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级
我的后级也是清华吴刚的A8SE单端纯后级,同样使用钉脚加原木抑振板的抗振措施。后级这样处理后,可使声音的能量感增强,变得豪迈雄壮大气起来。难怪市面上的抑振板要一千多元一块。
后级的机顶上用不用东西抑振呢?我在我的后级及合并机上试验过,声音表现告诉我,还是不压为好。因为上面压东西很容易导致声像的高度特别是人声的高度变矮以及声音有压抑感,低频缺乏那种自然延伸的韵味,空间感大打折扣。除非你的后级或合并机很轻,定要压上物品,这样的话,那么在调整音箱的摆位时就要将声像的高度调回到合理的位置。
谈到这里,有的发烧友可能会问:避振钉是用三粒好还是四粒好?钉尖朝上好还是向下好?为什么一定要用抑振板,将钉脚顶住机器不是更好吗?问得好,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这几个问题。
为什么一定要用抑振板呢?这个原理我也弄不明白,就好像那块黑檀木为什么一定要放在前级顶盖上而不能放在音源上面一样,这个原理留待有兴趣的专业人士探索,我们发烧友注重的只是结果。我估计是与改变振动的频率有关。反正是用了抑振板后声音更适合人耳的听觉特性,也就是说声音变得更悦耳动听了。而且抑振板一定要配合钉脚使用才能在音响性和音乐性方面取得更佳的平衡点。如果单独使用抑振板,音色好但音响性不佳,低频会较浑浊。但如果你系统的声音是干、尖、冷、薄的话,则正好可以互补,相得益彰。而如果单独使用钉脚托住机器的话,则声音会比较呆板、死实,缺乏松弛感不够生动活泼。
至于钉脚是用三粒好还是四粒好,不能一概而论,仍是要视系统的实际声音表现和个人的听音口味而定。如果是音源和前级,用三粒和四粒都行,后级则是用四粒好些。因为用四粒时声音的底气更足,定位更准确,声场也更稳定;用三粒时则泛音更丰富一些,声音也更飘逸一些,但下盘就没有用四粒时那么扎实。但是请注意,如果有条件DIY机器,特别是胆机制作时,如能直接在电源变压器及输出变压器处采用三足鼎立的抑振方法,包你高兴到几个晚上睡不着觉。本地一位胆机DIY高手就是在这几处直接施以“手术”,致使声音的纯净度和立体感一下子提高了很多。这里将这种这位发烧友高兴得几乎要申请专利的抑振方法提供出来,以使更多的朋友受惠。采用电源变压器和输出变压器三足鼎立(前一后二)的布局,先在变压器底面用强力胶水粘贴一块约1cm厚的原木板,然后再使用一长形半原木半金属钉脚直接引出机壳外面接触机架面,则声音的改变之大令人难以想像,制作300B胆机的发烧友请一定要试试。试过之后,你一定会改变对300B胆管的看法。请一定试试!!
钉尖朝上,会使声音的结像更稳定和丰富厚实,低频也更雄壮扎实;钉尖向下,泛音会更丰富些,相对中高频的能量感也加强一些,而下盘就会显得稍为虚浮一点,弄不好还会出现声像飘移现象。所以如果是成品机我更喜欢钉尖朝下的方式。无论使用哪一种方法,有一条原则是永远要记住的,那就是中性平衡和谐的原则,千万不要矫枉过正。
音箱
作为系统的最后发声点,音箱的抑振显得万分重要。因为音箱本身就是一个振动源,弄不好就会前功尽弃。
我的音箱是何华傲士的1.0原木版本,由于是书架箱,处理相对来说就要比落地箱难一些。我是这样抑振的:使用一副高55cm的原木脚架,先在脚架下面板底部粘上四个檀木粒,檀木粒与地面接触处粘上一层薄橡皮泥,然后再在音箱底部粘上前二后一三粒檀木平头脚钉,最后再在檀木脚钉与上面板接触处垫上一铜片。这一铜垫片(平时防扎花地板的音箱脚钉垫)的作用之大,完全出乎我的意料之外。它可令声音的凝聚力、穿透力、质感、层次感、分离度及声场的营造能力大幅度提高。这是我的Hi-Fi生涯中收效最大的一次行动。这块铜片的作用之大,就连音箱钉脚下面垫不垫它,声音也有所不同,各位不妨试试看。包括在音源及功放的脚垫下面使用它,声音的变化都大着呢。用了铜垫片后,如果感到声音变得冷硬些,则又可以在铜片下面放上软垫以改变一下声音特性。
音箱上面也是尽量不要放置物品压覆,否则泛音会减少缺乏余韵的延伸,造成声音干巴巴的,缺乏那种余音绕梁的神韵。有落地箱的也可以试试原木抑振板加金木脚钉的抗振方法,你将会得到干净丰厚的声音。
校声是一门奥妙的学问,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在于使用者个人对声音的正确认识,对音乐内涵的深刻理解。寻求声音听感上的平衡和谐是一种发烧友应该追求的境界。你应该明白,你的一切努力都是为了更好地聆听音乐而做的,不要被器材所奴役,而要成为它的主人!
我所选用的测试碟片
为了更好的检测抗振效果的改善程度,我们需要一张反应较为敏感的碟片来作为校声用。而雨果出版的《发烧十》就符合我们的要求。
第一首“奈何”可用来检测声音的层次感和乐器之间的分离度以及声场的透视感,还有低频的响应等。
第七首“香巴拉并不遥远”可用来测试人声的感情表达能力以及低频的量感、弹性、扩张力、下潜程度等。
第十首“嘎达梅林”可用来测试声场的营造能力、瞬态特性、气势的营造能力、低频的力度和张力、细节再现和空间特性的正确反映等。
第十五首“祥林嫂”可用来测试声音音色的准确性、平衡感等,因为该曲目里,中高频的乐器较多,只有平衡感调校得较好的器材才会引人入胜,否则就会刺耳嘈杂,还要体会人声的高低起伏、抑扬顿挫的情感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