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以前,以“F1”为型号的柯颂多声道放大器曾经让我们惊鸿一瞥,当时柯颂的老总兼主设计师邹元元先生表示F1的上市不会拖很长的时间,我们自己估计大约等到今年的3、4月份总可以看到正式产品了。没想到,柯颂这次竟也玩起了现在的流行词:跳票!好在跳票的时间不算太长,没有让人等得望穿秋水,但在不断与时俱进的数码时代,等上大半年也多少有点心焦,等D9完工的时候,我反而少了当初那种急不可耐的冲动感觉,代之的是一堆疑问,这么长时间究竟改了什么?是否值得如此等待?
再一次“初次见面”?
的确是第二次“初次见面”了,04年在广州我曾经听过一次F1,对当时的那个新产品还是记忆犹新的。而现在,柯颂不但把型号换掉了,更重要的是D9的声音与我印象中的F1相去如此之远,使我面对D9时不禁重新萌生初次见面之感。而在这次起初并不在意的产品试用中D9给我留下的深刻印象,竟也如此自然地促使我提笔行书。
粗看D9,很像是柯颂驰名江湖的V系列,同样的银白色铝合金拉丝面板,依然庄重大方。但稀疏的功能按键仿佛在提醒人们:多声道的D9依然奉行着发烧界的四字箴言—简洁至上。切不要以为这是一句空话,在我后面的介绍里,读者可以看到柯颂为了实现这个看似简单的命题所付出的努力。D9面板的中央,还是一只硕大的、带“钻石”滚花的音量旋钮,即使掩去商标,相信柯颂的老用家通过它也是能一眼认出的。毫不张扬的蓝色VDF显示屏,与银白色的机身十分般配,紧靠显示屏左侧的,是一枚屏显亮度调节钮,可以按亮/暗/无三档调节,这不是一个可有可无的按钮,相信每一位影音爱好者都知道在看碟片时为使眼球的注意不受干扰,营造一个黑暗环境的重要性。D9的面板右方被排成2×4阵列的通道选择按键所占据,外侧的按键对应四个AV通道,内侧的对应四个纯音频通道,应对正常使用是绰绰有余了。音量调节钮的两旁,是一套与音量控制都有关系的辅助键,六个按键分成左右各三个,一字排开于面板的下方、旋钮两侧。面板左下角的电源开关由幽蓝色的指示灯相伴,很是得体。如此划块分布的按钮不但将操控功能表示得清清楚楚,也使面板的整体布置顿生稳重大气之感。D9面板下端的彩虹状弧线,似乎隐喻着产品风格的渐变。
D9的机盖形式与同厂V6i相同,用十粒球面内六角螺丝固定,定位精准。令人侧目的是机身两侧造型别致的散热器,据了解,这一外形独特的散热器是柯颂在开发D9过程中专门设计的重要部件之一,漂亮的断面曲线下蕴含着不同寻常的散热效率,对散热器原理略有了解的读者都应该不难看出其缜密的构思。除了甲类Hi-End功放、如此重料的散热器在多声道功放中毫无疑问是罕见的,与许多AV放大器所采用的“轻型散热器+自动风扇”的方式相比,用大型散热器的自然散热方式可靠性高、温度波动小并且宁静无噪音,以我对柯颂的了解,相信这样的设计决不会仅仅是为了产品的外观,而是高性能功放的需求使然。在市场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相信也很少有厂家愿意增加不必要的成本而使产品的竞争力下降的。
从D9的后背看看它能为我们做些什么。底部是一排扬声器接口,螺旋式的接线柱谈不上特别,相比中低价AV功放上常见的那种细脚伶仃的迷你接线柱,它就显得中规中矩,接触面大了许多。相邻的接线柱分得很开,显然是为了方便用家。需要提醒发烧友读者的是,在越来越多的厂家重视产品安全规范的今天,对于大功率功放而言,除了土炮,不能再奢望全金属接线柱了。D9后背的左侧是5.1声道前级输出/后级输入端口,常态下已经通过U型插销短接,如果用家有较好的前级,也可以跳开D9,而直接使用其后级部分,在柯颂的其他产品中,这样的设计很是普遍。尽管在很多场合下D9会被纯粹地作为AV放大器使用,但这样的细节,还是透露出柯颂在设计D9时就已经把产品的未来用家定位于音响发烧友。在这套前级输出/后级输入端口中,一般情况下超低音端口是需要使用的,也就是说DVD的超低音信号应经过D9后才可以送至低音炮,有些多声道功放由于设计上的考虑不周或为了节约成本而将超低音端口“省略”掉了,粗看没有什么大碍,因为有源低音炮已内置放大器,只要增益足够,从DVD直接将超低音信号接给低音炮也未尝不可,但这样一来在调整功放音量时就不能使低音炮的音量与其它声道同步,所以超低音还是要从D9的前级过一下。D9后背的大部分“领土”被各种端口所占据,但大体上可被分为音频和视频两大部分。音频靠左,视频靠右,对应地有四组AV输入和四组音频输入,AV1和AV2是完全平行的全功能输入组合,具备了两声道音频、5.1声道音频、(混合)视频、S-Video及分量端口。这里也许有人会问?如果两声道立体声和5.1声道同时使用输入口时会怎么选择?请容我卖个关子,后面会有解释。AV3和AV4级别有所下降,只提供两声道音频、(混合)视频及S-Video输入,我想除非您同时用三台带解码和分量输出的DVD机,否则不会对这样的端口设计有意见。纯音频输入完全相同,四组由RCA接口构成的两声道立体声输入。输出端口有四组,其中线路输出1和线路输出2为纯音频输出,可以方便还在使用卡座录音的朋友,Monitor1和Monitor2是音视频组合输出,视频部分Monitor1只有混合和S-Video,而Monitor2则还有分量输出,暗示着Monitor2是D9上信号质量和级别最高的端口组,这一点得到了设计师的确认。需要说明的是D9仅提供视频信号切换功能而并不提供格式转换,从功能上说非常实用,随着通道的切换,音视频信号同时被切换,的确非常方便。至于要不要视频格式转换功能,则是个见仁见智的问题,这里只能谈一下笔者的个人观点:所谓视频信号格式转换,实际上就是对输入的视频信号进行升格或者降格的处理,是颇费手脚的电路方案,要加上这个功能,还可能产生两个问题,其一是引入串扰,其二是提高成本。还有,就是这一功能究竟有什么用?把混合视频、S-Video拆解,使之“升格”为分量,除了实现端口变换,事实上“升格”而来的分量,其图像品质通常与真正的分量是不能比拟的;信号降格,我看除非是万般无奈,否则谁也不会这么做,对于发烧用户,我相信一定也会竭力抵制,所以说D9不设视频格式转换是明智的。电源接口上方,D9还周到地提供一个交流电源输出,一起赶来聆赏D9的柯颂上海经销商陈汝明经理对这个看似平常的设计赞不绝口。如果说在立体声放大器上这个交流电源输出可有可无的话,对多声道功放来说却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当今绝大多数的低音炮已采用有源方式,这就要求其供电与放大器联动,手动开、关低音炮不但手续繁琐,当开关安置在比较促狎的位置的时候,就更需要由放大器提供交流电源输出给低音炮来解决这个问题。D9的设计还为超低音声道专门设置了快速静音电路,D9关闭电源时会率先切断输出,保证不冲击低音炮。纵观D9的后背,无论是排列疏密有致的信号端口还是特意增加的AC输出、倒印的端口指示,看似不费吹灰之力,却处处是为用户着想的管中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