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仍然为王——mbl 6010D前级(2)


  另外,6010D还奉送很宽广的音场与清楚漂亮的前後层次排列,音场的规模感比许多前级来得更庞大,乐团经常都跑到喇叭外面去了。美则美矣,6010D却又很真实,「Joan Baez In Concert」是1963年左右巡回演唱的记录,里面全部都是Joan Baez一个人自弹自唱。一个人声,一把吉他,完完整整听出来6010D到底有多真实。我必须说,把音量调到适量,Joan Baez的形体感真实到会令人起鸡皮疙瘩! 在翁清溪的「Jazz Walk」录音中,6010D把六○年代国语老歌的Big Band演奏温柔呈现出来,这份功力也叫人佩服。这张号称台湾首张24 Bit/96KHz录音的CD,铜管音色泼辣嘹亮,空间感很突出,高频延伸有壅塞感或平衡感不对,听起来容易刮耳。使用Mirage OM-5喇叭时,铜管的火力就过於旺盛,让人有些吃不消,加入mbl 6010D以後,铜管光泽依旧,乐器间浮动的空气也没少,但色彩已不那么明晃耀眼,舒服多了。真空管前级所擅长的栩栩如生三度空间感与结像力,面对6010D不一定能占到便宜,它的暖度与丰腴感或许不如一些管机,但肌肉的纹理线条绝对更立体鲜明,而且是温和的描绘出来,从来没听过很冲的突兀感。

  「The RR Sound」是考验动态、冲击力、速度与暂态反应,以及音场规模的利器。如前所述,6010D的音场就是比别人来得宽,深度层次杰出,而舞台上的乐器形体感还是比例正确,不会稀疏或缩水。它的速度与暂态反应也很高明,别人的三角铁也许清脆「叮」的一声,6010D除了让你听到金属敲击瞬间的微小能量,接下来却是「叮……」的丰富泛音,在Elac与mbl自家的喇叭上,那种表情实在无可挑剔。拜中低频能量增加之赐,6010D的乐器、人声重量感相当好,所谓的Punch感冲击力也很精彩,咆哮的大鼓与猛力拉奏的弦乐,那份张力是过去mbl器材少见的。小声到大声间的动态对比,由於背景黝黑宁静,起伏因此显得明显而强烈。

  全面性的提升 到目前为止,我没发现mbl有什么大缺点,但你一定很想知道,6010D到底会不会比6010C更好?过去有人传言,第一代的6010声音最厚实,以後逐次递减。在我的经验中,6010D不但是目前mbl家族中声音最温暖醇厚宽大的前级,跟以前产品相比,大概还要再胜出一些。口说无凭,於是就将6010D搬到刘仁阳顾问处,与旧版的6010来个比较。刘顾问的两套音响系统都用mbl 6010前级,是标准的爱用者,不过他嫌旧版的重量感太轻、中低频能量少一点,所以机器里的配线更改过,换用与目前6010D相同的OCC单结晶铜线。 刘顾问的经验里,市售前级要能在中低频表现与他的6010相抗衡,只怕很难。刘顾问也提出两个使用心得,首先是6010前级必须有耐心的长时间煲熟,声音才能臻於化境,越唱它的表情会越宽松自然,下盘越扎实稳固。使用不到半年就想换机的朋友,有言在先,不准骂我!其次,使用平衡输入与输出时,6010的中低频也会更饱满有肉,他使用Onix与Power Source平衡线,都能得到不错的效果。我们也试了一下6010D上盖的增益旋钮,每一组输入都分别可调。使用单端(RCA接头)输入时,把增益降到最低,可以得到较平顺自然流畅的声音。使用平衡输入时,相反的把增益开到最大,反而气势与规模感会理想一些。不过这个结论可能会因搭配系统不同而有所差异,用家须凭自己的耳朵,找到最佳增益设定,mbl提供弹性让音响迷把玩。 在比试的前半个钟头,6010D表情有点放不开,高频延伸良好但柔软度不够,低频控制紧密而弹性略欠。蔡琴「机遇」第九首一开始的钢琴低音键强奏,6010D少了一点声波往外扩散的涟漪;小提琴的声音清晰透明,木头共鸣还不够丰富;人声聚焦明确,音像比例完美(注意,是很完美哦!),腹腔的温暖感略嫌不足。随著时间推移,热机时间够了(因为这部6010D刚从德国空运来台,开声时间还不超过一百个小时),并且换上平衡接线,6010D呈现的声音有了大幅的转变,我认为很多方面都要超越旧版本。

