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目中的旗舰 Rockport Mira Grand Ⅱ 落地型喇叭(2)


即使是MDF,也与众不同

    假若您仔细观察Mira GrandⅡ的箱体,会发现它的表面打磨功夫下得很深,银色钢琴烤漆反射出来的影像相当平整,这么大的体积能够做到那么细的平整,这可不容易。据说,Mira Grand Ⅱ的箱体并不是如Mira一般,在英国打磨并上漆的,而是在丹麦做好箱体之后就直接运回美国缅因州,在那里进行多道的打磨与上漆工作。您以为这样做是想节省成本吗?不!据说是因为Rockport的老板Andy Payor不满意英国的打磨与上漆,所以干脆运回工厂自己处理。有关这样的说法我是相信的,因为Andy Payor是为了品质而不计成本的人。

    Rockport怎么个不计成本法?就说Mira GrandⅡ的箱体好了,没错,MDF箱体比起Arrakis的复合材料模铸箱体要便宜,但Mira GrandⅡ的箱体在看不到的地方下了很多的功夫。它的前板采用75mm厚的MDF,而侧板与顶板则是以二层19mm厚MDF中间夹一层阻尼物,形成叁明治式结构。还记得我在采访Rockport的那篇报导中曾提过,Andy Payor擅长使用叁明治式结构,这种做法可以让箱体得到更佳的刚性与阻尼特性,对于抑制震动有良好效果。现在,这种技术也用在Mira Grand Ⅱ的箱体身上,让箱体的震动降到最低。其实,光是叁明治式的侧板与顶板对于抑制震动还是不够的,Mira GrandⅡ箱体的内部还做了十五处的补强支撑,让整个箱体固若金汤。而在箱体上下二个低音箱室的内部也填充了适量的吸音棉,让低音单体得到最佳的Q值。

    此外,箱体中央处的前板还配合高音单体与中音单体,做成斜切内缩,并且在表面贴上高级羊毛,这都是为了降低声波绕射的处理。由于Mira GrandⅡ的正面很窄,为了怕地震,底下设有一个比箱体还大的底座,并以四个金属棒打磨而成的巨型角锥撑起,给与予Mira GrandⅡ站稳的基础。

新的中音单体性能更佳

    再来说到新的中音单体,这个单体是Rockport向丹麦Audio Technology定製的,它的锥盆振膜很特殊,以碳纤维叁明治式结构做成,而且其厚度并非如一般振膜一体相同,而是由厚渐薄的不同厚度,我猜这种厚薄不一的锥盆做法应该是想降低振膜本身的共振。除了振膜厚薄不一之外,为了搭配这种振膜,磁铁总成也特别处理,磁力更均匀,而且更强,让这个低音单体的效率提高了1.25dB。整体而言,这个中音单体比以前那个拥有更好的泛音一致性,声音更开放,动态范围也更宽广。您知道吗?本来这个中音单体是用在Arrakis与Altair身上,因为性能优秀,Andy干脆也让Mira GrandⅡ升级,采用这个更好的中音单体。您看,为了求好,Andy绝对是不惜成本的。

    聆听的场地在亚柏利的展示间,搭配的数位讯源为emmLabs CDSD+DAC6e,前级是VTL TL6.5 signature,后级是VTL MB450。由于这套VTL真空管机我才写过评论不久,用它们来推Mira GrandⅡ,将会有助于我的判断。说到VTL 6.5 signature,读者们会在本篇评论后面看到VTL最近寄来给我的前级评论回应,我将它翻译出来,让读者们也了解他们对杂志评论的认真态度。

    亚柏利这间音响室外观上看起来并没有什么玄机,就只是矿纤天花板以及简单的处理而已,不过据亚柏利老板张志能说内部其实是有学问的。而根据我在那里听过几次所得到的经验,我认为这是一间相当中性的音响室,能够将「音响二十要」的各项要求听得清清楚楚。不过,如果不想测试音响系统,而是纯欣赏音乐,我自己的偏好是高频段如果能够再吸收一些会更好。

