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DIOLAB 8000Q&8000P前后级放大器


作者:陈 奕

  去年4月的上海展上,先歌公司的展台上重又出现了AUDIOLAB的身影,看见它们的发烧友们除了感到惊奇之外,更多的则是久久地流连在其身边,言谈之中流露出无限的回味和憧憬。从那一刻起,我知道骑士即将归来。
  
  一些猜想
  
  事实上AUDIOLAB并非主动归隐山林,TAG McLaren为何要进入音响界不得而知,也许他们的老板也是音响发烧友,在F1中创造了辉煌之后,又想着到音响界中来狂飙一把。不过TAG McLaren的作法并不明智,似乎并没有领会到并购的思想精髓。在汽车业界盛行多年的并购之风,有很多都是为了获得某一著名品牌;AUDIOLAB和TAG McLaren在各自的领域里都是大名鼎鼎,但McLaren通过并购AUDIOLAB进入音响界却只是为了获得一个高起点,而将带有传奇色彩的著名品牌束之高阁,品牌效应当然也就无从谈起。

  没错,McLaren是想走精品路线,并且在现实世界中他们的知名度也确实高过AUDIOLAB,但欲将一个赛车王牌硬生生挤进音响界却似乎是行不通的,他们并未取得完全的成功。事实上,汽车业界有一个著名的并购案例或许值得McLaren参考,那就是BMW收购MINI。MINI是一个著名的微型轿车品牌,但在被收购前绝对与豪华车无缘,而是彻头彻尾的低端市民车。BMW收购MINI之后同样改走精品路线,将其打造成世界上最顶级微型豪华轿车,身价也一跃提高数倍,但并没有因此而将品牌也换成BMW(BMW绝对比MINI的知名度更高),而仍然是MINI,不过人们知道MINI的内涵已经因BMW而改变,双重品牌效应让新MINI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试想在前几年如果McLaren也采用同样的做法,维持AUDIOLAB品牌,再以TAG McLaren作后盾,同样也得获得双重品牌效应,相信也就会走得更好一些。
  
  
  综合概述
  
  好了,人个的猜想还是暂且先告一段,话说回来,再来看眼前这套新8000Q&8000P前后级功率放大器。
  外观方面,AUDIOLAB的新8000系列与老产品并无多大区别,主要的变化是从以往的黑色换成了比较时尚的银灰色,对于这一改变众发烧友也反应不一,我本人倒是感觉不错,毕竟Life Style已经成为现实生活中的主流,喜欢以怀旧情结整天看老面孔的人终究只占一小部分。棱角分明、趋于超薄的扁平造型是AUDIOLAB的品牌特征之一,75mm的高度包含了机器底部的橡胶脚,实际上面板的高度则只有64mm,除了全新的8000X7型7声道后级功放的外形尺寸稍大一些之外,其余所有的AUDIOLAB机型都具有几乎完全相同的三维尺寸,包括CD播放机、合并式功放、前级放大器、后级放大器以及AV环绕声处理器等等。

  8000Q前级的面板布局非常简洁,从左到右的四个旋钮分管增益控制、音量、输入选择和录音输出选择,面板最右侧安设着红外线遥控接收窗、耳机输出插孔及电源开关。8000Q具备6组高电平输入,未设LP唱头输入;除了2组用于接驳后级功放的前级输出之外,另外还设有3组录音输出供录音设备使用。内部完成度相当高,除了电源变压器的几条连接线之外,看不到其它任何飞线。所有的电路都安排在一整块印刷电路板上。事实上我们在电路板上能看到的都是电源、调节及逻辑控制电路,最关键的音频信号放大处理电路则屏蔽在左边一个印有audiolab字样的小金属盒内,这个放大电路还具备增益控制功能,从0dB~15dB,以3dB为单位共设有6档增益量供选择。增益控制当然不是为了调节音量,那是音量电位器该做的事,增益控制事实上是改变了放大电路的放大系数,因此在谐波失真、瞬态互调失真等多方面都会引起变化,最终当然也就在声音表现力上产生了微妙变化。用AUDIOLAB 8000Q前级能听到几种不同的声音,这也是它吸引发烧友的一个重要原因。

  8000Q的音量电位器和输入选择开关都是电动的,以便实现遥控操作。比较特别的是在音量电位器的连接杆设有一个光电检测装置,作何用处不得而知,个人猜测应该是用于实现某种自动调节功能。输入及录音输出的信号切换均采用微型密封继电器,信号通路上使用高音质的NE5534运放IC与分立元件相结合,耳机放大电路也是独立的,以确保不会干扰前级音频放大电路的工作。耳机放大器具有与前级放大电路相同的7.7V输出能力,可推动阻抗为8Ω~2kΩ范围内的任何耳机。

  8000P后级在外观上就不需要进行任何描述了,可供操作的就只有一个电源开关。其输出功率在8Ω负载上为2×100W,而在4Ω负载上则增至150W×2。背板上有两组RCA端子,1组用于信号输入,另1组用于循环输出,供接驳其它设备使用。每声道均设有两组扬声器接线端子,以方便用双线分音的方式驱动音箱。再看8000P后级的内部,中央是整机电源,左右两侧为放大电路,基本上可以看作是双单声道结构。凡是有大电流流过的线路都进行了加强处理,采用铜制汇流排或是粗直径的独立导线,音频信号处理电路中用上了OPA134高音质运放IC,末级电流放大则以两对Sanken公司的2SA1216/2SC2922大功率管并联工作,以提供充分的电流输出能力。

  从外部特征以及主要的技术参数来看,新的8000Q/8000P前后级与老产品似乎并没有多大区别。不过,大家要知道的是8000Q前级里那个金属屏蔽盒内装着的是全新开发的“直接交连纯甲类放大电路”,整个音频通路上完全没有采用交连电容,音质音色当然可以得到最原汁原味的保留。另外,前级和后级的频响也得到拓宽,-3dB的频响范围达到了0.1Hz~75Hz,当然是为了适应SACD和DVD-Audio的需求,而在常规的20Hz~20kHz频段内,频响平直度达到了±0.2dB以内。
  
  
  音质表现
  
  先说8000Q&8000P的最主要优点,那就是声音表现相当全面。从蔡琴的“天涯歌女”、柴可夫斯基的“第一号钢琴协奏曲”、穆特的“Tango Song and Dance”、罗西尼的“弦乐奏鸣曲”等一路听下来,音乐中始终散发出让人产生舒服感的特质,说得更通俗一些,那就是8000Q&8000P让音乐听起来不刺耳、不毛躁,带有容光焕发的精神气息而又没有丝毫的侵略性。在小提琴用力往高音一路拉上去时也不会刺耳,这表明它对高频段的处理得当。而当降到低把位时,那琴弦与琴弓的摩擦质感又美得令人颤抖。8000Q&8000P不仅高频段抓得住,它的中频段也是饱满而不过度,低频段有量更有质感,解析力与控制力也很出色。


编辑:18928843168 微信:gzhifi E-mail:gzhificom@163.com 用QQ登录论坛,参与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