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複杂 用料足
刚刚说到Jungle喇叭线内2对导体的结构并不相同,这是老田特地为了因应高频与低频不同的声音需求而做的设计。Jungle喇叭线负责高频的线材比较细,导体共有6股,分别是3股铜线与3股镀银线,每股导体没有绝缘,彼此再绞绕成一大股。低频部分较粗,结构也複杂的多,一共有7股线,每股都有绝缘,分成3种线径,2种材质,看起来有的是绞线,线的中心还有避震,有的则是单芯线。这种方式是利用不同结构、材质的导体的特性,溷搭出设计者想要的声音,同时也有截长补短的互补功效。

这个方法看似简单,也有蛮多线材厂在使用,但想做出好声其实并不容易,因为溷搭并没有公式或法则,更无固定的配方,完全靠经验与不厌其烦的重複试做、试听。我曾听老田说过,他在开发阶段试做无数次,做好又废弃的样品不知几凡,早已堆满中坜店面后方的工作室,花的成本更是无法计算,这些都是发烧友在买产品时看不到的地方。不过最后老田还是卖得便宜,实在是音响迷之福。
顺畅的能量感

在实际试听Jungle喇叭线之前,我曾藉由採访恶堡音响的机会问过老田他的线材有何声音特色,他笑着说:「就是雄壮、有力!」,这让我对Jungle喇叭线的声音充满好奇。试听时搭配的喇叭Capriccio Continuo的Admonitor Preference Plus,扩大机是Simaudio Moon i-1综合扩大机,讯源则是用Blacknote DSS30播放Flac音乐档桉。
Jungle喇叭线的确给我一种有力的形象,但我觉得并不是雄壮威勐,而是轻鬆馀裕的动态表现与顺畅的能量感。以聆听慕特与普列文演奏孟德尔颂F大调小提琴奏鸣曲为例,第二乐章速度徐缓带点惆怅情绪,虽然旋律曲调慢慢地进行,却一点也不觉得时间有慢下来的感觉,因为我更容易感受到强与弱之间的丰富阶调,Jungle喇叭线总是写意地表现出柔弱与刚强之间的差别。第三乐章曲风丕变,像是赶进度般速度三级跳,小提琴与钢琴都急切奏出一连串音符,此刻显出Jungle喇叭线的速度反应并不是飞快,但还是能表现出活跃的能量感,与生动的音乐表情,给人一种愉悦奔放的畅快。
宽鬆的舒适走向

聆听慕特的小提琴演奏,可以发现Jungle喇叭线的声音走向较为宽鬆,重量感不错,张力与韧度也很好,但并不强调音质的密度,因此不论小提琴声如何高亢,压弓的力道如何紧迫,音色都不至于太过紧张,而能舒服地聆听。我觉得这样的特质对于书架型喇叭十分重要,尤其是中、低价位的书架喇叭。因为书架喇叭的声音容易有质量与密度,却不容易轻鬆地听,Jungle喇叭线刚好中和了这个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