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HIFI音响的空间处理(学院派)(2)


      谈谈hifi音响的空间处理(续二)

      上篇讲了关于天花板扩散处理的目的,方法和要求。现在来讲下一步该怎么做。声场的高度问题解决了,在听感上除了有较强的空间感、质感和丰富的细节外。还有一种中高频非常平衡的量感偏多的现象。这时候,我们可以来取两侧墙吸收的方法。去调整声场的宽度平衡,同时吸收部分中、高频而留下的则是高频延伸。我们把声场的宽度量化成七等分,左起音箱外则为极左,音箱处为左,音箱与中心点之间为中左,中心口型位置为中,以此往右推。

      要求是从左至右声音非常平均,不能有某一处特别突出或反之。当乐队全奏时能清楚的听到所有的乐器的声音。

      材料可以用泡棉或挂毯或用厚窗帘做成木框内放置泡棉。面积约1至2平方,分二至三块,挂于两侧墙的上下中心处。


      方法是:前后移动泡棉(不能上下移动),裁剪面积大小,配合音箱之间的距离和内拗角度的调整。吸收过多,声像会过于集中所有乐器会粘在一起,吸收过少,结果还是一样。特别要注意的是,一是配合;二是仅仅调整左右平衡,而不是其他。所以这样调整不可能一次完成。会是几次,几十次。

      用EMI的贝多芬三重协奏曲,去听小提琴和大提琴之间,或飞利浦莫扎特的弦乐五重奏,第二小提琴和中提琴之间有无距离,是否清晰

   谈谈hifi音响的空间处理(续三)

    前面两次讲了调整声场的高度和宽度的基本方法及要点,今天讲讲如何调整声场的深度和层次.

    深度和层次就像照片中的景深一样,要分辨得出一层层的景物,同时看得出景物之间的距离。

    音场声像的层次,我们要求前端不要超过音箱的前障板,后端可到音箱后墙或更远。基本的层次感我们分3层,前面第一层为交响乐团中的弦乐,小提琴和大提琴。中间第二层为第二小提琴和中提琴。第三层为铜管乐器,打击,或其他色彩乐器。通常我们说的口型位置应该在中间层处。特别要注意的是,前后层次还要有一个高低落差。前低后高,呈向后向上的阶梯状。上下距离大约从视平线的第一层至第三层约二三十公分。

    方法是,用两块二次余数扩散板挂于音箱两侧的后墙,同泡棉的挂法一样挂于天花板与地面的中心处(不可上下移动)。前后位置则在音箱与后墙之间可前后移动,用于调整第二层次的深度和第一第三层次的距离。

    音箱后墙可用麻绒厚窗帘稍有褶皱即可,挂于离天花板和地面的中心,上下留空约六七十公分。中央口型位置挂一块156式扩散板。可上下移动,不可左右调整。

    目的是吸收音箱后墙多余的中高频反射,同时扩散口型位置,使得中央声像更为浮凸,立体。上述三个步骤必须协同调整,也是多次。

    这样调整出来的声场,坐在皇帝位,可清楚得看到前排弦乐,中排木管,后排铜管与打击的高低落差和前后距离。而且前后声压均衡,无论大小作品都有极强的现场感。


编辑:18928843168 微信:gzhifi E-mail:gzhificom@163.com 用QQ登录论坛,参与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