音场高低位置清楚呈现

    您知道这间音响室表现得最好的是什么吗?音场!或许是因为空间关系,或许是因为张志能的喇叭摆位调整能力所致,我几次去听时都发现音场的宽度、深度、以及音场内乐器的层次定位排列表现得非常好,甚至音场的高低发声点也非常清楚。举例来说,我用「音响论坛20周年纪念CD」拍手测试高、中、低位置的片段测试Mira Grand Ⅱ时,发现它的高、中、低位置区分得非常清楚,可以说是我测试过那么多喇叭中表现最优秀的一对。当然,音场中发声点高、中、低位置的表现跟喇叭、扩大机、讯源的相位失真以及喇叭摆位都有关系,其中关系最深的就是喇叭本身与摆位。我相信张志能在喇叭摆位上下了很深的功夫,而Mira GrandⅡ的设计也让它能够表现出杰出的高、中、低发声位置。下次如果有机会,我应该用这张CD再去测试亚柏利音响室中的其它喇叭,如果每对喇叭都能清楚辨识高、中、低位置,那就可能是张志能的摆位功力所致;如果有些喇叭辨识清楚,有些则否,那就是喇叭设计所致。

高度传真个性

    聆听Mira GrandⅡ时,我第一个要测试的当然就是论坛那张20周年纪念CD。先从Philips那张说起,第一首諏访内晶子的小提琴音色明亮,堂音清晰,速度反应很快,音质很美,这些特质我认为跟VTL那套前后级的关系很大。第二首的拨奏中也显出非常清楚的堂音,这让我很可以清楚的想像录音空间的大小。同时,这首曲子中的小提琴声音没有第一首那么甜,在这套系统中也清楚区分出来,显见这整套系统的辨识能力很强。第叁首中提琴的琴腔共鸣非常丰富,中提琴的特质也尽显无遗。从前叁首曲子中,我就已经感受到这套系统的高度传真个性。

    第四首是普罗高菲夫的「小提琴奏鸣曲」,在小音量下,钢琴的弦振感依然听得清楚,而小提琴委婉轻声演奏时的擦弦质感也是油水分离般浮出,由此可知这套系统的细节表现能力很棒。到底上述这些表现哪一个环节的贡献最多呢?老实说我无法分辨,搭配的器材我都听过,它们都具有这些能力。而Mira我也听过,印象中也是如此。既然Mira如此,比它高一等级的Mira GrandⅡ没有理由会输给Mira,所以我认为Mira GrandⅡ也应该具有上述表现能力。老实说,也就是因为讯源、扩大机、喇叭这叁个环节的表现能力都是齐一的,整体的表现才没有被拖累弱化。假若叁个环节中有一个较弱,我相信整体表现就不会是当天我所听到者。

音场表现特别优异

    来到第七首与第八首逍遥音乐会的大型管弦乐编制时,Mira GrandⅡ那特别优异的音场表现开始发挥,不仅演奏中出现的各种乐器音质好,音色正确,更棒的是音场中的宽度、深度与层次表现如临现场,乐器与乐器之间的相互间隔异常清晰,这是非常难得的表现。再来听到最后二首Mercury的录音时,由于音量很大,我开始觉得高频段已经显出一些侵略性,不过还在正常范围之内。从Mercury这二首曲子中,我认为如果这间音响室能够在高频段稍微吸收些,低频段量感再稍微多些,那就更棒了。不过,回过头来,如果低频段的量感增多之后,音场的深度、层次以及乐器之间的距离间隔还能够表现得那么清楚吗?这也是必须考虑取舍的。

    接下来换DG这张测试片,第一首欧伊斯特拉夫父子的小提琴甜美又清晰,琴音线条刻画有力,擦弦的嘶撕沙沙既真实又过癮。从这里,我又可以窥知这套系统的高度解析能力以及清晰无隐的个性。第二首舒伯特「魔王」改编曲中,依然是那么的传真,而Kremer那把小提琴的音质音色与前一首大异其趣,这又显示Mira GrandⅡ的乐器辨识能力很好。第叁首Maisky的大提琴音像大,但线条依然能够凝聚。而伴奏的钢琴音像更大,琴弦的振动细节如涟漪般泛出,低音键的重量感十足,权威感与规模感震撼人心。以这首曲子跟上面二首相比,乐器的形体与线条相差很大,这足以证明Mira GrandⅡ(或这套系统)该大则大,该小则小,能够完全再生乐器的不同形体大小或线条粗细,这也再度凸显Mira GrandⅡ的中性。

