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幼稚园到大学毕业--空间调整与喇叭摆位的亲身经历(2)


  根据与刘总编讨论丶以及我们自己的努力尝试的结果,我们第一次找回了令人满意的中低频。到底我们是如何找回丰满的中低频呢?本公司小组成员张先生在後墙与上方梁柱及右侧墙与後墙各约30公分处,将空着不用的吸音棉和毯子丶窗帘塞满这些地方,使中低频不易聚集於此处。事後验收没有问题,再用自制扩散板「站满」左边侧墙。在这过程中,从没有中低频到有,再到丰满。那种喜悦是笔墨无法形容的。

  在整个过程中,我要强调听觉上的要求(亦即能否听得懂)是非常重要的,这必须花时间来训练,一点都急不得。不过在讲求效率的工业社会中,有没有较好又快的方法呢?在此提供我的方法,这个方法就是多多走访有心校调声音的店商或同好朋友,外出取经增广耳闻。假若听得越多,越对声音的判断模糊,那该怎麽办?没有关系,此时亦需要一付优秀的耳机,反覆聆听耳机与喇叭重播的差异性,这对你在调音过程中会有莫大的帮助。套句广告词:「相信我,你也可以做到的。」

  在此我要附带说明的是:在改善我的中低频之前,我所使用的另一种方式是吸收中高频及中频丶藉此来凸显中低频的存在。这种方法虽然也可以达到量感上的平衡,但是中高频以及中频整整个变瘦变乾。因此丶这是不对的方法。

    就这样,我们一个频段一个频段的去解决。各频段的量感大致已经弄均衡就够了吗?声音就好听了吗?还不够,此时,整个声音感觉其实像陶土未经表面处理即入窑烧制後所呈现的粗糙感,不像磁器般光滑细致,当然,距离水晶般的晶莹刎透就更远了。换句话说,将各频段的量感以反射丶吸收兼具的方式(千万不要只有反射或只有吸收)调整到某个平衡点的工作是粗调的工作,此时只是粗胚完成而已。接下来要做的就是上釉的工作,那就是所谓的细调。

  或者,我们可以想像大厨要者一道一菜前,会先将主菜与佐菜的各种原料配好。这时如果用这些配菜煮成一首菜,那就像是餐厅里放在橱窗里的样品菜,它只有型态丶颜色,但是没有香气丶没有味道。必须要加上精妙的各式调味工作,以及火候之後,这道菜的香气与独特的味道才会出来。这就是细调的功夫。例如当中频多於中低频时,低音萨克斯风头丶与丶盆口的比例就会不同,这时就需要细调。如果是头与身的型体量感大於盆口丶钢琴在中音域时触键令惊心,或是在大编制管弦乐时短笛音压凸显,肴如一盏强力白色探照灯一般照射在您的身上等。这种感觉非常不舒服,当然也必须加以细调。

  以上所陈述的只是其中较为凸显的现象,当次序颠倒时,不良现象你也能体会得到吗?如果不能,这时不妨再用耳机比较,您就可知道问题所在。

    粗调的工作大部分是放在音响空间的布置丶调整上。而细调的工作大部份是考验喇叭校调的能力。这就是我所说的,好比大厨师火候和调味料控制的功夫。在此要奉劝一些从买回去的第一天到现在有如神明般供奉着音响的器材的消费者,尽量大胆多挪动喇叭的摆位,无论是上丶下也好,左丶右也行,前後更佳,经过大胆的喇叭摆位之後,必会让您耳目一新。喇叭摆位要如何来调整呢?每一对喇叭在校调前首要思考的问题是喇叭之间所形成的音场。音场就有如欣赏银幕般感受,如果音场小,小提琴群被压扁,後排与中排贴紧,乐团中间管乐部门混淆不清等等的缺失就会出现。尤其在大编制的管弦乐团更凸显此一现象。就我的经验,中频中高频重叠能量太多,会造成整个协调性不良,此时用简单的人声或独奏乐器当音源。试着将喇叭慢慢的往左右二边外移,渐渐你会发觉乐器的形体越来明显时,这就是重叠太浓的频率已经散化了。至於喇叭要拉宽到什麽程度呢?当你发现中低频能量开始减少时,那就是截止点。从最弱到最强,只要你不厌其烦的去摆位,一定能找到你要的画面比例。

  接着请移动喇叭的前後位置。此时请注意高频段与低频段之间的变化差异,越向後方移动时高低频段的速度与能量越快且多;反之高丶低频段的速度与能量越慢且少。以银幕画面作解释,即有如亮度与色浓度的关系,高度越强色浓度越浅,反之色浓越浓。


编辑:18928843168 微信:gzhifi E-mail:gzhificom@163.com 用QQ登录论坛,参与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