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仅以中性而纯粹的手法及丰富细节的表现方式,詮释出乐器应有的音色与质地。高、低两端的延伸轻鬆自然,良好的中频厚度给人些许温暖的感受,却不失通透与轮廓。
音响迷之间热烈讨论的话题中,器材体积、重量与声音表现是否成比例关係,一直是个讨论次数高居不下的热门议题。就传统的观念而言,同样输出功率的扩大机,如果它的变压器越大、电容越多颗、体积越大、重量越重,则代表驱动力越好,能发出好声的机率也越大(当然价格也越容易卖得高啦!)。在听过这麼多器材之后,我不得不承认这样的情况确实存在,可说是「听得越开心,也搬得越累」。但谁规定音响器材价值的论断标準必须一成不变?除了声音表现外,器材使用的方便性、与居家环境的搭配性,甚至环保意识下的效率问题,都开始受到音响迷的重视,也代表著传统的「好器材」表徵已面临新的挑战。
高效率声能转换器
这篇评论要介绍的Jeff Rowland Model 201单声道后级,或许可以替上述的问题提供一个解答的方向。Model 201採单声道设计,每一声道所佔的面积大约与一张A4尺寸的纸相同,厚度约6公分,重量6公斤,就算把两声道摆在一起,可能比一部30瓦的综合扩大机还小,但Model 201每声道在8Ω负载下却能输出250瓦的雄厚功率,4Ω时甚至能完全倍增為500瓦,更棒的是,在炎热夏季的30度室温下,只要给予适当通风,Model 201连续听数小时也只是微温。什麼样的技术让Model 201有如此高的效率?答案是D类放大。
用过纯A类扩大机的朋友都知道,7至9月是它的「夏眠」期,因為大大体积只有小小功率,工作时產生的高热会直接加重冷气用电的负担,不如暂时束之高阁,以免高昂电费吃不消。主要原因是纯A类一通电即為全功率放大,既使不输入讯号(无声音时)也输出全部功率,而且大部分功率都变成热能,虽然失真极低,但效率也非常低。另一种效率较高的就是AB类放大,它兼容了纯A类线性放大与B类推挽放大的优点,使效率提升到约50%的程度,只要设计得当,失真也能控制在极低的范围内,因此AB类成了现今应用最广的音频放大方式,包括许多天价级机种在内。
聪明的ICEpower放大模组
D类放大则是完全不同的工作模式,它将讯源或前级过来的音频讯号加入一个比较波(通常是三角波或锯齿波),经比较后会输出一个PWM信号(Pulse Width Modulation),用这个讯号去推功率晶体,之后再接一个低通滤波,就能推喇叭了。此时功率晶体以开与关的模式工作(开关频率极高),因此工作效率非常高,理论上可达100%,且没有失真。既然「理论上」D类放大这麼好,為何大家不立即採用呢?因為前段所加入的比较波,与后段的低通滤波器都会对声音造成影响,如果不针对这些地方加以改善,D类放大就还是只能推推超低音喇叭而已。
想必Model 201内部的D类放大器,已提出完善的解决方案囉?的确,Model 201採用了丹麦音响公司Bang & Olufsen(B&O)的子公司ICEpower a/s,所设计的ICEpower放大模组,其创新的技术已针对传统D类放大的缺点提出解决之道。
底板卸下即可见到B&O的ICEpower500ASP模组锁在上面,交换式电源、功率放大,及各种ICEpower的创新技术都在上面的了,而且几乎不发热,用起来格外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