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兰士 Marantz SA-11S2直接享受旗舰魅力(2)



 
三种不冈听感任君选择

接著看到进入读者们最关心的声音表现部分,为了中性呈现SA—11S2的特色,经过多个组合搭配後选择的是Audionet的PRE、G3与AMP 1 V2前、後级扩大机。喇叭则是Zingali的Twenty2.08,这也是试听时考量社内低频段较为完整喇叭的最终选择。

首先看到CD部分,SA—11S2与前代机种相同拥有三段数位滤波模式(Digital Filter)可供用家选择。根据原厂的资料显示,『Filter 1』讲求的是绝对线性的相位呈现,对於录音细节的重现、音像的描绘与背景的宁静度都有很好的表现。『Filter 2』则强调最接近类此声,乐器的尾韵会稍长一点,并且在细节与音乐间的和谐度会最为平衡。至於『Filter 3』,则是有最高的解析力与细节。经过实际的试听,结论确实与原厂的论点相当一致,如果你是比较重口味一点的乐迷,对於低频的量感需求度较高,那么我建议您选第三档。如果是讲求描绘清晰的音像或较乾净俐落的声音,那么第一档最适合。若想到比较有韵味的声音,那么第二档是个好选择。以笔者搭配的这套器材来看,我觉得第一档的声音最令我满意,所以接下来CD声音的描述就以此状态下进行。

柔顺、高品味

当我播放Eric Parkin那张『Chaminade:Piano Works』钢琴独奏时,我发现CD的声音拥有很高的品味,琴音的高频段不断表现出很高的连续性,而且还带有晶莹剔透的质感,同时尾韵也散发了相当迷人的光泽。再来就是中频部分,在听这张专辑时最怕的就是遇到个性薄弱的机种,加上录音的电平较低,一不小心声音就流於薄弱,但是在此我听到的反而是很有厚度与具有水分的中频,中低频部分则有很好的尾韵扩散,琴音听起来满满的散布在试听空间中。总言之,我听到的声音将高级大型平台钢琴的高贵质感与声音丰富的扩散性,作了很好的诠释。

接着播放Audiofon唱片公司录制由William De Rosa演出的大提琴独奏专辑『Cellist's Holiday』时,同样发出了令人动容的好声音,琴腔共鸣十分圆润饱满,嘶嘶沙沙的擦弦质感不但真实,琴音湿润感与连续性极高的强弱对比,更让聆听者完全能跟著乐手演奏时的情绪起伏一起波动。即使听到的琴音绵密而细致,却不过份滥情,线条柔软却描绘清晰。这种声音特色用来听任何的弦乐演出,都再完美不过。

虽然到此为CD表现出一种软调的特性,但是当我拿出Donald Fagen的经典名作『The Nightfly』播放时,让我有更多的发现。因为专辑中混入了相当多的电子元素再加上阵阵电子低频做基本旋律伴奏,讯源的段数不够高,结果就是『杂乱』二字。结果本机表现出极高的解析力,所有不同元素的音像不但能够清楚的分离,Donald Fagen歌声出现後音像的主体性也保持得很好。最棒的是电子低频听起来不但饱满有弹性,宽松的低频特质让整张专辑听起来一点都不会有压迫。

SACD更显价值

原本以为CD够好了,没想到播放SACD後好像把整套音响系统提高到一个更高的层次,这部份以就以实例说明。例如当我听Sara K.的『Hell Or high water』时,跟在CD层时相较之下,第一个明显感受到的差异就是声音变得更鲜活了,音像不但放大了不少,同时声音听起来就像拨开了一层纱一般,背景突然变得透明、乾净异常,音像的线条描绘不但更清晰,形体也更浮凸,所有的细节也跃然而出,人声厚实而饱满,声音的扩散性与包围感都相当好。而在播放Terence Blanchard的『Let's get lost』爵士专辑时,所有的乐器与人声质感就像浮在聆听者眼前一般真实,除此之外声音的定位感与分离度也都达到很高的水准。

又例如在聆听『Super bass2』或波里尼的『匈牙利狂想曲』钢琴独奏时,低频的控制力、延伸与实体感更是胜过CD层一大截。

总体归纳下来,利用Marantz SA-11S2聆听SACD与CD间最大的不同,其实是将两种数位规格的物理数据真实的反应在听感之上,两端的延伸尤其是高频部分,完全将录音原貌的呈现带往了另一个层次,听过了很难不著迷。


编辑:18928843168 微信:gzhifi E-mail:gzhificom@163.com 用QQ登录论坛,参与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