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lipsch设计喇叭的四大信念
Paul W. Klipsch毕生设计喇叭有四大信念,Klipsch喇叭要具备高效率、优秀的动态范围、受控制的指向性与平直的频率响应,虽然P-17B脱掉了老Klipsch笨重的外衣,但这四项关于声音的设计原则依然不变。P-17B有94dB的效率,对扩大机要求并不算刁鑽,我试听时搭配过VTL ST-85后级,80瓦功率推得很轻鬆,用Linear Acoustic LAV-60来推也很不错,声底通透又快速,拿更高档的Rega Osiris来推,P-17B作为顶级系列喇叭的高贵感更为明显,小提琴油光水滑,大提琴浓郁芬芳,两者之间交融和谐中,还有清晰的线条细节。搭配使用的这几部扩大机功率都不算大,都不足100瓦,我想有个真正「优质」的50瓦功率,就能让P-17B快乐地演奏了,这也代表P-17B高效率的优点。
铜管表现爽朗直接、弦乐部有着华丽感
具备高效率,拥有P-17B的朋友不需要太为喇叭搭配扩大机伤脑筋,而Paul W. Klipsch对喇叭设计要求的优秀动态范围、受控制的指向性与平直的频率响应,一样都传承到P-17B身上。什麽是优秀的动态范围?就是音乐从最小声到最大声的范围,要尽可能的宽阔,这是为了表现音乐的对比,动态范围越大,越能表现对比。譬如马勒第二号交响曲「复活」,最近有一张阿巴多指挥琉森音乐节的BD片,演录俱佳,我把BD接到P-17B当两声道音乐片来听,从第四乐章到第五乐章这部份,最能表现优秀动态范围的特色。第四乐章由女中音担纲,轻盈地演唱「原始之光」,音乐不间断地进入第五乐章,一开始就是世界末日的景象,两者音量对比极大,如果喇叭动态范围不好,在第四乐章很多人会觉得音量不够大,而动手提高音量,但进入第五乐章时,天崩地裂的音乐马上让喇叭崩溃。P-17B很能应付这些突如其来的「庞大音压」,中低频有着优秀的稳定度,即使乐团勐烈齐奏,音乐重心依然稳定,而号角设计的P-17B来听马勒,亮丽的铜管表现爽朗直接,配上弦乐部还有着华丽感,真是过瘾!
史塔克演奏的「德弗札克大提琴协奏曲」
Klipsch喇叭的第三项特点讲究受控制的指向性,这点也告诉我们,使用P-17B时喇叭摆位要讲究。原厂说明书有一些关于喇叭摆位的建议,但实际上空间频响还是要靠手动调整,很难一概而论。号角喇叭一般而言指向性比较强,所以适当地调整喇叭Toe-in角度,可以提升音场定位与空间感,反之,如果随便摆摆,很容易左右声道各唱各的。以P-17B而言,Tractrix号角比起我所使用的老JK Audio木头号角,指向性稍低,相对就是扩散性更好,调整摆位也比较容易,实际试听定桉时大约让号角对着左右两耳,眼睛看过去正对喇叭面板,声音定位最准确。这也是P-17B引领号角设计风潮的优点,你可以享受号角喇叭略强的指向性,玩出维妙维肖的音场空间定位,但轻鬆摆放这P-17B也不太闹脾气。
杜普蕾的「德弗札克大提琴协奏曲」
我自己是号角喇叭的爱用者,喜欢它们快速、通透、精准的性能,但我也不得不承认,传统号角喇叭有许多地方仰赖搭配调整,不是买了就好听,但P-17B则有所突破,稍微调整一下,声音表现就很有水准,而且没有失去号角快速、通透、精准的特色,尤其是音乐再生的质地,很容易分辨差异。例如史塔克演奏的「德弗札克大提琴协奏曲」,Mercury的录音本来就是名演,拿来和杜普蕾在Teldec相同曲目的录音比较,两者录音的时代、表情、氛围很不一样,史塔克精准而理性,每一颗音符都乾淨俐落,而杜普蕾则在指挥杰利毕达克的控制下,演出速度较慢的版本,但杜普蕾的弹性速度处理,依然自由而不受拘束。在P-17B上面聆听,你很容易把注意力放在音乐本身,而不是计较音响效果,代表P-17B在音乐性的表现有着圆融成熟的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