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些曲子,如果不是机缘巧合,恐怕一辈子也遇不上,还有曲子因為作曲家的经典曲目太过响亮,看似小巧的珠玉之作反而容易让人错过。聆听Turtle Records这张「Ysaye」—易沙意小提琴作品集,8首曲目精彩无比,我不禁要想,怎麼CD架上随手就能找到易沙意的「六首小提琴无伴奏奏鸣曲」,听了这麼多年,范围还是侷限在这六首,却没能把眼界打开,找出更多易沙意的珠璣之作?或许是这六首奏鸣曲堪称巴哈无伴奏组曲之后最伟大的小提琴独奏作品,硕大的身影掩盖了其他曲子的光芒。
易沙意出生於1858年,身处浪漫时期的高峰,一路推进到现代,1931年他过世的时候,崭新的现代音乐以无调性的浪潮,无情地衝击古典。从音乐本身来说,易沙意是浪漫的,但他的语法不仅浪漫,还代表著法比学派的大师风范。什麼是「法比学派」?指的是法国和比利时的小提琴学派,早在十八世纪初,义大利和德国的小提琴家已经展出绚丽的技巧,但法国小提琴还停留在伴奏地位,作為宫廷舞曲或歌剧的配角,技巧少有精进,可是到了十八世纪中叶,这种不讲究技巧的传统,衍生出轻鬆、优雅与高贵的音乐气质,这种传承延续到十九世纪,產生了所谓的法比学派。
怎麼区分「法比学派」?小提琴在他们手上拉奏起来哪裡不一样?不都是拉小提琴吗?由於承继了早年高贵典雅的传统,法比学派拉奏的动作不太大,手腕不会剧烈的收放,上臂也优雅地收敛著,情感的变化靠著手肘巧妙的协调,动作很有气质。这麼描述有些难懂,让我们比较一下,如果您看到小提琴独奏者动作很大,手臂强烈地挥动著,他们应当是俄罗斯学派的嫡传,开山祖师是奥尔,但如果您注意到演奏者手臂动作不大,但手腕巧妙地流转,控制弓弦的摩擦,那他们可能师承姚阿信,有著德奥学派的传承。注意到这三者的差异了吗?一样运弓,右手靠的是手腕、手肘还是整支手臂,决定了小提琴的声响与情感变化,呈现出不同的气质与风格。
作為法比学派的大师,易沙意有一段传奇的学习歷程。在十九世纪的比利时,「列日音乐学院」是主要的音乐重镇,当年魏奥当(Henri Vieuxtemps)执教於此,韦尼奥斯基(Hneryk Weniawaki)是他最出名的学生,当然,比韦尼奥斯基更年轻的出色学生,就是易沙意。故事从当年魏奥当在街上閒晃说起,耳边传来小提琴的乐音,虽然距离很远,魏奥当原本不怎麼在意,但越听越起劲,不禁驻足聆听,顺道向路人打听一下,究竟是谁在拉奏小提琴?没想到邻居告诉魏奥当,那是一个十二岁小男孩在拉奏,魏奥当非常惊奇,心想这孩子小提琴拉的这麼好,怎麼没去读音乐院呢?
十二岁的易沙意并不是没去读音乐院,他七岁就进入列日音乐学院,但是他被退学了,原因是拉琴技巧一直没进步。可是当年带易沙意的老师没有想到,小小年纪的易沙意拉琴没有进步,是因為要赶场参加爸爸指挥的乐团演出,那可不是严肃的管弦乐团,而是应付婚丧喜庆的音乐伴奏,小小易沙意可能天天拉著「结婚进行曲」,却没空练习学校交付的巴哈,就这麼被老师不明就裡地退学了。还好,魏奥当和易沙意有缘,他马上安排易沙意重新进入列日音乐学院,跟著它的高徒韦尼奥斯基学琴,之后他还亲自指导,而易沙意也不负眾望,成為法比学派的新一代大师。
本片演奏小提琴的Sandrine Cantoreggl出身布鲁塞尔音乐学院,传承著比利时小提琴名家的正统,詮释易沙意的小提琴小品,情感自然而精準。法比学派不重视猛烈的强奏与对比,但却更重视小提琴的「歌唱性」。对器乐曲而言,表现技巧常常在音符的「大跳」,但在大跳的音符之间,德奥学派懂得强化张力,琴音猛然穿刺,深刻又有份量,但法比学派则擅长用弹性速度、用变化多端的抖音,塑造小提琴有如歌唱一般的气质。所以,同样的曲子,在不同的小提琴学派之间,表现出来的面貌各有不同。Sandrine那种淡淡的表情,擦亮了易沙意一连串的小品,技巧不显锋芒毕露,却藏著生动的表情,那是带著歌唱性的旋律,用小提琴轻轻地唱著,轻轻地抚慰著爱乐者的心灵。这番听觉上的「轻」,却有著百餘年法比学派的传承之「重」。
Turtle Records在欧洲虽是小厂,录音投资之重却是超越许多大型录音室。「Ysaye」於2002年录製,那是SACD刚起步没几年的时候,很多录音室甚至还没投资DSD录音设备,这家小公司竟然已经用全套Pyramix/Merging Technology的DSD录音设备,加上是录音室作品,全片录音澄净通透,没有丝毫杂质,更显小提琴与钢琴合奏的魅力。喜欢小提琴炫技者,第三轨「帕格尼尼主题变奏曲」不可错过,一连串的变奏展现出易沙意作曲技法的成熟。而我最喜欢曲子,要数第二轨Sonate en fa mineur 'au tombeau',通透的音乐宛如风青云淡的田园风格,音乐富有生动的画面感,带出辽阔的场景。如果您喜欢萧邦,那麼最后一轨「Mazurka」应该很合您的口味,只是钢琴独奏换成小提琴搭配钢琴,音乐的对话更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