喇叭摆位基本法(2)


调校toe-in角度至中间人声结像立体

搞妥三角关系後,然後要处理的便是Toe-in问题。设定喇叭之初,应先作平摆。即不(*Toe-in或Toe-out),这个应是不变的做法。继而找些有一把人声肯定在中央的录音;就好像近期大热的“Voices”金碟,试试Track 2,听听Rebecca的声音能否在中央结像,若不,则有两个可能性,一是两喇叭的距离太宽,那便先把喇叭向中央栘近。但,若然两喇叭的距离不足六尺,这样则会是Toe-in角度的问题,我们可将两喇叭逐少逐少向中央Toe-in,直至可营造出一个明显的中央结像为止。同时间我们要留意音场两侧的乐器声或其他声音,会否缩在两喇叭之间,甚至缩成一团,若出现这情况,则表示Toe-in得太多,令音场过份收窄,故此我们要多用两三个不同类形的录音作准,最终要做到音场左、中、右三部的能量尽量平均分布,若同时间音场能远远撑出两外侧,当然更好!*(Toe-in者,即两喇叭在差不多原地上向内侧转动,令前障板更面向两喇叭之间的中线,而Toe-out则相反。)

除了Toe-in/out角度外,两喇叭的距离亦同样对音场左、中、右的能量平均分布,有着根本性的影响。假若环境容许两左右两声道喇叭的距离逾6尺,我们应试试同时间将两喇叭向外侧等距地移出,看看能否拉宽音场而不影响能量的平均分布。情况许可的话,可大胆些以尺计移出,拉到音场中央出现缺口才停下来。继而再转过来将两喇叭拉近,直至音场再次接台,及至平均。如是者拉宽收窄不断反覆试验,并将每次来回的幅度收窄,直至找出一个音塲最宽而能量又平衡的距离来。事实上,许多发烧友都会为求音场更宽而将左右喇叭拉得太宽,引至音场中央断裂而不自知,因此以上来回地拉宽修窄的程序极为重要。

然而,还有一事得注意,就是两喇叭距离的改变跟Toe-in/out角度有着互相牵动的关系,因此搞过任何一办,另一办很大机会需要再行调节,许多时更要来来回回多遍。没法子,要靓声便不能偷懒!

喇叭与后墙及侧墙的关系

接着要讲讲喇叭与喇叭後墙的关系。或许很多初哥都会听闻过,喇叭摆得越贴近後墙,低音越丰满,越强劲!的确,越近则越丰越强劲,但初哥们切勿因追求强劲而忽略平衡度,盲目地将喇叭推得太贴近後墙,这会使到低频过份凸出,令高、中频等被盖过,失却平衡度之余,那些低音还会变成只有量而无线条的混浊低音。因此,市场除少数如Naim Audio指定要贴後墙摆外,绝大多数喇叭都应当与後墙保持一定的距离。至於这距离是多少,没有一定准则,要根据不同喇叭跟不同环境的配合而定,如环境许可的话,可由背板离後墙四尺作起点,但以香港现实的居住环境来说,由近至两尺起也得接受。然後耐心点重覆将它们移前或拉後,直至找出音色最平衡的一点。当然,若同时能取得立体感强的深度及层次感,诚然好事!

最後,还要讲的是喇叭与两侧墙的关系。这个很难一概而论,只要不过於贴近便是,至少相距两尺吧!若有五六尺当然更佳。此外,香港常见的以单边客饭厅玩Hi-Fi的情况,使得一边喇叭的两三尺外便是墙壁之同时,另一边却要延展至八、九尺的饭厅才到侧墙。这也得妥协,惟有将离墙较远的那边喇叭,试试以较大的Toe-in角度去取得多一点直接声来相就,看看能否调校出比较平衡的效果。

以上所讲的谨供参考,事实上摆喇叭还牵涉到许多复杂的变数,例如地面、天花墙壁、家私、装饰等之吸音及反射效应,还有空间尺寸比例带来的房间音响效应的问题。可是这些对初哥来说未免太复杂,还是搞妥上述那些基本功後,才去深入钻研吧!

还得一提,搞摆位之余,有一小辅件必不可少,就是钉脚,不论原厂有否附上钉脚,我们都必需为喇叭垫上钉脚,否则低音肥肿、高音与人声不清,结像层次模糊,音场深宽也大打折扣!若然阁下的喇叭没有钉脚,因而表现得了无生气!那么,即使只数十元的“Hi-Fi Tips”铜钉亦能有起死回生之效!切记钉脚不可少!


编辑:18928843168 微信:gzhifi E-mail:gzhificom@163.com 用QQ登录论坛,参与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