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非旗舰,已是顶尖——dCS Paganini CD/SACD播放系统(2)


两大系列风格回异

这下可好了。一定有音响迷会说:性能规格都完全相同,那我买Scarlatti转盘,然後配上Paganini的时钟讯号与数位类比转换器就好了嘛!我想,dCS并不是胡乱索价的厂商,除了规格之外,Paganini与Scarlatti两系列之间一定还有些真正的差异。而且,Scarlatti系列与Paganini系列外观风格差异这么大,摆在一起也不会好看。为了一点价差而丧失了系统搭配的视觉和谐感,似乎也不是这个等级的音响玩家会做的事。本机的设计细节?很抱歉,机器不能拆开,也没有太多原厂资料,我在这边想骗稿费都不行。还好除了转盘外,Paganini与Scarlatti之间的差异甚小,因此有兴趣者不妨参考229期刘总编对Scarlatti系统所作的评论,那里面有介绍dCS独家Ring DAC的工作原理。就让我们直接进入聆听过程吧!

我听过最好听的Utopia喇叭

当代理商告诉我试听地点在凯煜时,我还真吃了一惊。中华路的音响店试听这么高级的音响器材?不会龙困浅滩吗?虽然我造访过重新装溃过的凯煜,他们的试听空间也不会给我『声音很好』的印象。不过在现场我将第一张唱片放入後,我的吃惊就更大了。声音不但没有龙困浅滩,简直就是飞龙在天!当天使用的喇叭是Focal Nova Utopia Be,本刊总编辑评论过最大的Grande与排名第三的Alto,唯独漏了这对排名第二的Nova。我以往也在几个地方听过大型的Utopia Be系列喇叭,但是没有一次有像这次这般的感动。

难道是搭配的扩大机太好吗?这的确是很重要的一点。搭配的是来自瑞士的Soulution 710/720前後级,这也是总编评论过并深表好评的音响器材。我听到怎样好的声音呢?那是非常软质、非常流畅、非常宽大、非常鲜活、音质非常棒、音色非常吸引人、起伏非常明确、两端延伸非常好而且一点都不抢耳的舒服声音。我在这边得说,Utopia Be系列推出得太早了,不,应该要说,Soulution推出得太晚了,如果Soulution扩大机早几年推出,我相信在这样搭配之下的声音,一定能让更多人发现Utopia Be系列的好,一定能多卖出好几套b我也得说,我真是幸运,能够听到这样好声的搭配,这样的声音真的是把Soulution扩大机与Focal喇叭的美感都发挥到了极致。

让人舍不得停止的好声

赶快回到主题来。我第一张听的是马利钠指挥、圣马丁学院乐团演奏的史特拉汶斯基『普钦奈拉组曲』。这个录音由Kenneth Wilkinson在Kin录制,这种黄金组合的录音当.qs然wa无v懈H可all击,舞台宽阔、细节繁多,在这样的器材搭配下,简直将音乐、音响的美感发挥到了极致。我听到的声音又活生又细致,弦乐温暖飘逸兼具,而且那惊人的解析能力,还有极度透明、非常真实的声音感觉,在在都让我有著彷佛乐团就在眼前演奏的错觉,让我忍不住多听了好几分钟,才舍得按下停止键。

接下来我又拿出一张CD,是Leonard Cohen的『Ten New Songs』。读者一定要发难了:面对一套高级SACD系统,干么一直拿出CD来听?我认为,不管是什么唱盘,听CD一定要好听,因为大家家中最多的音乐收藏还是CD不是吗?如果一套SACD系统只有唱SACD才好听,唱CD衰声的话,当然不值得购入。这张唱片也是我很熟悉,曾经在许多套高级系统中听过的,而在这套系统上,再次的,我听到了许多以往没能听到的微小细节。唉,CD推出都已经超过二十五年了,真没想到,原来大多数的讯源还是没能够将CD的性能挖掘殆尽。Paganini系统就已经是极致了吗?我相信,未来一定还有性能更好的讯源可以将这些讯号更完整的再生,不过以目前我所听过的系统来看,Paganini应该已经可以算是一种极致了。

不论录音如何,音乐都更动人

虽然我很喜爱这张唱片,但是我以往只觉得它录音平衡饱满,音场规模不错。但是用Paganini系统听的时候,我却发现原来这张CD充满了许多人工处声都环绕在残响的氛围中,增加聆听时的实体感、温暖程度与乐趣。而且,Leonard Cohan那历尽沧桑的嗓音,在这套系统上听的时候更展现出成熟圆润的风韵,每个字句从他口中唱出,都好像更为睿智、充满震撼力。

