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Naim NAC102+Hi Cap/NAP 250前后级(2)


    我想,当您看到这里时,应该也就可以了解,为什么Naim会坚持许多事情,甚至包括它的机箱设计也是如此。Naim的原则是:欣赏我们的坚持,你才来买,否则请便。好了,现在我们转到NAC-102前级、NAP 250后级以及Hi Cap电源供应器上面吧!

独特的电源供应器

    让我先说Hi Cap电源供应器。这个电源供应器负有二个任务,一是提供电源给NAC 102前级使用;另一则是别家所无,担任前级讯号传到后级的转接站。奇怪,前级的讯号为什么不直接就送到后级呢?原来是要借着Hi Cap的转接,而让前级与后级得到一致的对地参考点。综合Naim的所有设计,我发现他们对于接地非常的注重。他们坚持一点接地,让所有的对地电压参考点都一样。前面也说过,他们使用DIN插的原因之一也是接地。

    也因为这样,所以当我们在连接这三部器材时,它们的接法是:前级有一条DIN线连接到电源供应器,以取得电源﹔此外还有另一条四脚DIN线连接到电源供应的相对应接端,负责将前级的输出讯号传到电源供应器上。而后级则利用一端三脚Canon插(后级这端)、一端DIN插的讯号线与电源供应器连接,取得从前级送来的讯号。

建议使用全套自家产品

    这样的接法能够让Naim的前、后级分开接驳不同厂牌的扩大机吗?NAC 102前级当然不可能接驳别的厂牌后级,至于NAP 250后级,只要将左右RCA声道修改为共地线的Canon三脚端子,可能还能够使用别厂牌的前级。不过,Naim特别强调,只要接了别厂牌的器材后,他们所特别坚持的一点接地与相同的对地参考点就会被破坏,此时您所听到者就不是原先Naim产品所能够发出的声音了。
既然前、后级不能分开使用,那么讯源总可以吧?我能否购买别厂牌的CD唱盘接在Naim的前级上呢?当然可以。只要使用RCA转DIN接头就行了。不过,Naim的外观设计自成一格,假若换上别的厂牌,是否会破坏外观与声音的一致性呢?想来想去,您还是用整套吧!何况,下个世纪可能会流行从讯源到喇叭整体设计的产品,例如B&O或是Naim这样的整体设计。这种产品目前不多,也刚好是低价迷你组合与高价单机组合之间的空窗带。在年轻人愈来愈注重居住环境品味之下,音响器材的整体美观也将会显得更加重要。

机内配线给人充分信赖感

    Naim产品的外观几乎都是一个样,那就是重铝铸造的扁长方机壳。不喜欢的人嫌体积太小重量太轻外型单调,喜欢的则认为外观有独特风格,体积小不占地方,重量轻摆置容易。在这方面,各有各的所好。不过,如果拆开机壳观察内部时,我想每个人都会赞叹内部设计的简洁美观。尤其是配线,那种工整的配线是50年前英国电子工业就使用的方式,目前几乎已经没有人这样做,而Naim却仍坚持这项优良传统。您看,在后级上您可以清楚地以配线的颜色分出它是地线、讯号输送线、电源线等,一点都不会错。老实说,我觉得Naim这种配线与简洁的线路板设计最适合拿来DIY,因为那些配线都是整捆札好束好,每条线的长短也刚好与对应的接点连接,多一点长度都没有。DIY的人只要拿线与线路板一比对,根本就不会焊错接点。

简单明了的用料与架构

    一个环形变压器、二个滤波电容、二个桥式整流子、八个Naim特别订做铁壳功率晶体、一百多个电阻与几十个电容,这就是从1975年生产迄今,历经多次内部升级的NAP 250全部。而打开Hi Cap电源供应器,也是一个环形变压器、桥式整流、二个滤波电容以及稳压线路等,同样也是简单明了。至于NAC 102前级,由于没有电源部份,仅有线路板与配线,看起来比较单薄些,但同样还是简单明了。

    像么简单的用料结构,怎么能够卖三件总价三十几万呢?可能有读者又要抗议了。我想这是价值观认定的问题。假若您能够接受线路愈简单声音可能愈好的观念,就不会在乎是否要复杂的线路,或是认定要挤得满满的零件才物有所值。假若您认定一定要又大又重的扩大机才是好器材,那么您就不是Naim的客户,Naim所传达的讯息就这么简单而已。

前级加电源供应器售价合理

    NAC 102前级配上那么大的Hi Cap电源供应器,会不会显得过分些?前级需要那么大的电源供应吗?其实Hi Cap并不算大,而且供应的电压也是NAC 102所需,事实上还可以把NAC 102机箱扩大来容纳Hi Cap。问题是Naim认为高级的前级就要注重电源干扰的问题,所以宁可把电源供应放在外部也不要搅和在一起。假若以NAC 102加上Hi Cap,这么一套前级在本地定价十六万元其实还算合理。

    好了,该来谈谈这套Naim的声音表现了。在试听时,我除了自己的Mirage M-1与Magnepan MG 3.3R之外,还用上了Infinity IRS Omega以及Avalon Opus二款喇叭。令我惊讶的是,NAP 250的输出功率才70瓦,但是竟然也能够推得动效率才83dB的M-1与85dB的IRS Omega。而且,以我家的聆听空间特性而言,推起M-1与Omega竟然最搭,而推起Opus与MG 3.3R时低频量感仍有不足。

请注意个性的搭配

    仔细研究之下,我找到了这套系统能够与M-1、IRS Omega很搭的秘密。原来,我的M-1虽然效率低,不过因为靠墙摆,所以低频与中频能量都很足够,而且它的高频本来就比较暗些,并非亮丽型的个性。刚好,这套Naim组合的驱动能力很强,声音听起来很坚实,高频段质感突出而健康,中频段饱满而密度高,低频段驱动力与控制力强,不过低频段量感并不是很多。在这种特性组合之下,M-1的高频段变得更甜更有光泽,中频段本来就饱满,现在更加上高密度,低频段则丝毫没有感到量感不够,反而增加了低频弹性与控制力。

    而对IRS Omega而言,这对喇叭本来高频就很亮丽(但坚实而不单薄,不刺耳),中频段与低频段也很饱足﹔尤其低频段更是如此。我放置它的位置离后墙将近二公尺,它的低频量感还是很足。这样的喇叭特性配上声音特色开朗健康而密度高、驱动力、控制力佳的Naim组合,不仅高频段没有变得更刺耳,反而更有光泽,而中频段与低频段也都搭得刚刚好。

与Klipschorn的特性很搭调

    从这套组合驱动M-1与IRS Omega的经验中,我了解了为什么此间代理商说,有几位Klipschorn的用家都配这套组合,而且声音表现很好的原因。本来,Klipschorn的高频段就与我的M-1一样,属于比较暗的色调(后来的M-1si高频段比较亮丽些),这种高频特性刚好与这套Naim组合互补。加上Klipschorn效率高达100dB以上,用70瓦去推它已绰绰有余。


编辑:18928843168 微信:gzhifi E-mail:gzhificom@163.com 用QQ登录论坛,参与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