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音压毫不惧怕
接着换上Hugh Masekela的发烧片「Hope」,通常都是直接听第12轨《Stimela (Coal Train)》,我也不例外,因为当中的击鼓与人声是测试动态与冲击力的好范例。在旭笙用极大的音量聆听,音压直逼现场,我除了感受到踩踏大鼓与贝斯颗粒劲射而出的强劲力道,印象最深的还有粗犷男声的嘶吼呐喊,把歌曲中那种极度压抑却又不吐不快的情绪完全宣洩出来。唱到后头,人声与所有乐器的声量更大了,但Duetto就是撑得住,均衡感仍旧维持极佳状态,也没有乱掉或快崩溃的感觉,可见Duetto的单体与音箱绝对够扎实。
此时旭笙李先生「乘胜追击」,立刻拿出几张音响测试片,内容以电子低频、凶勐打击乐与超大动态的音乐为主。只见Duetto毫无惧色地重播这些音乐,不仅规模感超出书架喇叭应有的表现,而且几乎没有压缩或勉强的感觉。我觉得,居然可以用这麽大的音量听这对书架喇叭,却不觉得嘲杂或压力,关键就在中、低频,Duetto的中、低频不仅饱满、厚实,而且线条清晰富有活力,音乐也格外吸引人。
热烈的听觉感受
换上古典音乐,我先选了哈根弦乐四重奏(Hagen Quartet)演奏贝多芬作品。哈根四重奏以迅雷不及掩耳的态势展开第1轨C小调作品op. 18 no. 4,我感受到的是强悍、硬朗、充满张力、速度,甚至带点火辣的听觉感受,擦弦的质感非常清晰,刺激性与冲击力亦十分鲜明,音色绚烂而光彩夺目。说实在的,这样的音色较欠缺温顺柔和的质地,弦乐也就少了甜美滑腻的流畅与绵密感,不利于久听。不过,我倒是一点也不担心这会是Duetto的问题,因为我确定Duetto与前端所有器材及线材搭配的结果,以及摆位或聆听位置的影响,以Duetto对前端器材的的灵敏度,我相信只要调整搭配或摆位,可以立即得到不同的音色。音色没有对错,只有喜不喜欢罢了。
为了丰富听觉感受而生
最后是这张熟悉的唱片 - 卡列拉斯的「中南美弥撒」,我透过Duetto发现唱片中更多的讯息。或许是大角度toe-in的关係,音场显得比较近,音像也很庞大,但并未影响细节呈现,第1轨一开始大鼓敲击时,就可以明显地感受到空气在流动,合唱团低吟声开始时,丰富残响不断迴盪在教堂中。Duetto显着的层次感让我第一次察觉到后方合唱团中的男女声似乎是交错的,有前后与左右的分别,而不是融合成一团,感受上不仅更为接近,也更真实了。第3轨由曼陀铃与鼓声带出,这两样乐器的定位与音像竟然可以如此精准,也大出我的意料。同样是第3轨中卡列拉斯与合唱团交错地演唱,时而低吟,时而高亢,这之间明确的强弱落差,更显Duetto挥洒时的轻鬆馀裕。
这次的聆听已经充分证明Duetto的音响性能极为优越,丝毫不是书架喇叭的格局,而具备大开大阖的勇勐气势。另一方面我也认为Duetto的可塑性高,透过不同的搭配,也可以展现出另一番风情。它是为了丰富听觉感受而生,为了增加聆听乐趣而生,也为了毫不妥协的重播而生,适合无止尽追求的完美主义者。
器材规格
型式:2单体2音路低音反射式落地喇叭
使用单体:TZ 2900 GC号角高音×1,T16GM-MT10-GC1中低音×1
效率:88 dB
频率响应:38 Hz – 20 kHz ± 3dB
阻抗:8 Ω(最低4 Ω)
分频点;2.8 kHz(四阶分音)
尺寸:460×253×350mm(H×W×D)
重量:16公斤
参考售价:318,000元(新台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