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传奇之声
对于资深的发烧友而言,Kondo早就是威震八方的器材,他们的产量非常少,按物以稀为贵的法则,Kondo的器材也都非常昂贵,但他们昂贵的很有道理,如果读者们对Kondo原厂有兴趣,可以看看赖英智的原厂专访,我这裡就不再重複叙述。我对Kondo印象最深刻的经验是在2006年的CES大展上,由于Kondo并不是音响大厂,而是强调超限量製作的极品,所以他们大多参加规模较小的T.H.E. Show,主事者近藤公康先生在现场负责播放音乐,我当时忙着採访,走向前去问了相关产品的概要与价格,不一会儿就离开Kondo的展场,但第二天到了CES的记者室上网,才看到网站新闻已经贴出近藤公康先生因心脏病突发过世,不禁感叹世事难料。还好Kondo的事业基础已经打稳,继任Kondo社长芦泽雅基(Ashizawa Masaki)延续着近藤公康的理想,抱持着声音工匠的理念,继续在日本全手工打造着Kondo的传奇之声。
用纯类比的线路实现追求音乐本质
至于全茂新引进的Wavac,虽然同样是日系极品,但资历就比Kondo浅得多,他们大约在2000年左右成立,现在刚好是他们的十週年庆,主事者伊藤让(Yuzuru Ito)是一位怀抱热情的音响工程师,他投入音响设计已经二十多年了,心中一直有个理想,就是把真实的音乐演出透过音响重现,但他设计线路多年却发现新科技不能满足他的理想,无论是录音或音响设计,加入了越来越多的数位技术,但伊藤让却反而觉得数位技术扼杀了音乐的活生感,于是他开创了Wavac,要用纯类比的线路实现追求音乐本质的理想。关于Wavac的介绍目前只能谈到这裡,据说2010年台中音响展时原厂会应全茂邀请来台,届时可以有更深入的採访报导。
833强放管可输出纯A类150瓦功率,而且还是不折不扣的单端设计,保持音质音色的纯度,同时拥有大功率,真是不简单。
Kondo加上Wavac
这次全茂安排试听的搭配是Kondo M-1000 MKII两件式前级,加上Wavac HE 833 MKII这4件式大傢伙,加起来就是6大箱。Kondo M-1000 MKII是从过去经典的M1000改款而来,搭配的讯号管6742与整流管6CA4没有改变,但内部线路经过进一步的修改,缩短讯号路径,让细微讯号的损耗更少,干扰也更少,据说整体机械结构与地线回路也经过重新设计。但我是来此做客试听,没能实地拆机看看,这些资料也是读来的,但我相信M1000 MKII伟大之处并不在于线路有多麽地创新,而是Kondo用了数十年的时间把一个成熟的线路做到最好。有个专门研究线路的朋友说得好,许多线路的基本架构都已经存在,但每一个线路实际製作时都有很多难题,如何克服实际製作的难关,那才是真正的挑战。像M1000 MKII这样已经存在许多年的经典前级,网路上早就可以找到相关的线路图,但就算依样画葫芦,也肯定做不出真正的Kondo之声,因为内部所使用的线路仅是基本,怎麽安排线路、搭配零件,那才是一点一滴实验出来的最佳结果,不是光有线路就能做出好声,这也是顶尖Hi End器材的Know-How所在。
「大功率」的单端直热三极管架
另一个搭配的主角Wavac后级HE 833 MKII,地位仅次于旗舰SH-833,但原厂把这部HE 833 MKII当作创厂十週年纪念款式。Wavac最受瞩目的特点,莫过于「大功率」的单端直热三极管架构,一般单端直热式三极管由于架构简单,没有推挽线路的交越失真,音质音色醇美通透,因而广受发烧友喜爱,但单端设计受限于真空管的工作能力,输出功率通常很小,譬如大家熟知的300B,输出功率不过7~8瓦,而2A3更只有3瓦,喇叭搭配有很大的限制。反观Wavac,一样是单端直热三极管架构,输出功率竟然有150瓦,这可就大幅超越传统设计的限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