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刚开始玩音响的时候,我曾经兴致勃勃的向友人借来一台Musical Fidelity的X-10D真空管阻抗匹配器,试图为我的入门音响添加些管味,也期望这部造型像是饮料罐的器材可以让我的系统表现更好。结果呢?老实说,我不认为X-10D为我当时的系统带来了什麽明显的改变与提升。自此之后,器材换了不少,但我却再也不曾在系统中加入任何这类非必要的器材,因为依照音响界的说法,多支香炉多支鬼,系统越複杂,代表声音讯号耗损的机会越高。
以上说法真的是不可违逆的铁律吗?至少Logic的设计者不这麽认为,所以他们推出了这部CL-1真空管音质处理器,巧合的是,CL-1与我那时使用的X-10D一样,採用了6922讯号管作为音质处理的关键。而我,在距离使用那台X-10D十多年之后,也决定再次挑战这个说法,看看CL-1能对音响系统带来什麽样的改变。
更耐听的小提琴演奏
试听之时,我决定将CL-1连接在Theta Data Basic Ⅱ / 数位禅DAC讯源组合与同为Logic推出的A-35综合扩大机之间进行测试,搭配的喇叭则是Souns Faber Minima Amator。在评论A-35之时,我发现这部扩大机特别能够反应前端器材的差异,最主要的不足处,则是播放弦乐时稍缺轻鬆感。加入CL-1后能够感善这种状况吗?首先试听小提琴家克莱曼演奏的巴哈「无伴奏小提琴组曲」(Philips PHCP-24061/62),加入CL-1之后,琴音明显的变得圆滑、细緻,而且较为温暖;如果不加CL-1,琴音的毛边就变得较多,音质较硬而冷。至于「多支香炉多支鬼」的理论到底成不成立?我必需要说,不加CL-1时,细节的确较多;加入CL-1,音乐更为耐听。这是一个抉择问题,如果可以牺牲少许细节,而让重播更为耐听,我认为这种改变是值得的。
更具光泽的钢琴高音
再测试钢琴重播的表现,我听的是霍洛维兹的钢琴独奏曲集(DG 419 045-2)。单独试听A-35之时,我认为它的钢琴已有不错表现,但是加入CL-1之后,高音键的光泽感竟然更为凸显,这点改变颇令我意外,因为一般用真空管调音,通常都是取其音质圆润温暖,可降高频火气,但是CL-1却能更凸显高频的表现,毫不压抑高音的明亮感,却不失温润质感,高音键触键瞬间的力道也表现得更为明确。除此之外,低频的表现也值得一提,低音键的层次感更好,触键也更为饱满,整体演奏气势更足。如果真要挑出加入CL-1的缺点,我认为弱音触键的纤细感稍有丧失,不过这实在是鸡蛋裡挑骨头,除了这点之外,所有的改变都是极为正面的。
强弱对比更大
接着我试听了「Dialogues with Double Bass」专辑(Bridge 9163),不加CL-1时,这套参考系统已经可以再现出极大的乐器形体,但是加入CL-1之后,乐器形体还可以更大,音场也更宽阔。聆听第4轨,低音大提琴拨弦明显变得更为饱满浑圆,而且劲道更强。不过加入CL-1后最明显的改变,是演奏的强弱对比更大,强弱起伏更为戏剧化,让音乐的情感更为浓烈。在试听过程中,我认为这点改变最能让人感受到音响性能的提升,觉得加入CL-1之后,音响系统的等级真的提升了。
事实上,Logic的设计师真的很努力在克服「多支香炉多支鬼」这道障碍。CL-1的电路板与讯号输出入端子极为接近,讯源切换旋钮则藉由连杆深入机箱内部,尽力缩点讯号路径。它的线路架构也极为简洁,并且用上了WIMA交连电容等优质元件。原厂为CL-1配备的真空管是Sovtek製6922讯号管,用家也可更换为EC88、ECC88、6DJ8、E88CC、CV2492等真空管,以增添调音乐趣。此外,CL-1配备了4组RCA讯源输入,以及两组讯号输出,在同类型产品中,如此完备的使用性并不多见。
值得肯定的表现
最后我聆听了日本歌手新垣勉的「生命之歌」专辑(GUT 21020),加入CL-1之后,人声变得更凝聚、音质更纯淨、中气更饱满有力,这些特质对人声重播而言都是极为重要的。当然,如果你的音响系统本来就细节又多又耐听,而且人声重播的要素一样不缺,那麽你大可不用理会CL-1这种器材。但是对于入门系统而言,如果你像我一样听到了CL-1的这些表现,相信你会肯定它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