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淡中带有惊奇--NAD C525BEE、C325BEE(2)


轻松好听的声音

基本上这套NAD系统对于喇叭的搭配并不困难,一般效率的喇叭都能够轻易的驱动,扩大机刚开机时声音会有一点点紧,整体的调性也会稍硬一些,不过别担心,热机十分钟后扩大机就能进入最佳的工作状态了,而此次试听最后定稿的喇叭为Spendor G502。

首先拿出欧依斯特拉夫那张『魔鬼的颤音』播放时,发现以一套入门器材的表现来看,背景处理的相当乾净,相对的小提琴的主体也更为凸显,音像的位置不但精确,形体也相当适中。至於音质音色部分,小提琴带有厚度的中频箱体共鸣与高频延伸稍暗的木头昧都能正确诠释,虽然琴音质感的细腻度与高频的光泽感都没有高价器材般的高贵感,但听起来很顺耳,在聆听的过程中并不会产生日本人常说的厂违和感』。比起高频表现,这套组合在中低频段的表现更吸引人,例如在聆听钢琴独奏时,中频丰富尾韵在空间的残留不但造就了声音厚度,低端顺畅的延伸与良好扩散,更一举将大型平台钢琴的形体与规模感衬托出来。

至此,若将整套系统的个性以实际的例子做比喻,它并不像冰开水一样喝下时口感十分的刺激、鲜明、过瘾,反倒是像温水一样可以一口顺顺的喝下。这两者之间最主要的差距就是冰水连喝两杯,身体可能就会吃不消,但温水多喝几杯也没关系,反而会觉得很舒服。

超乎预期的低频控制力

从前段的描述中不难看出,本套组合对於一位音乐迷来说具有相当的吸引力,流畅的表现与具有厚度的中频,很适合长时间的聆听。那难道这套组合就不适合音响迷吗?并不是!当然还要继续探究这套系统的本事。

接著拿出Aldo Romano那张『Thresome』爵士三重奏专辑时,我发现NAD这套组合还有许多超水准的表现,尤其是细节部分,因为背景相当宁静,因此第一轨中,当乐手利用钢琴尾韵在空间回荡造就出开阔空间感的同时,鼓手利用鼓刷轻击金属钹的细微声响也非常清楚,这个细微的表现在很多系统上甚至无法清晰呈现。此外在听此专辑时,也得到了正确的定位与出色的音乐分离度,这两点与细节描绘能力柜结合後,让音乐听起来更有秩序与层次,活生感加分不少。

在听论坛『音响测试宝典』第13轨贾克·路西耶三重奏演出时,C325BEE的表现更令我惊奇,内中爵士套鼓所表现的庞大形体感完全不像从一对书架式喇叭身上发出来的,除此之外,我听到大鼓低频噗噗声,不但扎实有厚度,更有弹性与Q劲。而听到同一首曲目中有一小段低音贝斯手的Solo演出也是一样,虽然喇叭箱体容积受限,极低频的延伸无法尽善尽美,但是在喇叭的低频工作范围内都有十分出色的发挥,不但把低音贝斯大型箱体独具厚实、庞大的共鸣声充分诠释,低频的线条与实体感都维持得很好,真的很难想像这是从一部50W驱动功率的扩大机所发出的声音。

结论

总结这次的试听过程,最大的发现就是NAD仍谨守着自己创厂以来的定位,求的不是高级、高贵感,而是在厚实中频基础下让音乐听起来更顺耳,同时能正确的呈现大部分录音(大编制演奏的音场深度与场面感非尽善尽美)特点,至於低频部分的超实力表现则是意外的惊喜。最後将所有表现加总後再看看其售价,实在没有不推荐的理由。


编辑:18928843168 微信:gzhifi E-mail:gzhificom@163.com 用QQ登录论坛,参与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