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体后级驱动喇叭的能力至少与以下几个因素有关:一、电源供应。二、输出功率。三、阻尼因子。四、抵抗反电动势的能力。或许,我们如果从喇叭这个方向来看后级,可能会使问题更清楚些。从喇叭的方面要怎么看呢?喇叭的驱动难易程度与一、阻抗曲线的走势。二、灵敏度。三、相位角的偏移情况。四、反电动势的强弱。
先说阻抗曲线,在喇叭说明书中我们经常看到喇叭阻抗8欧姆或4欧姆的记载。其实这个8或4欧姆的数字只是概略性的数字而已,因为没有一支喇叭的阻抗曲线能够从20Hz到20KHz之间都维持在8欧姆的位置上,至少它会随着频率的变动而改变阻抗数值。有时会高到几十欧姆,有时会低到1欧姆。喇叭阻抗曲线的变化与后级有什么关系呢?不要忘了,后级的功率输出要由喇叭的负载阻抗来决定,假若一部后级宣称在8欧姆时有100瓦输出,那么在16欧姆时可能只剩下50瓦输出,在32欧姆下更只有25瓦输出。反之,它在4欧姆时输出可能会大到200瓦,2欧姆负载时更可能大到400瓦。
当喇叭阻抗变高时,后级输出只是变小而已。然而,当喇叭阻抗变低时,后级输出就不仅是变大那么简单了。当后级输出变大时,我们首先会遇上的问题就是电源供应能够提供那么大的输出功率所需吗?如果不能,在4欧姆时就无法达到200瓦输出,更别提2欧姆时会有400瓦输出。假若电源供应有那么大的余裕,可以充足供应400瓦的功率所需,我们还要考虑另外一个问题:功率晶体能够承受那么大的电压或电流吗?通常,厂家不太可能会在100瓦的后级上面用上400瓦后级所需的功率晶体,因为这样一来,成本会大幅提高。
喇叭的灵敏度表面上看起来很直接,90dB灵敏度可能比86dB灵敏度来得好推。问题是,灵敏度的测试只对整支喇叭所能发出的音压做测试,而非对每支单体所能发出的音压做单独测试。所以,当100瓦的功率同时输入到喇叭的高、中、低音单体时(假设喇叭为三音路),首先遇上分音器,分音器在吃掉一些功率之后,再把剩下的功率输送到三个单体上面。此时三个单体会因为本身效率的不同、阻抗曲线的不同而对输入的功率产生不同的反应。换句话说,高、中、低音单体所发出的音量会不一样大。通常,我们如果发现低频量感很少,就会说这对喇叭很难推,不管它在说明书上记载的效率有多高,它就是很难推。而这种难推的喇叭往往又伴随着另外一个问题:高音单体很好推。在低音单体难推、高音单体好推的情况之下,您能想象会发现什么现象吗?那就是很多人都曾经尝过的苦头:低频不够饱满、高频却刺耳。
相位角的偏移其实就是喇叭容抗、感抗、阻抗趋前或落后的复杂变化。由于喇叭不仅与电子反应相关(被动分音器),也与机械反应(单体结构)相关,更与空气容积相关,它们相互之间会产生复杂的反应。这也就是说,后级无时不刻都在与复杂的喇叭容抗、阻抗、感抗搏斗,这也是喇叭难推的原因之一。
最后说到反电动势,我们可以把喇叭单体总成,看成一个有线圈、有磁铁的发电机,当扩大机的电流输入,驱动振膜进行前后活塞运动时,喇叭单体会产生电流,这股电流会回输到后级扩大机里,我们称此现象为反电动势。反电动势越大,喇叭就越难推。晶体后级由于直接与喇叭耦合,比较易受反电动势影响。而真空管后级由于有输出变压器耦合喇叭,受反电动势的影响较小。
写到这里,我们可以回头来看DR-3与DR-9的问题。从您所提供的数据中,我们可以知道DR-3与DR-9的电源供应能力在储存电能的电容上相差10,000μFD,不过DR-9的电源变压器稍大些,所以二者实际上的供电能力没差多少,我猜真正有差别的应该是功率晶体。所以,您可以这样认为:DR-3虽然只有纯A类25瓦,但是它的电源供应能力很足,在遇上难缠的喇叭时,能够比一般25瓦后级发挥更强的喇叭驱动力。反之,我们也可以这么看DR-9:在与DR-3相近的电源供应能力下,它虽然可以在8欧姆负载下输出100瓦,不过在4欧姆或2欧姆负载之下能否输出足够的200瓦或400瓦而不失真就有待观察了。
或许这个例子可以告诉我们,光看说明书上的功率输出数字并不代表太多的意义,更重要的是后级实际驱动喇叭时的表现,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要以耳朵验收的一个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