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一在未正式听Ktêma扬声器之 前,早已登入它的网页,细心阅读它的设计背景及相关技术,为何能够令我产生如斯大兴趣呢?理由是近日参观过多个国际音响展示会,每当步进Ktêma的房 间,都被它独特的声箱外型吸引,驻足聆听,标致的音色和深阔的音场营造能力,让人留下深刻印象。
另一更大理由,是Ktêma的设计者,正是Franco Serblin,此君是谁?相信不用钟一多介绍,人称教父级人物,由1983年至2005年掌管意大利名牌扬声器Sonus Faber的主帅是也。
Andrea Bocelli
在Ktêma的网页介绍中,其中一段用上“拟人法”,以扬声器为第一身作自我介绍,生动有趣。文字末段部份,加入了意大利名歌手Andrea Bocelli的一些对Ktêma赞叹说话:“……聆听得何等喜悦,听自己的歌声觉得更美、更温暖,仿如站立在面前一样……”
这段说话,只不过是该扬声器的其中宣传技俩,对我的评论观点当然起不了半点影响。不过,当经过长时间的聆听与接触,回忆Andrea Bocelli所说的聆听喜悦、声音美感等,确实又能一语道出Ktêma的主要特征。
Sonus Faber影子
在整个试听Ktêma的过程中,不断地提醒自己,要尽量抹掉Sonus Faber的影子,要记得Ktêma是一款崭新的扬声器设计,这其实亦是Franco Serblin所希望的,在他离开Sonus Faber后,由于合约条款关系,没有沾手于扬声器范畴上。早已腹稿满胸的Franco Serblin,当合约期满,决定再一次大展拳脚,设计历时四载的全新型号Ktêma正式推出,Franco Serblin并强调,Ktêma的出现,正是为弥补昔日Sonus Faber声音不足处,例如音色虽美,但却结像不够精确,更要提升现场气氛,让用家觉得自己是身处音乐厅欣赏演奏会一样。
其实,这些不就是每个扬声器设计师的目标吗?是的,但要明白“知易行难”,理论是天马行空,可以充满想像的,要实践真不容易。Franco Serblin要突破自己,达到更高成就,比1984年的Minima、1987年的Electa Amator、1991年的Extrema、1993年的Guarneri Homage及2003年的Stradivari Homage更优越,殊不简单。但钟一可以确切地告诉大家,Ktêma是成功的,单就声音结像和展现空间感能力上,成就更是超然。
由三个拱状障板组成
Ktêma扬声器的logo设计是既简单,又能清楚展现出扬声器的外型及声音扩散特点。在Ktêma名字下方,还印有Proscenium speaker字样,Proscenium的意思,解作舞台(古希腊、罗马时期)。那么Ktêma呢?同样是希腊文,意即“永恒不变”,在竞争剧烈,日新 月异的科技世界里,莫说音响产品,要一件永恒久而不变,难矣,更要维持它的价值,别的东西难以替代者,更难,除非是一件珍贵的艺术品。Franco Serblin想出用Ktêma这个字,除了视之为一件永恒珍品之外,相信亦希望将音乐和技术两方结合,诠译出一种永恒具价值的文化。
虽然,Ktêma声箱结构上,再不是以一块一块木板层积而成,前障板表面亦没有黑色皮革装饰,不过你还是会一望Ktêma而知是出自Franco Serblin手笔,甚至误以为是Sonus Faber的产品。此话何来?因为在Ktêma的正前方,又或是声箱两侧靠后位置,都发现由上而下,一条一条富弹性,仿似竖琴弦般的网罩,这不是 Sonus Faber惯常使用的其中外观设计吗?正是,在Guarneri Homage及Stradivari Homage等经典型号上,同样使用。单元藏在弦线网罩后面,若隐若现,又不失美观及调声效果的设计,真叫人赞叹。
细心的朋友也许更会发现,Ktêma前方跟两侧的弦线有着粗幼之分,前的较幼,两侧较粗,又是调声设计吗?不敢肯定。但依照Franco Serblin的理念,前方的三只单元,一只高音和两只中音,主要是负责重播主奏乐器或成人声,至于Ktêma后方,还隐藏了两只垂直排列的低音单元(下 面设有两个低音反射孔),低频直接发射撞击背板,再由声箱两侧开口扩散,如此设计是为整体音效奠定稳固基础,低频效应以不干扰或遮盖主奏乐器或人声作目 标。那些富弹性的弦线,亦有高音弦较幼,低音弦较粗的意图吗?
刚才提及过Ktêma的logo,其实它的整个声箱,就主要是以三块拱形木板结合而成,左右两侧弧向内,后端一块弧向外,曲线美感十足,绝顶漂亮。至于顶 部和底部,各用上一块厚金属板(顶的一块还刻上Franco Serblin的签名),为增加声箱重量之余,亦有助控制谐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