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晚秋举办的音响竞赛、现在、人们对于已成为焦点话题的扬声器单元意见分歧,据说好像分成了觉得优秀的人、和觉得不怎么样的人二派,觉得优秀的人暂且不说,觉得不怎么样的人所持的理由,大半好像是因为对10kHz的最高音有所不满,[一超过15kHz就会迅速降下来],甚至有音响狂热者具体提出数据作为佐证……。
我觉得那些人,是因为耳朵已经习惯单元独特的音色和音触,所以才会觉得高音不足,那是这些人的耳朵已经习惯平常常听的,多声道扬声器系统的高音,而且音响的知识体验有限的结果所产生的错误判断。简而言之、已经习惯最高音域是吱吱、叽叽这种类型的高音单元的声音的音响狂热者,就会觉得这种顺畅的高音延伸,及自然的音色和音触美中不足吧。如果只是美中不足那姑且不论、如果断言没有高音那就错了,把重要的优点当成缺点指摘很可怕,更伤脑筋的是、用既定的概念来做判断,这是个可能会抹杀难得的新技术和制品萌芽的严重问题。
这些制品所采用的是原理和构造,与过去采用Pistonic Motion理论的扬声器单体完全不同的Bending Wave动作、所以实现了用单一振动板重播宽频带。好像有人只是看过它的构造就指责说,不应该最高音域会这样表现。但是、这个单体日后、在VIC-TOR的前桥工厂的无响室测定的结果,从物理角度证明了那些判断是错误的。我自己一位到场参与测定的朋友、高桥和正先生,送了我一张频率特性、阻抗特性、总谐波失真特性、群延迟特性的拷贝,真是出色的特性,高频率特性延伸到20kHz。如果表示平常被用来当作额定值的10db衰减区域,那么可说拥有30KHz的重播频带。这些特性和我听得到的声音一样,扬声器系统中以高音单元游离发出的声音最多,高音的频率特性不管怎样延伸,那还是个问题。我并不是从头否定音响声音的单纯的原音崇拜者,我是一个自认自己不是那种无聊的新现实主义者,而是浪漫主义者的人,所以不只高音单元的频带扩张。我也是一个积极承认感觉和味道都好的芳香效果的美音志向型,现在的音响、并非以前HiFi那么单纯的世界。但是,前些日子、我与一位音响狂热者的朋友一起去听演奏会回家的途中、听他这么一说吓了我一跳,「现场高音不足」……?我坐在他的旁边听、我一边听一边心想现场的声音感觉好像有无限的倍音……
不必说、音响最重要的是听声音的人的耳朵和脑部的动作,耳朵是单纯的感应器、做判断的是脑部,耳朵好脑部没有发挥功能也没意义,脑功能必须学习但是,就和刚才的故事告诉我们的一样、欠缺综合平衡的半途而废的技术知识有时是危险的,测定数据、如果太依赖它、脑功能就会受到声音和数据的支配,可能会妨碍纯粹的声音判断。声音是抽象的东西,所以我可以理解、也重视大家换成定量来理解的想法,可是并不是那样就结束了,正因为抽象所以才有深远的世界,如果是健康正常的人就不能只仰赖大家都有的能力,即听觉。专家当然不用说、对音响爱好者而言,如何让脑部学习东西是重要的问题,其最好的教科书就是音乐,就是神的礼物、自然的声音。但是、就和教科书一样、完全死背或模仿就没意义了。
理解声音这个抽象素材,其无限丰富的音色和音触所创作的音乐的艺术性、把自己丰富新鲜的感性和人类天生的本能,当作原动力累积音乐的感动体验,这是脑部学习音响所不可欠缺的,最近我深深觉得省略高品质的音乐只谈音响是因为口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