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antz CD-17MKⅢ&PM-17SA原厂最佳拍档(2)


  此外,PM-17SA还设有Pre Out(前级输出)/Main In(后级输入)端子各1组,表明其内部结构具有独立的前级控制电路及后级功率放大电路,旁边一个小开关用于控制二者的连接状态。通常情况下开关处于COUPLED(连接)位置,即在机器内部已经将前级输出和后级输入连接妥当,组成一台合并式功放;而当开关处于SEPARATE(分离)位置时,机器内部的连接被断开,Pre Out端子输出的信号可用于接驳其它的后级放大器,PM-17SA被当作一台前级放大器来使用;而在Main In端子上也可以馈入来自其它前级放大的信号,此时的PM-17SA就相当于是一台纯后级功放。实际使用中,除了可以前述两种状态来应付临时需要之外,还可以得用这两组端子,在系统中添加多段均衡器、声音激励器、或者双声道虚拟环绕声处理器等等。

  打开机盖看PM-17SA的内部,制造工艺让人臣服。除功能控制和显示电路使用了少量集成电路之外,其他与音频信号有关的各部分电路均采用分立元件构成,并且在前级和后级电路中都运用了马兰士特有的HDAM模块。虽说元器件的数量很大,大大小小的电路板有好几块,但机内仍然排列得整齐划一,丝毫没有杂乱的感觉。信号切换开关均使用密封的小型继电器,一只特制的环型变压器和两只总容量达30000μF的电解电容为整机提供了充足的电源供应。在8Ω负载上,PM-17SA每声道可输出60W有额定功率;而在6Ω和4Ω负载上,则输出功率分别增至80W和100W,频响宽达10Hz~50kHz,这也是其型号后缀SA(Super Audio)的来历。

  厚实透明和强劲驱动力是CD-17MKⅢ & PM-17SA最具特色的表现
  
  Marantz CD-17MKⅢ & PM-17SA中频部分的声音相当厚实,并且也很干净、透明,几乎不存在任何音染。听古曲音乐、声乐作品时,没有丝毫杂质的音质、纯美的音色,无论是人声、弦乐、木管、铜管还是打击乐器,都显得栩栩如生。其敏捷快速的反应能力,能够准确地捕捉到者乐中微妙的细节与变化,音场还原的规模庞大,可以轻松感受到音场的纵深感,以及各种乐器的质感及形体感,声象定位及结象力等也非常棒。

  高频段Marantz CD-17MKⅢ & PM-17SA表现出非常好的解析力,亮度适中,在任何时候都不会出现过度的光辉,也不会让人产生暗淡的感觉。事实上,它们不象多数Hi-Fi器材那样追求极纤细、极圆滑的超高频,而是自然地向上延伸。在一些节奏比较平缓的抒情乐段,小提琴的泛音和三角铁的余韵恰到好处,声音变得玲珑凸浮、圆润柔顺,空气感也更加强烈。

  说到低频,Marantz CD-17MKⅢ & PM-17SA的表现也颇有些特别:量感非常充足,显得整个声音的基础相当稳固,初听时甚至让人觉得其电路上对低频进行了提升。但奇特之处,便是随你怎样换音源、换音箱、换线……这低频都是那样充足,且无论如何都不会过头,听上去很过瘾。如此一来,我觉得Marantz CD-17MKⅢ & PM-17SA会更受那些喜欢高素质书架箱、同时又比较偏爱低频的发烧友所喜爱。
  
  出色的驱动力是Marantz CD-17MKⅢ & PM-17SA的特色之一。这完全是出乎意料的事,但听过后,感受最深的仍然是其出类拔萃的非凡驱动力,能量充沛之极让人大吃一惊,是Marantz CD-17MKⅢ & PM-17SA特别值得大书特书的地方。论身材和重量,Marantz CD-17MKⅢ合并式功放可以说与“重量级”丝毫不沾边,宽458mm、深429m、高110mm,重量16kg,顶多算得上略显强壮的“中量级”而已,在8Ω负载下60W的输出甚至也算不上是大功率,但在推动B&W 803 ,播放《炎黄第一鼓》第1音轨《鼓诗》时,便能感觉到Marantz CD-17MKⅢ & PM-17SA的表现极为出色,在鼓槌落下接触鼓皮的那一瞬间,音头的速度快,毫无拖沓。而在播放第5音轨《夜深沉》时,梆子、小锣等还原得非常出色,鼓的大小适中,还原出民乐的独特韵味。而在连续打击的乐段,鼓声一阵阵又快又狠,厚实富有弹性,强横的力道显得霸气十足,将音量开得较大时,空气立刻一浪浪扑面而来,有拳拳到肉的感觉。

  因为力量足,Marantz CD-17MKⅢ & PM-17SA的控制力也就表现得很不错,整个频段内乐音收放自如,音像的凝聚力适中,清晰度极佳,决无音像发散、低频拖泥带水、无法收拾之嫌。对于已经拥有或者打算拥有高素质但又难以驯服的书箱式小音箱玩家,如果你正为前端器材的选择而伤脑筋,Marantz CD-17MKⅢ & PM-17SA定能给你带来意外的惊喜。

 


编辑:18928843168 微信:gzhifi E-mail:gzhificom@163.com 用QQ登录论坛,参与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