原先我还担心Paganini极犀利的解析能力会将这张唱片的缺点凸显出来,结果证明我完全多虑,这张唱片的优点被放大了,音乐的动人程度则轻易的让我忽略了录音上的小小缺失。常有人说,太好的音响,会让人无法忍受不够好的录音。但是我的经验恰好相反,在真正的好音响上,就算录音不是顶尖,音乐的动人程度还是会更被凸显出来。在凯煜听到的这套系统,可说就是真正的好音响。

细节繁多又轻松写意

CD考验轻松过关,接下来当然就换上SACD。Chesky的『Area 31』是我{固人很喜爱的录音,David Chesky自己写作的几首现代古典乐作品曲调悦耳、节奏明快,乐团也以相当热情的投入来诠释这几首曲调,获得葛莱美奖肯定一点都不为过。在这套系统上,这张SACD的鲜活、轻松再次的让我感觉好像在听一张全新的录音,非常小的音乐细节、空间残响变化都能在这套系统上清楚的感受到,听起来是前所未有的轻松。

许多音响迷会误解,以为组节多的系统听起来容易紧张刺耳,那就表示你还没听过像dCS、Soulution、Focal组成的这样优质的系统,它们合作之下再生出来的细节多如牛毛,让我不必集中精神就能够明确感受到音乐的起伏与美好,这种美好的经验,就是类似现场聆听优秀演出时那样的愉快轻松。对了,SACD与CD听起来有什么差异?在这么敏锐的系统上,差异真的很明显,SACD那种惊人的情报量,是CD再生很难追上的境界。可惜啊!真正能听到SACD这样正确、优秀再生的人终究不多。如果大家都听到这样的好声音,也许SACD就真有普及的一天。

接下来我换上一张比较特别的SACD,那是本地年轻歌手王若琳(Joanna Wang)的作品『Start FromHere』。王若琳录制这张专辑时只有十九岁,却有一副低沉的好嗓子,因此唱片公司将之定位为诺拉琼斯、小野丽莎的台湾版,果然以好声音在两岸乐迷间引起注意。在CD卖得好之余,唱片公司也想到发行SACD来凸显歌声的优秀质感,这是值得鼓励的。这张唱片我听了好几曲,为什么呢?一来因为好听,二来因为我最近在试听音响器材时都会播放此片,不过都是听到CD层,因此想比较看看SACD音效有何差异。我想本片录制时应该不是采用DSD,很可能也不是96kHz的母带,因此听起来差异就不如『Area 31』那么明显。不过,SACD听起来仍然是有比较高的透明度,而Paganini系统的灵敏度也能将这种细微的差异清楚的表达出来。

SACD有压倒性的讯息密度

为了比较CD与SACD再生的差异,我换上香港金弦重刻的那张『明星打击乐』CD版,另外还有FIM推出的『Audiophile Reference IV』选辑SACD。两张唱片中有收录同样的曲目。当播放CD时,我已经惊讶於那美好的声音表现,很高的透明度、很正确的音场宽深、舞台上的乐器位置明确、而两侧的高频打击乐器在敲击时泛出轻松绵密的金属光泽感。我相信,一般人听到这样的表现,已经会高兴到晚上睡觉都要偷笑了。但是当播放SACD时,那压倒性的高密度讯息再次告诉我,SACD还是比较好!其实,如果没有留心聆听,CD与SACD的差异并不显著,它们毕竟是同一个母带制成。但是只要多听几秒钟,就可以发现SACD在最低电平的起伏描绘上更为深刻、各种打击乐器敲击时的质感更为逼真、而整体的轻松程度更为迷人。

为什么一般系统上听不到这样巨大的差异?这就好像用数位相机拍照,如果将照片缩到萤幕大小来观赏,那五百万像素与一千万画素相机的照片看起来差异都不大。将照片放大到百分之百来细看,那两者的解析力就高下立判了。一般的音响系统对於细节的表达能力有限,就好像把照片缩小来看,声音解析力的差异就不显著;凯煜这套系统可以充分反应前端讯源的差异,因此就好像把照片放大到百分之百观看,这时候解析力的差异就难以忽略了。由此我们知道:如果系统灵敏度并不是很强,讯源的钱可以花少一点;如果系统灵敏度很高,那么讯源的钱可是万万省不得!


编辑:18928843168 微信:gzhifi E-mail:gzhificom@163.com 用QQ登录论坛,参与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