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改款的鹦鹉螺
当年Laurence在B&W可说是全世界最舒服的工作之一,他的工作时间自由,想去哪裡就去哪裡,还包括到大溪地度假找灵感,全部公司买单,B&W赋予的任务是设计出一款超越时代的旗舰喇叭,而Laurence确实做到了。现在Laurence回到南非自行创业,新创Vivid Audio,造型依然特立独行,骨子裡仍流着鹦鹉螺的基因,可见鹦鹉螺已经是呕心沥血之作,就算原有的设计师也很难突破自己立下的标竿。或许也因为如此,2009年鹦鹉螺的改款几乎看不出来,仅表示铝质振膜单体换上更好的新材料。我本来以为B&W此番会让鑽石高音上阵,配上Accuton陶瓷低音单体,但要真如此改动,声波导管的设计势必要一併调整,那鹦鹉螺漂亮的螺旋形状就要更动,兹事体大。
设计全部是为了声音考量
鹦鹉螺的外观造型独特,但设计全部是为了声音考量,而不是为了外观而设计。譬如利用声波导管「纯化」声音,在鹦鹉螺之前音响工程师早已经瞭解问题所在,但鹦鹉螺却是第一个把理论化为实际的梦幻产品。声波导管怎么「纯化」声音?喇叭单体发声的原理是利用振膜活塞运动推动空气产生声波,但活塞运动一前一后,向前有声波,向后也有声波,向后的声波反射回来,时间慢了,相对就影响了向前发声的声波,造成音像不够清晰,白话地讲就是声音不够「纯」。鹦鹉螺的声波导管利用前宽后窄的导管,把单体向后发声的声波藉着机械的方式,由导管消耗能量,这样背波就不会影响向前发声的声波了。问题来了,高音频率短,声波导管不需要太长,但频率越往下走,波长越长,消耗背波的导管就要更长,所以在鹦鹉螺身上我们看到三根突出的导管,为的是中低频到高频,而低音声波导管就变成鹦鹉螺那螺旋状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