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从1975年到现在已经过了三十多年,Quad的后级依然採用「Current Dumping」线路,909后级亦复如是。究竟什麽是「Current Dumping」?从字面上看很难理解,要怎麽把电流(Current)给倾倒(Dumping)出来?在1975年405后级上市的时候,Peter Walker在AES发表论文,并且在同年十二月的「Wireless World」上刊登,详细解释「Current Dumping」的原理。早年电晶体发展时,工作线性并不理想,所以当时很多晶体扩大机都选择纯A类的放大,但是纯A类的用电效率非常低、输出功率不容易提高、发热量大,而且温度又会影响电晶体的工作稳定度,设计上的难题主要来自早期电晶体技术的限制。Peter Walker说,由于温度对于(当时)电晶体的影响很大,所以大部分的扩大机都採用B类放大,或者施以大量的负迴授,以降低失真。
Peter Walker的方法是使用功率很小的纯A类放大线路,提供必要的输出电压,但只有很小的输出电流,然后送到推挽工作的「Dumper」功率晶体,提供大电流的输出。所以前端的迷你Class A放大线路同时扮演着驱动「Dumper」的角色,为了降低A类放大的负担,採用了三组A类线路,达到有效的虚拟接地。在「Current Dumping」线路当中,成功地将中频的失真降低到0.005%,在1975年这样的成就已经非常伟大了。在论文当中,Peter Walker说「Current Dumping」还有经久不需调整的优点,因为线路设计的目标之一,就是解决电晶体元件误差的问题,同时温度引起的线性失真问题也随之解决。
在整个「Current Dumping」的线路中,迷你的Class A放大线路是关键,在论文中,他们假设这个Class A线路在「完美的状态」下工作,才能让线路的数学计算合理化。不过现实世界一定没有「完美」这件事,所以些许的误差就是微小失真的来源。Peter Walker将迷你「Class A线路」与「Dumper」的结合,让Quad后级在小功率输出的时候,可以获得极高的线性输出,而大功率输出时,又可以从Dumper取得源源不断的功率。即使经过了三十年,「Current Dumping」的线路依然可以在909后级裡面使用,但可以确定的是随着时代进步,909所使用的电晶体元件,肯定比起1970年代Peter Walker所能买到的产品,性能要好得多。
没忘记黑胶用家
99前级的机箱採用铝铸成型,加工质感不俗。