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有源
想这个无需多解释,正是所有单元皆在分音之後由内置/专属的功放驱动.Delra的每路单元背後各由一套(250W) ICEpower PWM"Pulse Width Modulation"/Class D功放驱动. ICEpower PWM功放以超高效率、驱动力强、能量源源不绝见称,用以应付同样超高效率的X-ART当然柔韧有余。即使面对著对功放要求不低的ETON HexaCone低音,过去我在Classic系的Column全有源版、TENSOR系的Beta全有源版及Gamma半有源版等身上已再三验证过,这套ICEpower确实将不同口径的ETON HexaCone低音单元控制得妥妥贴贴。然而,单系全有源并未算是Adam的设计重心,还得加上电子分音,相辅相成下,单元与功放就能取得最佳的电气性匹配,效率最高、相位更准细,声音更传真。全有源架构喇叭虽则是Adam掌舵人Klaus Heinz的一贯坚持,但他亦深明好一部份发烧友还是锺惰於自主选配功放之乐,故Delta亦备有半有源版,留下无源的X-ART高音/中音二路让玩家玩个够!但质素高,要求亦高的ETON HexaCone低音单元,还是由Adam以ICEpower一手包办较有保证!亦只要玩家喜欢,即使是一细瓦数的胆功放,也能配合半有源版玩出你心爱的靓声。
暗 格
三路单元与全有源上的用料固然吃重,但声箱的构造,对谐震的处理亦有根本影响。在Delta身上可以找到Adam之常规装备也是独门设计的铝质蜂巢结构前障板。这铝蜂巢板不单刚性高、不易变形,能为驱动单元提供一个极之稳固的工作平台外,放在驱动单元与声箱之间作为机械式缓冲的话,其蜂巢结构亦能将喇叭工作时所产生的震荡能量耗掉,免除不良谐震之干扰,确保声音清晰又准确。至於声箱主体,除了一套扎实的结构外,更在顶板及两侧板部份位置采取三文治结构(暗格式沙箱) ,从附图中可以睇到背板贴近顶部的正中,以及左/右下角处,都有一个小窗口,窗内满是沙粒。众所公认,以沙粒来震消的成本效益实在高,当藏在声箱壁暗格的沙粒受到震荡而运动,就在互相摩擦下,好一部份震荡能量因摩擦而转化成热能并耗掉,从而消除多余的谐震,消退因谐震引致的箱声或对单元及电子部份造成的震荡影响。这吓在声箱主体内分置暗格式沙箱之设计,肯定比在箱顶压上沙包或在脚架方面的避震功夫来得美观、直接,加倍奏效。
脚架之二三事
提到脚架,坦白讲,以Delta的高度在匹配脚架上确有多少难度,常见现成的23"或19”脚都太高,幸好TAOC有一400mm(约15”)高的脚架,正好配合常驻本社细Hi-Fi房那张(榄面)14”高的靠背椅,刚好让我耳平高音单元的高度。据Adam总代理的发言人讲,早前也曾有客人遇过这配脚架的问题,即使用上400mm脚还是矮了点,最终要多加一件TAOC避震板作为平台,垫高400mm高的脚架,问题就得到解决。在选择试音场地方面,有监於在本社四百多平方尺的大Hi-Fi房内,即使Delta能有精彩演出,也似有点不切实际,反而在细房内的表现更能反映现实,对一般并非豪门大宅级玩家更具参考价值。
EQ之变数
这个EQ当然并非情绪智商,而系Equailzer"均衡器”,不过确系需要一定的情绪智商,即需要耐心加心思,绝不能急躁,得慢慢地去摸索/调校出切合房间声响特性、配器特性,听音口味,甚至系不同类型音乐的参数设定。其实除Par.EQ 部份的设定外,亦要顾及跟Controls部份之互动关系。
无答案
可肯定,这套EQ及Controls的运用与参数之设定绝无所谓必然或标准答案,必定系因环境(不同周率的吸收或反射特性)、配搭(务器材、线材的音色取向)或其他主观因素(音乐与音色喜好)而异,更会随著各单元甚至电子部份的”热身”情况而出现转变。故此,关於Delta的各项设定不只系case by case,亦会是此一时彼一时,可以话并非梗局, 可玩性与空间高又大!今回已是我第四度把玩Adam的有源喇叭,虽则在使用与设定上已驾轻就熟,但整个过程依然有趣!尤其就著不同类型音乐的录音去改动EQ或Controls的定时,就更是有点子兼玩味十足!
独立个案
要为每种音乐、每类录音校声说来麻烦,也似不切实际,实则从中可以亲身体验EQ的操作及其影响,进一步明白所谓平衡度的变化,最重要是过程中定能加深了解自己的听音口味!
