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聆听历史录音


历史录音是一个永不再来的艺术的黄金时代所留下的声音记录。

代表这个年代的许许多多伟大艺术家的名字大多属于单声道时代,那只是一个“巧合”,事实上历史录音并非一定是单声道录音,它的概念并非是以技术操作的层面来确立的。

许多唱片公司和个人对历史录音的态度上有比较大的分歧,有人喜爱“炒豆声”不断的“原汁原味”;有的人则喜爱“假立体声”之类现代技术处理过的产物。这种种态度其实没有对错之分,只是对历史录音的概念的具体定义不同而已。

但有一个观念是乐友们聆听历史录音时不可缺少的:

我听过一些人把一些单声道录音的“震撼”和黑白照片的“震撼”等同起来,这是一个错误————黑白照片记录的是光影,彩色照片记录的是色彩,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成像方式,其反面例证就是人工上色的黑白照片,或者用彩色胶卷加工出来的黑白照片————它们的存在必然是一种错误。

而历史录音和现代录音之间并没有黑白和彩色照片之间的那种质别。

如果时光真的可以倒流,我们在音乐厅听到的“历史录音”必然是声场俱全的,细节丰富的,清晰伶俐的美妙音响,她的一切表现和当年的录音技术都没有任何关联。

我们需要在脑海中树立起来的观念是:历史录音的“浑浊”“炒豆声”“尖锐刺耳”都是一种错觉,一种时光机诞生之前都必然要接受的遗憾。不管唱片转制技术如何,她都不是这些音乐应该有的样子。再“好”的历史录音唱片也是一种万般无奈下的不得已的选择。切勿因为一场历史悠久的伟大演出的“存在”只能通过“历史录音”这一媒介而误认为她的手法,表现,特质都跟单声道技术有着某种联系————没有任何一位音乐家会为了单声道录音的“特殊性”而去改变其其实和现代录音完全一样的可能的种种演绎手法;也没有任何音乐是特地为了录音而诞生的。如果探讨指挥家的手法,音响呈现之类问题的同时牵扯到了历史录音本身的特殊性,那一切结论就都是建立在一个“错觉”的基础上,所有的言论也就自然变得毫无意义了。

那不是“概念的具体定义不同”之类的可商搉的问题,而是一个常识性的错误。

曾经和朋友开玩笑说:历史录音感觉就象恐龙。

这个“恐龙”当然不是指相貌不佳的女士而是指真正的恐龙————那些数百万年前曾经驰骋在地球上的庞然大物。我仍然清晰地记得第一次在自然博物馆里看见恐龙化石时目瞪口呆的感觉:我知道眼前的这具骨架曾经有血有肉,曾经和我一样是一个鲜活的生命,但是这一切都已经是历史了。

虽然我可以想象她曾经如何的美丽动人,虽然现代科技可以把它几近完美地以各种方式再现,但是,我们永远不可能回到几百万年前的过去,和这些美丽的动物一起分享同一片天空。


编辑:18928843168 微信:gzhifi E-mail:gzhificom@163.com 用QQ登录论坛,参与分享。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