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80年代以前,监听的制作理念就是听得清晰、准确,好听不好听是不管的。由于那时候家庭电声设备的档次普遍不高,对节目的清晰度要求很高,监听扬声器往往像放大镜那样工作,这种喇叭不能用于民用。
80年代以后,监听的理念在发生变化,不仅要求清晰,还要求尽量好听,在这种背景下,监听扬声器进行了第一次革命,当时出现的新一代好听的监听几乎全是JBL的,著名的有4344、4312、K2、4208、4425等,还有B&W 801。这些监听被许多发烧友搬回了家里作HIFI欣赏。但代价很高,因为需要配置优质的超大功率放大器和声源。90年代末期,监听进行了第二次革命,走向了主动式(有源),和高性能化,其中的代表就是芬兰的GENELEC。与传统的监听相比,主动式监听更灵活,更小失真,更宽频响,也更悦耳。
中国的扬声器设计和生产起步很晚,目前优质纸盆还主要依赖进口(包括像银笛这样的喇叭),没有自己的优秀中高音单体。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喇叭产量最大的是上海飞乐(出口叫红灯),但大部分是4英寸以下的玩具喇叭,产品水平最高的是南京的“南鲸”。80年代的时候,上海中国唱片厂作为战备任务,与南鲸(当时叫南京牌喇叭)一起研制了J35录音监听主动式扬声器系统,J就是国标规定的监听级标志,35指低频喇叭的直径是35厘米。主设计师就是现在去了美国的李宝善,使用的是南京牌喇叭,单只大得像扇门,J35的设计理念很新,采用了主动式设计,蓝本是YAMAHA的监听,质量不错,就是声音薄了点,当时广泛用于国内各电台,也出口到了朝鲜、尼泊尔等落后国家。此后,上海普陀电声厂在80年代仿造JBL4312独立研制生产了声乐牌监听,但始终在关键指标上没有通过,最终也没有被政府确认为监听级扬声器。目前惠威正在致力于设计一个国产监听,但不知结果,美之声在90年代也说开发了一个监听型号,但至今也没有要求信产部和广电部做联合部级技术鉴定,因此也不可能被广电单位正式应用,所谓监听就一直存在于它的广告中。
由于能生产监听级扬声器代表了一个喇叭厂工艺水平的等级,因此很多有实力的喇叭厂都拼力推自己的监听,名牌企业一般做一两个监听代表水平,像天朗、B&W、KEF等,但他们还是主要做民用,因为监听卖不了几个钱,一般HIFI发烧友不太接受监听的音质,所以它还是主要用在专业领域。
LS3/5 可能是最早受到HIFI发烧友喜爱的监听音响,60年代末期由英国广播公司开发,Rogers公司制作,是近场监听,主要用于电视播控室。后来Harbeth、Spendor、Goodmans、KEF都做过LS3/5,而仍以Rogers的最出名。
LS3/5是两分频结构,低音为5英寸橡皮折环,早期产品灵敏度极差,低频也比较差,中频很好,有一种特殊的瓷性声音,分辨率很高。在当时的民用HIFI喇叭里,极少有如此漂亮的中高音,因此一时风靡民间。这个情形类似于我国70年代后期风靡三洋的四喇叭收录机音色,是一种口味的变化。
LS3/5作为一款出名的监听主要是因为民间HIFI界的青睐,在监听方面它的用途并不是很广泛,是作为播控监听推出的。尤其是它的低频截止只有80赫兹,显然不能用于录音和混音的监听。我曾经在90年代中期认真地听过一次Harbeth LS3/5,据说对音质已经作了改善,按照现代人的耳朵来欣赏,也许音质没有它的名声那么好,我可以肯定还不如差不多级别的4206好,毕竟现代设计、现代工艺和技术的产品是先进的。LS3/5的坚强地位来源于一批老烧友的怀旧,他们在这种音色中回忆自己年轻的时代,这种情形与怀念50年代的威廉逊放大器差不多,这是一代人的怀旧情结。而新世纪的人可能没有这种共鸣,这就是HIFI作为文化存在的一面。
LS3/5 需要大电流的英国功放推,声音才好,比如马克列文森的中等功率放大器。如果用你的雅骏,可能不是太合适,雅骏的风格比较典雅柔顺,速度不快,这和LS3/5有点背道。国产放大器里,钟神,柯颂,八达等大功率机型可以推好,这是一种音色中性的放大器。不要用胆机去推,这就不能发挥LS3/5的特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