就以我在那房间声响特性处理得甚为平均的细Hi-Fi房内玩Delta为例,个人认为将EQ旁路并对所有Controls项目不作任何增益或衰减之下,所重播的古典录音来得至平衡,高、低两极都撑得尽情,讯息量丰富而又传神。有一说法,CD或不及LP感性、感人!但论到传神反映演译技巧与情绪,CD则有过之而无不及。通过Delta,我实实在在地体会到这个,听著Hagen Quartett的贝多芬弦乐四重奏,那份透明度高又光鲜的威觉不单只听得见,更似睇得到鲜明的擦弦线条,在运弓来回之间,起动与停止之上的缓急,运力的轻重,全都有立体的重播。各提琴之间的互相衬托或追逐,更有叫我听得出神的生动效果,绝对系精神又鲜活重播,赏心悦目的演译。Hilary Hahn与Natalie Zhu的莫札特小提/钢琴奏鸣曲,两种乐器的声音皆正路非常,仔细非常。音色流畅连贯如流水,同时感觉得到小提与钢琴充满生命力地一唱一和。再来柴利比达慈与慕尼克爱乐的柴五交响曲,可谓动静皆宜,刚柔并济的重播。木管甫响起,已经听到低电平讯号的还原能力相当高,在那本应对比不强烈且带暖的木管声中,弱音细节的变化清晰可闻,音乐气氛与堂音都相当丰富,但绝非夸张造作或人工化一类。及至满员大合奏,完全是个满载驱动力,澎湃得来不野蛮的大场面。其实,这些细节感、场面感与音乐感不单是Delta的功劳,还得借一台有力而又有人性如Audio Note M6 Line III的胆前级之助,否则可能只是个高分析力而平面的重播。
因音乐而异
跳出古典,播放包含大量电声的Dire Straits Brothers lnArms"20周年纪念版”,这吓则需要借助EQ及Controls的调校功能,先是高音输出减大概两分贝(-2dB),低音也调低大概两分贝(-2dB) ,继而将EQ的参数设定於大概80-100Hz之间,Q-Factor扭往20方向,使到爬升/下跌的速率加快,增益也加大约四个分贝(+4dB)。这样子高音不吵耳、无渣,中音够实在,中低反应快而低音不浮肿。结他仍见透明感,人声有力又磁性,电低音、鼓声及其他电声效果,来得浑厚有肉且动感十足,有劲、有质、有量而无半点拖拉或混浊。既可视为相当发烧的效果,亦可说是立体又摇滚味十足的演译之重播。再转到Feathers.Jenette Lindstrom/Steve Dobrogosz的Both Sides Now,得将Q-Factors调至速率减慢2-0,2之间,随即听到如流水般的女声/歌声,弱音巨细无遗之下,速度似慢,实则咬字的弱音细节/低电平讯息特别丰富。在Linda Eder的If You Believe (The Way I Do)之中,木结他弹拨相当真,人声亦然,咬咪威非常实在!
独立经验
就著在细Hi-Fi房中玩Delta的经验,有几件事可以肯定,首先在这个大概10X14尺的空间中,Delta确能表现出如三路大喇叭的风范,两极撑得尽而全频皆实在。其二是在如此一般大小的空间中,已能够让Delta展现出其变化多端的效果及其优势。其三当然是Delta确能顺应不同的听音及音乐口味去校去玩,且玩的空间相当大,最紧要是其讯息量庞大,可谓大把在手让玩家去塑造出贴近自己心仪的效果。此外,Delta一如过往我所听过的多款Adam喇叭一样,自身不带味精式中音,亦不提供非理性亢奋或呕吐式感的低音,想这也是Adam的一贯作风。对於如何调校Delta那EQ与Control的设定,依然是那句话:”不存在必然或标准答案”!即使尽量撇除主观因素,仍是每个场地与配器都有其独立的答案。唯一建议是为免调校的基数有偏差,决不可一开始就为全有源的Delta插上个性强烈的补品电源线,以跟机线作准至为正路兼保险。任何补品都有待调校设定落实,并再三认定调校结果後再施用也未迟。
对自己坦白
最後,请自问自答以下几条问题,应可初步判定全有源版Delta跟你是否匹配。同样没有标准答案,只需要对自己坦白,并再三问肯定自己的答案。若仍有一丝疑惑却又欣赏Delta的两极撑得尽情,讯息量高,透明度传神度亦高的话,一是再三考虑清楚,一是改投半有源Delta一方。决不要为难或欺骗自己,其实半有源或全有源都有其好玩之处.
1)你是否既好玩且有EQ而又有兴趣搞EQ之玩家?
2)是否认同全有源加电子分音手法?
3)是否对後级与喇叭线的配对之乐毫不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