Ktema身上好好享受交响曲,我直接切换到第四乐章,等待那令人兴奋的铜管。那段音乐曾经出现在布拉姆斯写给克拉拉的信,一段五线谱的音符下面写着:“从高山到深谷,我献上最深的祝福。”在一段厚重翻腾的导奏之后,法国号吹出了这段旋律,由高而低仿佛圣咏一般,接着是长笛演奏同样的旋律,Ktema深邃宽阔的音场,把“从高山到深谷”的祝福描写得淋漓尽致,布拉姆斯擅长应用铜管的厚实呈现音乐的份量,在Ktema一样用足够的声音密度予以回应,即使用很大的音量聆听,那音乐还是带着应有的轻松感。我真的忘了自己是来试听Ktema的,奢侈地把第四乐章一路听下去,完全不想理会音响评论这件事,这第四乐章有多长? 16分56秒,而我就这么一直听下去,直到乐曲结束,深深地吐了口气,心想,这真是精彩的布拉姆斯啊!
关于Ktema,我很难用单纯音响的描述来形容,如果要说Ktema哪一项音响特性比较突出,我认为在音场深度、宽度与高度的描绘上,Ktema独具巧妙。但其他的音响特性呢?我不觉得我可以把Ktema的声音表现拆开来描述,Ktema的声音个性有很高的整体性,那是一种融合真实与美感的高度均衡,而且可以很清楚地鉴别录音的内涵。从声音的艺术表现来看,Ktema无疑地迈入了艺术的境界,在表现音乐真实与美感这两个看似冲突的观念中,Ktema拥有自己的诠释方式,而且是非常具有权威性的诠释。在聆听Ktema的过程中,我有更多时间在享受音乐,我想这也是Franco想要带给聆听者的感受吧!声音艺术家Franco Serbl
Franco Serblin说,他的设计理念一如雕刻:去除那些不必要的干扰,才能看到必要的精髓。虽然是专业的牙科医生,但他对于音乐、乐器的热情,让他在80年代开始就进行了一连串对于声音再生的研究。尤其是小提琴与鲁特琴,使用简单的木材与弦,就能以特定的结构发出和谐的声音,对他的启发尤其巨大。他也是个设计狂。不过他心目中的设计是要能成就一个整体概念,而不是空有美丽的外观而已。如鲁特琴就是一个“型随机能”(Form Follows Function)的最佳范例。看起来舒服,在声学上又是如此的有效率。
他的观念与一般音箱设计师完全不同,但是他设计的音箱在全世界受到广泛的喜爱,可见得他“从心出发”的设计理念并不孤单。从1984年的Minima、1987年的ElectaAmator、1991年的Extrema、1993年的小名琴Guarneri Homage一直到2003年的至尊名琴Stradivari Homage,这一连串闪耀的名单使Franco Serblin被义大利音响界尊为Hi End之父。这二十年来的音箱设计界中,Franco Serblin的设计杰作一直是注目的焦点。在他的观念中,研发是一种热情,只有在绝对的自由中才能绽放出结果。他希望能够重新思考音箱设计的可能性,不希望受到“必须在某个时间推出新产品”这种事情的限制。绝对的自由也意味着,他必须告别他自己一手创立的公司。在得知他的决定后,许多音响界最顶尖的专家们纷纷表示愿意协助他的研究计划。这计画到底是什么?移除任何限制声音表现的障碍,达成终极的声音再生任务,而其最终答案就是Ktema音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