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之旅EMC 1UP CD机(2)


表现特点:

有透明感更有音乐感

一件器材声音可以由设计师调成厚重饱满圆润的音色,但我认为至少在透明度层次感的比例上要把握拿捏得当相结合才算过关。太过于透明容易生硬、声音机械;太厚暖又容易有朦胧模糊,没鲜活感!我分别拿老录音RCA美版鲁宾斯坦《肖邦夜曲》与新录音德国冬天公司的《情浓威尔第》来测试EMC 1UP,前级为另一个挪威品牌HEGEL P4A,后级马克,连接全部为平衡连接;《肖邦夜曲》录音比较早期,大师级演奏作品,EMC 1UP把琴声表现得淡定从容,温暖,透明感虽然还不算极致,却也符合老录音的特征,连贯性交代得流畅不乱,是那种很稳定很绅士的演奏;而播放《情浓威尔第》就更上一层楼,新录音的优势一览无遗,钢琴晶莹剔透,钢琴的共鸣腔细节起伏变化多,泛音丰富,在以“纯净风格类型功放”的配合下,EMC 1UP作为一台音源来说,有着上乘的透明鲜活感,这应该是它原本该有的还原特性!既有温暖不过的音乐感,是很正面、很健康,又保持着不错的透明度。我很欣赏这种调声风格的产品!

流畅生动

很久没听CAROL KIDD的“ALL MY TOMORROWS”这张专辑了,这张LINN HIFI的名碟,无论是录音与演唱都一流,第7轨“WHEN I DREAM”, 需要着墨些描叙一下的是 EMC 1UP 把CAROL KIDD刻画得如在原产茶场边,享受着茶农刚烘焙出来的上好龙井,香得自然细腻,仿佛一杯好茶带着灵叶的灵气,CAROL KIDD与生俱来的美嗓一定是来自天堂的精灵,没受俗世的“污染”,声音纯净、无暇!音乐的音符节奏与旋律的流畅度优美的结合,不知觉中感染人。很值得欣赏的一张人声天碟!HIFI元素从来就不应该是“死数据”,是要与音乐旋律摩擦碰撞产生“火花”、有“情感”的!我更愿意与此来形容EMC 1UP这种带着灵气的旋律美感!弦乐“四季”,小提琴合奏时那种中高频的细腻感,叠加起来的“厚度”听得人“麻酥酥”的,完全没有一些设计不到位的CD机那种毛刺与粗糙感。略带着EC那种特别的调音处理,让高频泛着层柔顺晶莹的“金黄色彩”,很有些高级真空管机那种高频余润与活生味道,舒服!

越听越绵密

得益于高质量输出的甲类模拟放大电路,EMC 1UP在工作时机壳会很有一定的温度释放,这是甲类工作的特点,是正常的,随着热机进入状态后,在听感上与刚开机时又是两个状态;我拿RCA名盘超技小提琴《流浪者之歌》来对比,这张碟的录音还是很具备HIFI的,“味精”也不多,线条感很好,小提琴比较明亮,播不好时候容易给人感觉过“利”,加上我一贯不追求炒得贵价的“头版碟”,明明在系统听一些好录音时小提琴的质感是比较到位了的,在听这张碟时就感觉吵了些,换用EMC 1UP做音源开机时我总是拿平常认为难播些的碟来“考验与折磨”它,对比下来还没热机到最佳状态时已经觉得达标,风格是我所喜欢的类型。等开机听了几小时后再放第9轨时,就由“喜欢”转为“感动”了,那种压琴的力量产生的旋律比之前更饱满开扬,明显感觉更有韧性、伴着不过的黏稠、温暖,密度很有重量,弥漫的音符比起之前,把空间充得更满,而且没有很“压迫”的感觉,似“音符”给你手感适中的按摩,即能明显感受到手感的力度又不过激难受,舒坦!

