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管Bassoon概述


  双簧乐器家族中,有一类低音乐器名叫大管,或音译为“巴松”。关于大管的起源有两种说法。多数人认为它起源于十六世纪的声音优雅的“德尔西安双簧管”(Dulcian);也有人认为起源于古代的巨型木管类乐器博姆巴尔德(Bombarde),其管长几乎比普通人还要高出半个身长,可达2.5—3.0米,通常由两人合作演奏。1539年,意大利弗拉尔僧侣阿尔伯纳西·德里·阿弗兰约(Albonesidegil Afranio)将博姆巴尔德折叠成为两段,这件酷似一捆木柴的乐器被认为是历史上第一支现代大管,今天大管的名称——意文Fagotto也由此沿袭而来。大管与博姆巴尔德并存了近100年,后者逐渐被人淡忘;17至18世纪大管开始为乐队所用;18世纪末,开始新增音键;1855年,大管制作技术中采纳了波姆体系按键,因此得以逐步完善定型。现代大管只需一名演奏员即可。

  大管管身呈圆锥形,上端装有簧片,管身弯曲成U形,喇叭口朝上,插接双簧吹嘴的为一条弯细金属管。大管家族有两类,大管和低八度的倍大管(double bassoon),或称倍低音管(Contrabassoon)。大管音色伴随着音区的转换异彩纷呈,或诙谐或哀伤,或温和或阴郁。大管在乐队中的角色不断发生变化:巴洛克时期,大管在乐队中主要是演奏弦乐的低音或持续低音;而古典主义时期,莫扎特的大管作品显示出大管在乐队中既用作描述低音线条,又用作旋律重复和加强的多重角色;古典晚期贝多芬则开创了大管独奏的先例。

  大管名曲作品

  维瓦尔第 《A小调大管协奏曲》(RV498)

  莫扎特 《降;B大调;大管协奏曲》(K191)  《嬉游曲No.2》(K.229)

  韦伯  《匈牙利幻想曲》

  约翰·施特劳斯  木管五重奏帜娜波尔卡》(Op.137)

  拉威尔  《鹅妈妈》

  里姆斯基—科萨柯夫 《舍赫拉查达》


编辑:18928843168 微信:gzhifi E-mail:gzhificom@163.com 用QQ登录论坛,参与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