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于民国 84 年听过两场他们的演出,我得先告诉大家:我同意该团称得上“厚声”,但他们的厚声并非将演奏速度变慢、乐团的音高没有降低,各声部整体的平衡性也很棒( 低音部并没有拼老命演奏...),我觉得该团“厚声”的原因来自其音色之绵密 --- 一种各声部彼此聆听,然后非常 紧密 严密 同心 的演奏所现出来绵密而厚实的音色...,不知道有没有人懂我的意思...,不过上述的感觉我在 SAM V 2 及 PMC OB 1 的组合中倒是可以很清楚很明白的感受到...,无论您现在用什么音响,建议您也去买张来享受一下。
决定乐团音色的因素有那些? --- 为此,我特别请教某学音乐教音乐的长者,他的解释( 我听懂的部份 )如下 ---
决定乐团音色的因素有很多,他觉得 乐团传统 及 指挥的要求 是主要的因素...,在乐团传统的部份,较有历史的乐团通常较富有 ( 或曾富有过 ),因此比较有机会让团员用较好的琴( 也较有足够的时间收集到音色一致或接近的琴给团员使用...),还有,历史较悠久的乐团通常其弓法较一致( 甚至乐谱上还留有前辈大师们的弓法注记...),上述各点都是乐团为“自己的音色”留下注记的因素之一,当然,每个乐团的团员素质、各声部练习的严谨程度,以及岁月对乐团各声部的磨合( 彼此聆听 ) 和乐团驻地音乐厅的音响特性、经常演出的曲目范围等都是造就所谓“乐团传统”的原因。
听完贝多芬,让我们换个口味,听听拉图指挥伯明翰市立交响乐团演奏的马勒第七号交响曲( EMI CD:0777 7 54344 2 2 ),我记得我在介绍”史内普麦芽发酵厂音乐厅”一文中曾谈过本片,这是 1991 年 6 月 21 / 22 日于爱尔堡音乐节的实况,透过 SAM V 2 及 PMC OB 1 的组合,我们可以发现或许因 Snape Hall 残响较长,片中伯明翰市立交响乐团的音色已较他们先前于录音室内完成的其它马勒作品温暖些,但和上面莱比锡布商大厦管弦乐团 相较,伯明翰市交的音色便明显轻薄了些,但无损本片的音乐成就...。
我想 --- 无需再论 SAM V 2 音色的轻重厚薄高低甜滑...,她连这些看似些微的“乐团注记”都能忠实地呈现,在我心中,SAM V 2 己超越大多 Hi-Fi 扩大器刻意追求传真所做的妥协及努力,她己进入 Hing-End 之门,是的,我真觉得 SAM V 2 充满音乐,各式好听的音乐...。
SAM V2 与 SAME 的同与不同
曾注意 SAM V 2 的朋友或许知道音响论坛曾评论过 AudioNET 一款名叫 SAME 的综合扩大器...,自从南方开始经营 AudioNET 以来,询问 SAM V 2 和 SAME 二者到底有何不同的电话不少...。坦白说,我之前从没见过听过 SAME ( 事实上 SAME 是代理商百鸣公司正式代理 AudioNET 之前的产品 ),直到去年下半年某先生带着 SAME 出现在南方要求协修,我才真正和 SAME 见照面。
据我手头上的资料,SAME 是一部每声道出力 100 瓦的综合扩大器( SAM V2 则为 110 瓦 ),在此我得提醒大家 --- “ SAME ” 从未出现在 AudioNET 原厂的型录上,她是多年前 AudioNET 的香港代理商为因应大陆市场特别订制的第一代 SAM 的简化版...,总数量不详,但前后约有 50 部被贸易商引入台湾...。
我想大家一定很想知道 SAME 与 SAM V 2 的不同 --- 其实二者外观颇为相似,但内在的想法与做法则差异极大...,SAME 与 SAM V 2 的电路板同样经过严谨的设计与布局,但 SAM V 2 的电路板上布满 SMD 表面粘着组件,这使得其讯号路径较传统工法的 SAME 要缩短一大截...,试听时我觉得 SAME 与 SAM V 2 的驱动力相仿,但从声音的细致度,聆乐时的宁静感、空间感等各方面 SAM V 2 都较 SAME 明显好上一大级,时代的进步,在 AudioNET 身上还真听得出来...。
图上方是 SAM V 2,下方是 SAME,外观虽似,但面版标示相当清楚...,二者外观不同处在于 SAM V 2 的萤光显示器为蓝色,SAME 则为红色 ,还有,SAM V 2 的机箱结构比 SAME 扎实沉捻许多,可惜相片上看不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