丝丝缕缕解析清楚

    来到第六首、第七首Simoneau的歌剧演唱,Mira GrandⅡ那丝丝缕缕解析得清清楚楚的个性再度显现,「星光灿烂」中那么细那么弱的弦乐都能够漂浮在空气中。而木管的圆润与大小适当的形体表现也显出灵巧的特质。更进一步来到男高音的演唱时,凝聚又中气饱满的嗓音丝毫没有一丝赘肉,或许有些人会喜欢形体更大、嗓音更浑厚的男高音,但我认为Mira GrandⅡ在此的男高音表现恰如其分,没有增胖,也没有削瘦。

    接下来那几首管弦乐既是细节的考验,也是乐器音色的辨识难关,更是音场乐器分布的大考片段。老实说,在这套系统中,我听到最佳的细节表现,第八首开始那非常细微深远的鈸声鼓声打击乐器声都能听出真实的质感,连发声点也都那么明确清晰,这的确不简单。而听「基杰中尉」时,木管、铜管的质感也那么真实,即使音量很小,铜管的吹气声与管壁振动的特质也都清晰入耳,Mira GrandⅡ的乐器音色辨识能力与解析力真的没有话说。

    来到最后一首Lakatos的小提琴演奏,我所听到的是明亮又甜美的小提琴,还有如滚珠般颗粒分明与如羊脂凝玉般温润的钢琴。不过,当小提琴用力拉到高把位时,会有一点变硬的感觉,这也就是我在前面所说,这间音响室如果能够让高频段再吸收一些就会更好听的原因。

听歌剧没有压缩

    试过「音响论坛20周年纪念CD」之后,我拿出EMI那张「No.1 for Opera」,一首一首歌剧听下去,Mira GrandⅡ都能够展现恢宏宽广的音场,一点都没有压缩。要知道,歌剧是音响器材最难表现者之一,如果扩大机功率不够,喇叭承受能力不足,或音质不佳,都会让歌剧录音严重扭曲。而Mira GrandⅡ却能够一首一首唱出它们好听之处,让人充分感受到歌剧录音与演唱之美,这已经足以表示Mira GrandⅡ是一对全方位的杰出喇叭。尤其当唱到拉克美「铃之歌」时,花腔女高音的美声有如空中飞舞的银鍊,也好像从顶上飘下的绸缎,这么精采的女高音让在场的编辑们各个竖起耳朵,脸上尽是难以置信的表情。

    听过EMI歌剧之后,接着又听了许多软体,张志能也开始播放LP唱片,其中老发烧片「Dafos」的打击效果以及大鼓坠地的振动让大家开了耳界,没想到看起来瘦瘦高高的Mira GrandⅡ竟然能够发出那么结实又那么强烈的冲击性。接下来Hugh Masekela那张「Hope」LP版的播放再度让编辑们惊讶得合不拢嘴,这二张软体的其他表现不说,光是音场的开阔与真实就很难在一般音响系统上听到。而李希特与罗斯卓波维奇的贝多芬「大提琴奏鸣曲」那浓郁的LP特色也让大家难以忘怀。

许多人心目中的旗舰

    这次的器材外烩,原本误以为是要听Rockport的旗舰Arrakis,所以我把所有论坛编辑都带去了,要他们见识见识,作为心中的Reference之一。虽然实际聆听的是Mira GrandⅡ,但也让大家领略到正确的喇叭摆位与器材搭配可以让音响系统发挥到什么境界。Mira GrandⅡ不是他家旗舰,甚至连排名第二、第叁都没有,但就它所表现出来的恢弘音乐气势与各种「音响二十要」的细节而言,Mira GrandⅡ已经是许多人心目中的旗舰喇叭。


编辑:18928843168 微信:gzhifi E-mail:gzhificom@163.com 用QQ登录论坛,参与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