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mega后级从输入端到输出端都是对称设计,输入级先以JFET与MOSFET来放大,这部份的电源有稳压。在输出级上有一个线路负责监察输出及是否有过荷或直流输出,看来因为Omega的输出功率大,所以必须有安全保护措施,免得一不小心烧了喇叭。
电源使用三个变压器的前级
说过Omega后级,现在让我们来看Omega前级。前级为二箱式设计,电源分离。面板上除了一个音量旋转飞轮之外,就是显示窗与静音控制等,此外当然还有Classe的商标以及希腊字母Classe。从面板上没有惯有的控制开关,我们可以知道Omega前级一定是附遥控器的。打开电源顶盖,您会看到有三个变压器,其中二个分别供应左右声道,另外一个则负责数字微处理控制供电。将模拟与数字电源分开是高级机种的基本作法,藉此避免数字噪声串入模拟线路。模拟电源部份采稳压设计,并提供正负40-50VDC的高电压与4A高电流(对前级而言),滤波电容也高达12,000μF。作为一部前级,这样的供电可谓豪华之极。打开主机顶盖,也可以看出内部线路设计也是对称的平衡设计,输入级部份采用低噪音的JFET,输出级则采用MOSFET,您可以看到输出级拥有四块独立线路板,这种作法与后级其实很像。
特殊的音量控制器
在以往,Classe被称赞为「最超值的声音」,这是因为他家产品的售价平实所致。而在推出Omega系列之后,这超值二字是否还适用呢?虽然Omega前级在台湾售价为43万,后级为71.5万,这不是小数目,但是我仍然要说它们依然超值。为什么我会说这么贵的前、后级依然超值?别急,等您看完全文之后,就会明白我的观点了。现在让我们直接进入Omega前、后级的世界吧!
后级重达250磅,要三名大汉来抬
我第一次见到Classe后级是在1998年1月的CES,前级则是在1999年1月CES见到。现在已经2000年,我才有机会评论它们。其实并不是此间代理商动作慢,而是原厂动作慢,从产品展出道实际销售又耗掉不少时间。老实说,Classe前、后级让我印象最深的还是后级,那么大的家伙,重达250磅,每边输出才450瓦(8奥姆负载)。别误会我嫌它输出小,我的意思是一般每声道450瓦的后级不会做得那么重。为什么会那么重呢?漂亮的箱体是重量来源之一,不过最主要的重量来源是二个小脸盆大的环形变压器(2,500VA)。由于有那么大的电源变压器,所以Omega可以在负载降为4奥姆时结实的输出900瓦,2奥姆时结实输出1,800瓦。假若电源供应不足,就不可能在2奥姆负载时还有足够的1,800瓦输出。Omega是立体机,假若把它以桥接使用,8奥姆负载下就会有1,600瓦的输出,4奥姆时有3,000瓦。以这样的输出功率,Omega可谓无坚不摧。对了,Omega在110瓦以下时是A类动作,超过110瓦自动转为AB类动作。
Omega前级电源不仅独立分开,而且二声道与数字部份也是分开的。内部线路采对称平衡设计。以一部前级而言,他所供应的电力可说绰绰有余。
桥接时要仔细读说明书,以免接错
打开Omega后级顶盖,可以看出它是把二个单声道线路装在一个箱体里,电源变压器摆在前端,再来是以金属板盖住的每声道90,000μF的许多小电源滤波电容,功率晶体算一算每边有16颗。内部配线采用无氧铜线,讯号路径配线则采用Litz线,它可以降低线材的集肤效应。而在背板上,我们可以看到RCA与XLR端子,此外还有巨大的喇叭线接端,以及RCA/XLR端子切换与桥接切换。为了避免伤害后级,因此当后级处于开机状态时,这二个切换开关是不会动作的,您必须要在关机状态下才可以做切换。此外还要提醒您的是,假若想桥接,一定要仔细看说明书,因为当后级变桥接时,负半波出端是没有接地的,一旦您使用共地端的切换盒或电子分音器时,就会让后级烧毁。
Omega后级从输入端到输出端都是对称设计,输入级先以JFET与MOSFET来放大,这部份的电源有稳压。在输出级上有一个线路负责监察输出及是否有过荷或直流输出,看来因为Omega的输出功率大,所以必须有安全保护措施,免得一不小心烧了喇叭。
电源使用三个变压器的前级
说过Omega后级,现在让我们来看Omega前级。前级为二箱式设计,电源分离。面板上除了一个音量旋转飞轮之外,就是显示窗与静音控制等,此外当然还有Classe的商标以及希腊字母Classe。从面板上没有惯有的控制开关,我们可以知道Omega前级一定是附遥控器的。打开电源顶盖,您会看到有三个变压器,其中二个分别供应左右声道,另外一个则负责数字微处理控制供电。将模拟与数字电源分开是高级机种的基本作法,藉此避免数字噪声串入模拟线路。模拟电源部份采稳压设计,并提供正负40-50VDC的高电压与4A高电流(对前级而言),滤波电容也高达12,000μF。作为一部前级,这样的供电可谓豪华之极。打开主机顶盖,也可以看出内部线路设计也是对称的平衡设计,输入级部份采用低噪音的JFET,输出级则采用MOSFET,您可以看到输出级拥有四块独立线路板,这种作法与后级其实很像。
特殊的音量控制器
比较特殊的是音量控制,它采用的是数字逻辑控制以及12个继电器、48颗高精度(误差0.1﹪)金属皮膜电阻所组成的音量控制网络。这个音量控制网络可以提供120级0.5dB变化的音量。值得注意的是,无论音量是多大或多小,音乐讯号顶多只会经过4个电阻与4个继电器,而非经过全部48个电阻与12个继电器。这样的作法是要降低讯号通过电阻与继电器时的负面影响(其中最主要的考虑还是噪声)。这种作法再加上原本平衡式线路所特有的共模噪声排斥能力,就把Omega前级的讯噪比提升到很好的程度(95dB)。
<图5>Omega后级每部重达250磅,要三个壮汉来伺候,外观上并没有什么花俏之处,不过金属加工非常细致。
这次器材外烩的地点在承奇二楼聆听室。这个聆听室除了在中低频有比较强烈的驻波之外,大体上都有不错的表现,尤其在声音的扩散与吸收方面相当均匀,所以音质与音色听起来都很好。为什么我会说这个空间在中低频有比较强烈的驻波呢?难道我有用仪器测试过吗?我并没有用仪器测试过,不过我用二张CD就试探出这个问题,一张是Telarc那张「古乐跨世纪Passage」(CD-80355)第六首「Hopper Dance」;另一张则是Janis Ian的「Breaking Silence」前面几首。「Hopper Dance」中有激烈连续的鼓声与Bass,假若您听起来觉得鼓声与Bass既膨胀且混浊不堪时,就表示空间中有强烈的中低频驻波。同样的,假若您听「Breaking Silence」时觉得低频既膨胀又软而无力且模糊,那也是中低频驻波作祟。这二张CD的中低频都要能够听到凝聚清楚又有弹性的声音才是正确的。由于空间原本就有中低频驻波,所以我在选择试听的CD时,就刻意的去避开这个问题,让Omega前后级能够显其本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