类似LP“模拟味”

EC的老板直言的说EMC 1UP就是朝着“优秀的LP模拟音乐味”而开发的,言之之意,就是这台音源要有“模拟的原素”要在电路设计与调音时要体现出来。又要兼顾现代CD的HIFI元素。雨林录制的为“纪念邓丽君”的专辑陈洁丽“一水隔天涯”,为现代录音,我这张是XRCD版本,以前在系统听总是觉得还少一些邓丽君那个年代的怀旧味道,太干净的HIFI原素有些生硬,人声太突显,齿音也比较重。使用EMC 1UP听感觉好多了,表现得不是那种过于朦胧的音乐味,而是有“模拟那种更“人性化”的温暖、厚度、绵密、宽松、润泽来分化在CD制式音源里表现出来的一些直白;而很奇妙的是换着听原唱邓丽君老录音时又能产生一些鲜活的原素在里面。听人声,更能体现出歌者表达的丰富情感,有意思!

开阔的音场

不可能每张CD录音时声场都那么大的,但在听一些表现声场而著称的录音时,如感受不明显,得要好好的坚持自己的功放与箱子的特性了。试听的器材R2.5的“境影对称设计”在声场的营造上是一绝,“绅士宝的皱皮中低音单元”虽然单元尺寸不算很大,控制好了既有层次又有味道。这款箱子很适合在25平米左右的环境,另一部北欧挪威HEGEL P4A是一部高度透明,细腻干净开扬的优秀顶班前级,加之马克后级在我的小环境提供足够的能量与控制力,从音源到前级、后级全部为平衡连接,可说一个不小的三维立体音场可合格。听RCA卡拉扬指挥的管弦乐歌剧“卡门”——“斗牛士之歌”、“哈巴奈拉舞曲”,一个开阔的舞台已经有冲出了环境的两侧墙面的错绝,演唱舞台歌剧时人声的舞台移动定位与童声群伴唱“宛如可见”。 管弦乐队、舞台、歌剧演员、伴唱团的前、中、后层次“清晰可辨”。我之前还有点担心EMC 1UP在这方面的表现,是因为参考机怀念CD是这方面的强者。能有此效果已经使我满意折服!如我的环境再大些,空间高度再高些,估计声场将更上一层楼!

玩EMC 1UP不能不玩平衡连接

让我们来看看EC EMC 1UP的数据指标:平衡 XLR输出峰值最大为14V,一般的全平衡CD机器基本XLR为4V,峰值时估计翻一翻估计很了不起了,这样的模拟放大指标特点的CD怎么能错过平衡输出?不必担心,有前面介绍的优秀甲类平衡电路保障, EC EMC 1UP在听感上完全没有那种一被放大后失真产生的“粗糙”的感觉!全平衡设计一直是EC系列产品设计贯彻的理念,虽然在民用音响产品里特别是中低价产品里很少使用“平衡设计”,但设计得优秀的平衡产品里,一但习惯了“平衡设计”声音的特点,它的优势还是很明显的。我以前就一直很推崇EC产品里的平衡连接的“平衡特点表现优势”!但有个前提就是你功放与CD机都必须是“平衡设计”产品。需要提醒的是:一些发烧某件器材里具备平衡而其它的器材不具备平衡设计,而通过“平衡转换口连线”来连接,这样我觉得没多大意义,因为它骨子里还不是平衡电路工作模式。

我拿大K的大编制交响乐“领袖”与LONDON歌剧“诺亚方舟”来对比EMC 1UP的RCA与XRL来对比:如果仅听小编织室内乐与人声,RCA完全有它的特点,带着些矜持与谨慎、音色柔顺干净与甜美;而使用平衡连接后,改善是明显的:听这张大动态作品,所有乐手与之前相比仿佛忽然精神起来,演奏保持着激情,音场大了一圈,很有三唯空间立体感,定位感明显,动态有如功放增加了功率,低频下潜更深更有力,层次更干净清晰等,这些都是平衡连接带来的改善,有烧友也许会说,“XLR连接会不会太直白”,我觉得这在EC产品里不会,除非你非常喜欢那种“浓郁得化不开那种音乐味”,EC的产品的设计理念其中有一条就是,播放音乐时永远都要保持有一定比例的“模拟味”,即使在听“领袖”时,HIFI元素比RCA时增加了不少,在弦乐部分仍然保持着“不直白”的甜美,退一步来说,对于全平衡器材这种“买一送一”的玩法,对烧友来说是多多益善!


编辑:18928843168 微信:gzhifi E-mail:gzhificom@163.com 用QQ登录论坛,参与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