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并不是在原有的音响系统上加一部大电视﹐多一组扩大机和多添两隻喇叭就就可以了。真正的A/V是离不开环绕音效(Surround Sound)的。为了要产生环绕音效你就必须准备环绕音效的解码器﹐和具有环绕音效编码讯号的音源。这些要求只要花钱都可以解决﹐对大多数发烧友来说最重要的反而是心理上的调适﹐因为你再也不必用两隻位于前方的喇叭去苦心经营现场的音场重现。
环绕音效并不是今天才出现的新技术,早在华德迪斯耐1940年的「Fantasia」(幻想曲)就已经使用六个分离的声道来记录声音。家用的环绕音效也不是新鲜的主意,15年前就有一种叫做「Quadraphonic」的四声道音响。其实今天的「Dolby Surround」和十年前CBS的SQ矩阵环绕系统并没有很大的不同。目前的环绕声音源主要来自立体VHS/UHF/IRD、有线电视、MTS广播电视立体录影带、雷射影碟和少数的数位唱片。许多目前使用的雷射碟影片和VHS录影带中的立体声轨都在70年代中期就已经使用环绕音效的编码。这是因为杜比立体音效「Dolby Stereo」的编码(杜比电影矩阵Dolby Motion Picture Matrix或是简称Dolby MP)和家用的杜比环绕音效编码Dolby Surround所使用的是一样的技术,所以对影带製作人来说,将电影院录音母带中的编码讯号转录成录影带母带﹐然后解码成简单的立体声轨或是回到最初编码前的音乐声轨再重新溷音,并不是一件很困难的事。
环绕音效对于听觉感受能够提供显着的影响。要了解环绕音效对整个视听环境所产生的影响﹐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在以环绕音效收听的中途突然将环绕音效切除,你就会感受到整个音场的架构突然崩溃,只剩下音场前方的部分。紧接着若是再把环绕音效切入﹐声音就会立即充斥在整个音响室之中。环绕音效的另一个特点就是它的效果非常容易被习惯﹐成为一种理所当然存在的事实。除非有人或是有証据立即指出听者是处在环绕音效的音场之中﹐要不然一般人在进入环绕音效的音场时并不会立即感觉到有什麽不同﹐他们只会感觉到更能深刻的融入音场之中。你不会知道是什麽原因﹐但是你会很快的习惯来自你四周的声音。一旦环绕音效被切掉﹐你反而会很难适应只从前方所产生出来的音场。
环绕音效的基本条件
你可以在自己的家中再生音质胜过地方性小型电影院的杜比立体声,但是你不可能在家庭的音响室中再生有如大型电影院中那般丰富且精确的方向感。不过有一件事是可以确定的,那就是家用雷射影碟组合在音质传真度方面能够与70mm影片的六声道音响效果相比拟,甚至更好。
拥有环绕音效解码器并不是构筑家庭剧院的第一步。如果你仅是用13吋的小电视来观赏VHS录影带,或是只使用电视上的喇叭负责音频的输出,甚至仅使用廉价的音响组合来播放声音的话﹐那麽你应该先把钱花在刀口上﹐至少也请先将以下的环节改善。
(1)录影带:在最保守的状况之下,请你尽量使用立体声录影带,单音录影带并不能产生环绕的效果。
(2)广播:MTS立体声可以提供你不错的音源效果。如果你的电视有真正的MTS解码器的话,你应该可以得到很好的音源效果。此外卫星电视的立体声的品质比MTS要来得更好,如果可以的话也请尽量装设使用。NTSC-MTS立体编码的VHF/UHF广播都能够传送环绕音效﹐但是这个讯号常常被当地的电视台或是有线电视台破坏,使得你只能收到单音或是相位不正确或是高度失真的立体讯号。
(3)雷射影碟LD:目前最好的音源是来自雷射影碟。雷射影碟能够提供远优于调频广播的音质,而且所有1985年以后出厂的雷射影碟都提供数位立体声。所若要得到最佳效果的话,请使用LD。
(4)CD:少数几张数位唱片特别有杜比编码,只要你在将之使用在具有杜比解码的系统上,一样可以得到环绕音效。如果你欣赏的节目主要是录影带﹐你应该先将他们升级成雷射影碟、卫星接收器或是立体声录影带﹐把钱花在这上面要比把钱花在环绕音效上回收更多。
(5)电视方面必须是大尺寸高解析度者(无论是直视或是前方或是后方投射式都好),水平至少要有350条扫瞄线(直视型)或是640点(投射式)的解析度﹐以及能正确的调整银幕的几何大小、对比和色温。
(6)前方声道的喇叭在主聆赏轴或是非主聆赏轴上的频率响应必须相当平坦﹐同时要在中至大音量的时候不产生共振、失真或是崩溃的情形。高频响应至少要能平坦延伸至15KHz以上(相信对大多数的读者而言这都不成问题)﹐低频响应则要至少能低至35Hz﹐这是因为影片音源在低频方面的要求往往高于一般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