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频段上,№383有着丰富而又透明的表现,丰厚是因为有充实的密度和真实的质感;透明是因为有足够的分析力和细节。用№383听木管、铜管和人声,不管是用1.3S还是F30,都显得非常有实体感,丰厚的中频段不仅使音乐表现栩栩如生,而且——我怀疑它几乎都没有声音发破的可能,不管是听“安魂曲”中“末日经”中的大合唱,还是听“芬兰颂”中咆哮的铜管;№383都显得能量充沛,控制有方,交响乐的高潮中不会有发破或嘈杂的听感,音压再大,中频及中高频都不会刺耳难听!
高频的表现方面,№383则更象一台优秀的胆机,细致、秀美,丝丝入扣,并不以强横的穿透力来示众,而以细致入微又毫不夸张的延伸来展示实力。这一点也与№380有区别,印象中№380还更透明、飘逸、亮丽一些,而№383的光泽就要稍淡少许,它更象胆机那种谐波丰富,纤细秀美的风格。这一点也令人吃惊。至于唯一有一点“不够飘逸”,我想这有多方面的原因,“元凶”应该Wadia 23CD机,因为它的高频确实不够飘逸。要“飘逸”?换台Restek或Meridian,保证马上耳目一新。这一点因为手头CD机的不足,还不能下结论,但№383初步给我的印象是:并不夸张的、含蓄秀美的高频——但你千万不要把它和某些英国机的那种略有衰减的“柔美”联想到一起!只要软件中有讯息,而您的高音单元又够级别,№383马上展现出Mark家族特有的“万里无云”式的高频出来。说№383“秀美”,我想是因为它柔和、谐波丰富的高频听起来不象一些干巴巴的机子那样“刺激”而产生的一种错觉。听opus 3的爵士录音,№383连吊镲的敲击都充满了质感和空气感,确实“秀美”,听“沃尔塔瓦河”中的三角铁,明亮清脆之余还显得基音坚实,泛音丰满,余韵袭袭。
阴柔的透明感 坚实的定位感
№383的透明度并不白热化、所以第一次听来似乎并不出众。但只要听上一阵,您会发现,原来№383的透明度不仅好,而且是益于久听的那种。听№383并无在白炽灯下看东西那种纤毫毕现,一目了然的透明,而是像在音乐厅里熄了灯听演奏时的那种透明:乐队在层次和细节一点不少,但并不刺激,它存在着,但又不突出而以至于影响音乐的表达。这种“阴柔的透明”也正是我所求的。一台合并机能有这样表现,已属不凡了。№383还有一个特点是轮廓勾勒鲜明,当乐器逐渐复杂时,音场中歌手的轮廓不会模糊。或者,当交响乐队演奏至高潮时,不会“拆台”,依然有较理想的乐队层次,比如听“天方夜谭”和“指环精选”时,这种感觉非常明显。功力不济的功放会在交响乐高潮时出丑,如声音失真,乐队形体出现混乱......而№383就完全是超级的表现。
不可小视的100瓦“输出功率”有时似乎是个“骗人”的数字。比如金嗓子那台A50后级,50瓦(甲类)输出,大小卓丽一一搞掂,有谁做得到?№383的100瓦呢?我不敢说它超越№331,但于一台合并机而言,确实有非凡实力!首先,用它推F30时,Revel的10英寸铝盆低音果然厉害!
听音室里许久未见的超低频阵阵袭来,从《Tutti》到《阿姐鼓》,又深又沉,而且是袭地而来,不经意地冲击着我的沙发和身体,好久都没有的感受!因为超低频的延展,似乎使中低频的冲击力少了一点,这需要摆位上花一点心思。№383果然厉害。
果说F30是有10英寸大铝盆作后盾,超低频阵阵袭来不足为奇的话,那么Dynaudio contour 1.3SE灵敏度85dB,而且是大口径音圈,短冲程设计,电流不大的功放不仅推不 好,而且在低频冲击之下还会打底!用№383推它,首先是心平气和,底气十足的雄壮又细腻的声底,其次是:不知1.3SE什么时候也那样“低频十足”了,播放《Tutti》的“丑角之舞”和“火鸟”时,在音量为50左右,“火鸟”中的大鼓冲击力,下潜程度都令人吃惊,而且整个17WLQ单元控制得相当好,不会打底。推ATC时,在“没有阴影的家囚”强力低频冲击下,音量开到五十几,也可以看到低音运动自如,一吸一收恰当而准确——虽然低频量感并非超班。这种对音箱的控制力,合并式功放中确实难得一见。可见№383强大供电系统的威力。也正因如此,№383的声音才会饱满有力,分析力出众,控制力一流,音场表现也非常
好。
它符合我的要求
作为评论员,我一直在寻找一台出色的合并机,它当然首先应是名厂名牌,要有一流的分析力与出众的音色,要动态强横,低频出众,但又要有细幼的弦乐与人声,饱满的质感与坚实的定位,它不一定要很大的功率,但要控制力出众——现在,Mark的这台№383正合我心!它不仅能让人判断录音,更能让人细味音乐,它柔和、饱满、力量十足,音色细幼高贵华丽,分析力高而不生硬,透明而不耀眼,是难得的Hi-End合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