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试方法和所用之器材如图二。
修改之前后最大的分别是空气感,音场和定位的改善非常之大,同时又不损原有的音乐感。这是最重要的。如果仅仅是为了改进音场、分析力等而痛失音乐感,那还不如不改!
经起一番修改之后,300B随即被几位发烧友借去试听,当到它回到我手上时,已经是两个月之后的事,而在这其间所得到的回响使人非常兴奋!这几名发烧友所用的喇叭有法国的Reference 3A、Rogers LS 3/5A、ProAc TabletteⅢ、MagnePlana MG1.5、AE1、WattⅢ和AlonⅣ等。他们都非常喜欢300B的表现,唯一不满的是其输出功率太小,不能播放大场面和爆棚之类的音乐。
除了朋友的回响之外,要真正摸清300B的底,当然只有开机试听。 最近被我用来试音次数最多的CD是The Decca Sound CD2 Track3,12,13和15。Audio Note 300B播放这些歌曲十分出色,我被深深地吸引住了,尤其是Track3,这是由Freni演唱普契尼的作品《蝴蝶夫人》中的插曲──《美好的一日》,演唱者内心情感的变化通过歌声表露出来,不论是空气感还是音场,都达到了最高水平,尤其是音乐感,更是它的优势。这部机的唯一弱点是水力不够,如果用两部300B作Bi-Amp,不知又是何种光景?于是快手快脚地接上另一架刚制作好的300B,一般的接法请参看图三。如果两部机是同一型号,输出功率接近,可使用图二所示的接法。
Bi-Amp后的300B表现又是怎么样呢?我可以告诉你,无论是音场、空气感还是分析力等,都比单机开声的效果好上不知多少倍!最让我满意的是Bi-Amp后的分析力强如照妖镜,但又不损害到音乐感,重听Track 3时,你可以清楚地看到Freni从舞台正中央一面唱,一面慢慢地走到台前,而且她并非笔直地走向台前,而是稍微偏向右方慢慢地走到舞台中央。Bi-Amp后,Freni的演唱显得非常从容,尤其是唱到最后的最高潮处,更加气定神闲。
Track l2是由Kiri Te Kanawa演唱的韩德尔作品《弥赛亚》──Hallelujah,播放时Bi-Amp的好处更是显而易见。整个合唱团栩栩如生地呈现在眼前,前排从左到右分成女高音、女中音、男高音、男低音;中排从左到右分成女高音、女中音、男高音;最后一排分成女高音、男高音(请参考图四)。
当我重听一些CD,如The Weavers“Reunion at Carnegie Hall”,Herold-Lanchbery的“La Fille Mal Gardee”及罗西尼的六首弦乐奏鸣曲等,越听越让我感慨万千,为什么以前的录音师可以录制出那么丰富而又美好的音乐,反观科技进展神速的今天,好些录音却是如此贫乏!
梦幻之管 名不虚传
经过这次测试,终于了解到为什么日本发烧友称300B三极管为“梦幻之管”,如果将原有的中国300B管换成“西电”300B,效果相信会更上一层楼。(注:AT & T已经开始生产“西电”300B,定价是350美元一只)。
祝各位焊机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