  mbl前级音色的魅力,最大限度的在这张由胡乃元独奏的「无伴奏风景」(EMI科艺百代)中表现出来。在音效绝佳的荷兰Deventer教堂录音,胡乃元琴音饱满而细节丰富,共鸣感令人陶醉。加上mbl的诠释,小提琴好像沾裹上美国蜂蜜,甜蜜黏稠得化不开。 不能再失之交臂 6010D播出的钢琴琴弦共震余波荡漾,音符一颗颗清楚而有弹性,极低频延伸漂亮而线条凝聚,这是许多真空管前级会望而兴叹的。旧版6010前级下盘较轻盈的特性,谈不上是缺点,Meletzky反而认为东方人喜欢的低频都太肥了,他要的是乾净、有层次、真正能够往下潜沈的效果。这回Meletzky终於从善如流,把6010D的中低频作得既饱满又庞大,管弦乐团的弦乐群一拉开密密麻麻一大片,看在眼中听在耳里,同样都很过瘾。6010D的高频也比过去更通透而延伸,奇的是连高频都有厚度了,不会只是单薄的声响而已。透明感增加,当然6010D的音场层次也变好了,录音中的许多小细节清楚交代,定位推都推不倒。 刘顾问的mbl 1621转盘+Theta GⅢ数类转换器+mbl 6010前级+mbl 9010後级+Genesis Ⅰ大系统中,可以听到很宽广的频率响应。但刘先生喜欢较沈静不刺激的声音,所以对高频能量有些克制,我开玩笑的说:6010D还没有修改,就有这样的表现,如果您比照旧版6010拿去修改,岂不成绩会更好?不一定每个6010的用家都有胆量在里面动手脚,可以肯定的是,换上新一代OP之後,6010D的音域两端延伸、解析力、控制力已有全面性的提升。而透过Meletzky的精细调整,6010D不但音色绝美,音质高贵华丽,中低频的饱满感尤其令人难忘。面对王者之声,心里面有个声音一直涌现:不要再失之交臂了!

  mbl 6010D的改良部份 外观:从外观看,6010D前级与旧款的6010C非常类似,只在面板多了一个音量的LED显示,这个显示器并非数位式音控,所以无法归零,显示的级数误差较大。原来mbl为了方便用家观察,特别设计了这个与声音无关的显示器,它是在原有的德国制电位器後面装设一个感应器,感应到的电压变化再转换成数字,所以不是非常精确。mbl所用的巨大电位器是好声来源之一,并未在其他机器上看过,为了有遥控的功能,mbl也另外装设了一个Alps电位器,再以皮带连动到6010的巨大旋钮。高大壮观的钢板机箱继续沿用,较便宜的mbl 5010前级线路板与电源都和6010相同,但声音等级确有差异,原因之一是精挑过的零件,原因之二就是这个大机箱。

  电源:旧有的6010前级只有一组电源,6010D则增加一组,这组小电源供给诸如遥控、显示等控制电路,与声音部份完全分开。电源还是使用环形变压器,滤波电容是德国西门子产品,其余线路板上散见ROE、ERO与Wima等各种电容,这是mbl用来调音的重要工具。

  电路:6010前级的电路分成输入与输出两大部份,新版输入部份使用的模组与6010C一样,但OP改用飞利浦的NE5534,虽然和旧款的厂牌不同,mbl表示是同一个生产线出来的IC,声音特质不会有差异。输入端多了一组处理器的输入,这是方便家庭电影院用家外接多声道解码器而新设的。6010D改变最大的除了电源,另外就是输出模组,如同6010C一样,这些模组化线路板可以随用家的需求而增加。旧款6010C的输出模组采用NE5534的OP,这颗颇有历史的IC规格特性并不好,所以线路板上可见调整偏移用的设计;新的6010D输出模组改用与mbl 1611数位/类比转换器身上相同的AD797晶片,规格特性要好上很多。旧的6010C输出端共用一组Buffer缓冲器,6010D每组输出都有独立的Buffer(共有两组输出,每组有一个平衡与两个单端),因此线路架构变得庞大许多。此外,6010C使用美国XLO的机内配线,6010D则改用OCC单结晶铜线,声音的厚实度会更理想。


编辑:18928843168 微信:gzhifi E-mail:gzhificom@163.com 用QQ登录论坛,参与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