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功率又兼具细緻感
REF 250会不会听起来「粗勇」?说实在的我不敢直接判断,因為当天在日月用的是R5 SE前级,好声音是REF 250本身就好?还是R5 SE也该算在内?评论员难為在此,两部机器对我都是陌生,摆在一起搭配却要说个是非曲直,真是无从讲起。我只能说R5 SE配上REF 250推C4,绝对不是「粗勇」!
Audio Research Reference 5 SE前级扩大机。
R5 SE的外观和之前的R5差不多,但因為机器实在太新了,原厂也没资料。从顶盖看过去,真空管线路的安排好像都没变,不过有几个元件换了,而且是很关键的零件:电容。原来SE的「特别版」,装上了与40週年纪念前级相同等级的铁弗龙特製电容!ARC总裁Terry Dorn曾经在慕尼黑音响展告诉我,这个新的铁弗龙电容花了很高昂的成本设计,专门给自家旗舰前级使用。优点呢?原厂总裁当然说「全面性的好」,不管是声音细节、密度、重量感、速度感......,反正您想得到的老外都称讚到了。缺点呢?ARC算是老实的厂家,Terry说除了成本贵之外,Run-in的时间需要很久,大约400小时。好吧,R5 SE买回家可要好好做功课,一天听个8小时,不到两个月就可以Run开了。如果有买主觉得这个等待期太久,没问题,拿来我家帮你Run,电费算我的。
举重若轻听得轻鬆
既是尝鲜,该来听音乐了!听蔡琴「机遇」,最怕血盆大口,REF 250唱得出蔡琴的厚度,但却没有增添粗壮臃肿的形体,声音凝聚得很好,既是大功率,推起C4自然神定气閒,这「机遇」也不是考推力的片子,但大功率后级推落地喇叭,要显得「举重若轻」,这才较真正的大功率。我还换了几张不同类型的CD,不是刻意考推力的片子,纯粹是听音乐,R5 SE与REF250都能很轻鬆地播放,这「举重若轻」关键在「轻」,不是声音的份量轻,而是要听起来轻轻鬆鬆,一点也没有压力,这般听音乐才叫做享受。
可是「机遇」是用来换口味的,前面那张CD呢?当然要上场。重头戏来了。这张李斯特「巡礼之年」是德国Hanssler的新片,钢琴家是Julian Gorus,年轻新锐,四岁开始学钢琴,2003年赢得李斯特国际钢琴大赛,这首「巡礼之年」我的收藏不算多,大约三套,有布兰德尔的Philips版,另外还有Lazar Berman的DG版,Julian Gorus是第三套,可是听过Julian Gorus的演奏之后,这才引起我对「巡礼之年」的兴趣,尤其是「第一年:瑞士」。李斯特写这套曲子,标题写著地点,音乐中自当描写空间,但声音怎麼表现空间?用听觉取代视觉,不仅考验李斯特的创作技巧,也考验后人詮释的功力。
迷人的音乐景象
Julian Gorus的詮释如何?听第二轨的「Au lac de Wallenstadt」,讲的是湖边景色。瑞士是个山国,山裡面的湖泊,自然寧静悠远,美得像一幅画。音乐呢?钢琴从左首开始,节拍感觉有点不太稳定,随后右手加上旋律,节拍一样不太稳定,左手右手都不稳怎麼听?您如果坐在高山的湖边,微风轻拂,湖面看似寧静,岸边却不时有水波拍岸,静中有动,动中有静,李斯特巧妙地运用节拍的变化,交织出水波荡漾的气息。Julian Gorus不仅左右手的速度掌握得好,那音符的轻重更漂亮,强弱听似不明显,但每一个音符之间有著细微的力度差异,每一个音符都很认真地处理,把水波荡漾细细描绘。水波怎麼会乱?因為有很多水波交织。水波如何拍岸?因為风吹。而风的大小随意变化,一阵又一阵,吹乱湖面上的水波,扰乱湖水的清静。
咦?我在写唱片评论吗?不,我在听R5 SE与REF 250。听出是谁好吗?抱歉,我不知道是R5 SE好,还是REF 250好,或者我们该说C4也很棒?总之,这是一套很迷人的系统。ARC新一代器材的技术内容可能很多,多到原厂连CES结束许久都还没写出技术文案,不过这趟尝鲜之行,纯粹是听音乐,不多讲技术,光一张「巡礼之年」,喔不,我只听瑞士湖畔的景色,音乐就已经够迷人了。不行,光去日月听不够过癮,现在新產品刚刚供货,量不够多,等一阵子一定要去鈦孚借一套回来好好仔细「彻底研究」,看看ARC怎麼能「越来越细腻」?
厂商资讯
建议售价:
Reference 250单声道后级 1,300,000元(新台币)
Reference 5 SE前级 725,000元(新台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